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颂原文 《延安颂》:“灯塔”延安的精神赞歌
(嘹亮的抗战歌声)《延安颂》:“灯塔”延安的精神赞歌
新华网西安8月22日电(记者陈晨)“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77年前,一曲慷慨激昂的《延安颂》在陕北高原诞生,迅速在边区广为传唱并远播大江南北,成为无数爱国青年向往延安、奔向抗日前线的动员号令。
《延安颂》创作于1938年春天,那正是日寇铁蹄践踏神州,中华大地处于水深火热之际。当时的延安,虽地处西北一隅,却因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巨大感召,成为全国爱国青年心驰神往之地。今天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内,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了他们当年奔赴延安的场景。
大量热血青年的涌入,让延安这座小山城一时成为音乐之城,处处回荡着抗战救亡的歌声,也激发了女诗人莫耶和作曲家郑律成创作的灵感。莫耶曾回忆,一次延安城里开大会,散会时已是下午5时左右。他们走出北门外,爬上鲁艺所在的半山坡,放眼望见眼前一队队从城里出来走向山野田间的战友,歌声和口号声此起彼伏。郑律成眺望着动人的场面,对她说“给我写首歌词吧”。
“夕阳照耀着延安的宝塔和庄严的古城,歌声回荡在延河之畔,莫耶深受感染,一气呵成写就歌词交给郑律成,郑律成很快完成了谱曲。首演之后,被定名为《延安颂》。”延安鲁艺文化园区管理办公室副研究员刘妮说。
首演时,郑律成亲自演唱了这首歌,莫耶激动得热泪盈眶。刘妮说,《延安颂》问世后,迅速传唱开来,影响很大。许多没有到过陕北的人听了这首歌,都对延安产生了向往。后来,有的爱国青年正是唱着《延安颂》,一路坎坷来到了圣地延安。
“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结成了坚固的阵线……”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研究员张建儒说,《延安颂》是诞生于延安诸多反映抗战的歌曲中的代表作,是对延安作为民族精神“灯塔”地位的集中概括和反映。即使到了今天,在《延安颂》的歌声中,人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当年全民族团结一心抵御外敌的慷慨悲壮,和“胜利必属于我”的坚定信念。
许多人或许并不知晓,这流传甚广,成为鼓舞抗战志士爱国热情赞歌的曲作者郑律成,原本出生在朝鲜。童年时期,他目睹了祖国沦陷的苦难,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1933年,19岁的他来到中国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七七事变”爆发后,郑律成来到延安,后在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学院任职。
在延安,抗日军民救亡的热忱鼓舞着他。郑律成曾回忆说:“延安是抗日的圣地,我就想歌颂她,所以写了《延安颂》。我们搞创作的人,要有一股劲,要有一种激情,才能写东西。”这位伟大的反法西斯战士,在1950年加入了中国国籍。
“70多年过去了,《延安颂》仍在传唱。它已经超越了一首抗战歌曲的内涵,成为民族历史的见证。歌曲曲调昂扬,旋律雄壮、优美,充满了正能量,永远都是鼓舞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进、不屈抗争的精神赞歌。”张建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