张炜独药师 张炜新力作《独药师》关注“养生”

2017-10-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与张炜之前充满寓言与哲理的书写不同,<独药师>用更为简洁而富有张力的方式描述了半岛地区养生世家的传奇故事.与他以往的小说相比,<独药师>更具

与张炜之前充满寓言与哲理的书写不同,《独药师》用更为简洁而富有张力的方式描述了半岛地区养生世家的传奇故事。与他以往的小说相比,《独药师》更具故事性和传奇性,可以说是张炜具有突破意义的转型之作。

自《你在高原》于2011年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暌违5年,张炜的最新长篇小说《独药师》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

据出版方透露,小说以山东半岛的养生秘术为背景,讲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正经历“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基督教登陆东部半岛,教会学校及西医院初步兴起,半岛地区首富和养生世家季府面临空前挑战。季府主人、“独药师”第六代传人季昨非陷入到长生、革命、爱欲的纠缠之中,苦闷又彷徨。

“大实大虚”之作填补了历史空白

据了解,独药师的故事是张炜根据自己30多年的半岛生活以及接触的珍贵史料而创作。基督教在中国北方最早的登陆地是山东胶莱河东部半岛,半岛即成为东西方文化冲突最剧、儒释道基督四大宗教相融合、相对峙的前沿地区。这里是同盟会北方支部所在地,也是革命党人与清廷发生最激烈决战的地带。小说展现了作家驾驭史料的能力,一场虚构的真实将读者带入到历史的诡谲风波里。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里面的人物几乎都有原型,革命家徐竟的原型即是徐镜心,他是同盟会创始人之一,被孙中山委任为山东主盟人。当年徐镜心与黄兴被称为“南黄北徐”,也与宋教仁被称为“南宋北徐”。只可惜除了辛亥革命史研究专家外,人们常常提及黄兴,而对徐镜心却很少关注,实际上徐镜心这位辛亥元老以及半岛地区对辛亥革命成功的贡献巨大。

1914年,徐镜心被袁世凯杀害于北京,年仅40岁。此外,基督教会创办的西医院及新学的半岛史实、与北京协和医院的关系,也很少有民众了解。

如果不了解这段历史,对极具传奇性的《独药师》会误解为纯虚构作品。北京大学教授、评论家陈晓明称此书是“大实大虚”之作,填补了这段历史空白。陈晓明还说,《独药师》让他想到帕穆克的《我的名字叫红》,表现的也是在文明的转型时期、文明的塌陷时期,来理解一种民族的心灵,来写出一段历史的存在。

通过这个小说中的人物,张炜回到更加丰富的历史,他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加多元的、更加包容的世界。

养生就是养心: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人民文学》杂志主编、评论家施战军说,《独药师》是人文精神和人文尊严的守护者,与他以往作品一样,《独药师》写的还是人和自然、人和历史的关系,不同的是,更特异、更吸引人,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

其实,早在30年前创作《古船》时,张炜已对养生密切关注,《古船》里的四爷爷就是专注于养生的角色。时过境迁,他对养生的思考更加深入、更加深刻。如果说张炜在《古船》里对四爷爷的养生带有某种不屑和批判,而到了《独药师》则对养生的理解更加深入。

《独药师》的长生,追求的是“伟大的永恒”、“玄妙而又朴实”,“气息”、“目色”、“膳食”、“遥思”。说到“目色”时,《独药师》做出了这样的解释:“世上一切皆有生命和能量,而个人的力量小到不能再小,所以每个人必得谦卑,与万物取得联系时,需用目光去接纳它们”;“遥思”是“并非刻意思索遥远之物,而是指心思存在的距离”;永生之境是“物我一统,往来无碍,无消逝无诞生,也无损益”。

这应该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实现内心与外界的和谐统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目标,是中国人独有的生命哲学。

中国作协副主席、评论家李敬泽说,“独药师”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深远的传统,这与西方炼金术的传统很类似。养生到20世纪初面临革命的挑战,但我们经常说的“革命”其实也包含着长生和新生的意思,它首先代表的是新生。为什么要革命呢?是因为旧的机器、旧的生命已经衰朽,我们需要一个新生、获得一个新生,我们要通过某种方式“下猛药”,因此,我们看到了一部极为独特的、极有意思的小说。

据了解,2016年也是张炜成名作《古船》发表30周年。从《古船》到《独药师》,张炜一共创作了二十部长篇小说,从这些小说中也可以看到他不断突破自我经验限制、不断进行艺术探索的努力。据了解,《独药师》用了整整3年时间才写好,写好后,张炜又放了3年,不断地听取意见和精心打磨。信息时报记者 陈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