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阿庆嫂 历史上真实的阿庆嫂 其实是这三个人的原型

2019-03-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由舞台剧<芦荡火种>改编后搬上银幕的京剧<沙家浜>一经上映便家喻户晓,影片反映在抗日战争期间.江南阳澄湖一带,我新四军和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对敌武装斗争.沙家浜群众保护新四军18名伤病员安全转移之后,指导员郭建光带领痊愈归队的新四军战士配合主力回到沙家浜活捉鬼子头目黑田和刁德一.胡传魁.京剧阿庆嫂 历史上真实的阿庆嫂 其实是这三个人的原型该片女主人公阿庆嫂对敌斗争机智果敢,其中著名唱段<智斗>至今流传,人人都会哼上几句.片中的春来茶馆老板娘,党的地下联络员

由舞台剧《芦荡火种》改编后搬上银幕的京剧《沙家浜》一经上映便家喻户晓,影片反映在抗日战争期间、江南阳澄湖一带,我新四军和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对敌武装斗争。沙家浜群众保护新四军18名伤病员安全转移之后,指导员郭建光带领痊愈归队的新四军战士配合主力回到沙家浜活捉鬼子头目黑田和刁德一、胡传魁。

京剧阿庆嫂 历史上真实的阿庆嫂 其实是这三个人的原型

该片女主人公阿庆嫂对敌斗争机智果敢,其中著名唱段《智斗》至今流传,人人都会哼上几句。片中的春来茶馆老板娘,党的地下联络员阿庆嫂“沉着机智有胆量”。这个在刁德一眼里“不寻常”的女人阿庆嫂在历史上也有原型。

京剧阿庆嫂 历史上真实的阿庆嫂 其实是这三个人的原型

曾经有记者于2013年对“十八棵青松”原型的新四军老战士吴志勤进行采访了解,据他介绍掩护新四军伤病员的春来茶馆老板娘阿庆嫂、沙奶奶是常熟地下党和革命群众的代表。是千千万万投身抗战的妇女的化身。

京剧阿庆嫂 历史上真实的阿庆嫂 其实是这三个人的原型

《沙家浜》反映的真实故事发生在1939年9月,由新四军六团和当地抗日组织改编的“江南抗日义勇军”转战锡虞地区。他们在江阴地区遭到敌人袭击,新四军官兵多人伤亡,主力撤后,伤病员留在常熟阳澄湖一带养伤。阿庆嫂是糅合了三位当地的党组织成员的原型,她们是时任沙家浜区委书记的朱凡、地下交通站开茶馆的陈关林烈士妻子陈二妹、常熟时任妇女抗日救国会会长范惠琴。

朱凡

毕业于复旦大学。1938年参加救亡运动,后来加入江南抗日义勇军,被党组织派到沙家浜地区任区委书记,当时,胡肇汉(胡传魁)依仗率兵在沙家浜地区抢劫、骚扰百姓,朱凡屡次与其斗智斗勇。1941年,日军在沙家浜地区进行“清乡”,朱凡负责反“清乡”活动,途中遭遇日军。为掩护群众,朱凡被捕后壮烈牺牲,年仅三十岁。

陈二妹在苏常太抗日根据地董浜镇上的涵芬阁茶楼是我党地下交通员陈关林开办的。茶楼就是我地下联络站,负责接待抗日志士。陈关林、陈二妹夫妻俩为新四军接头联络、传递情报、做了许多革命工作。1941年7月陈关林被日寇逮捕,不幸牺牲,当时只有28岁的陈二妹,带着7岁的儿子,继续为党工作,为新四军伤员到苏州、上海购买急需的药品、生活用品,为伤员洗衣做饭,解放后当选常熟人大代表。1997年陈二妹去世,享年83岁。

范惠琴沙家浜人,1939年入党,掩护慰问新四军指战员,发动妇女做军鞋,护理伤病员。发行《大众报》,传递情报。1940年当选妇女抗日协会执行委员,由于叛徒出卖,范惠琴二次被日寇抓去,受尽酷刑,仍严守党的秘密。解放战争期间,也积极协助武工队工作,直到全国的解放。2003年93岁的“绝版阿庆嫂”,平静地离开了我们。

解放后,常熟市建立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虽然戏剧人物不能与原型一一对照,但是当年坚持在沙家浜与日伪顽强斗争的新四军及为掩护新四军的沙家浜群众及组织,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