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电影 (揭秘)甲午战争中 邓世昌为何撞击敌舰?(上)
“撞沉吉野!”这大约是看过电影《甲午风云》后,观众记忆最清楚的一句话。在这部影片中,中国北洋水师“致远”号巡洋舰管带(舰长)邓世昌在战斗中率舰冲向日本舰队,试图撞击最凶狂的日舰“吉野”号,但不幸战沉,邓世昌等将士壮烈殉国。多年后,人们在探究和审视这场战事时,却发现,有很多疑问,至今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
那么,富家子弟邓世昌,为何弃商从军?英雄邓世昌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大东沟海战开始前,北洋水师为何摆出一个貌似不堪一击的队形?“致远”号与“吉野”号有着怎样的血缘关系?邓世昌率舰撞击“吉野”号,慷慨赴死的背后是否另有深意?本期档案揭秘,李涵为您讲述:甲午战争中,邓世昌为何撞击敌舰?(上)
邓世昌,1849年出生于广东。父亲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在广州、天津、上海、汉口、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因邓焕庄与妻子郭氏饱受乱世之苦,殷切盼望邓氏家业昌盛,就给他们的独生子起名为邓永昌;然而家业兴旺谈何容易,离不开时势和国运的大环境,所以知情达理的邓焕庄又将儿子改名为邓世昌,字正卿。
邓世昌从懂事那天起,就受到父亲爱国思想的熏陶,崇拜民族英雄,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鸦片战争之后,侵略者横行霸道、欺压中国人的种种暴行,促使他从小就立下了报国图强的志向。
邓世昌从小资质聪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但跟当时的其他国人不同,邓焕庄觉得,无论将来让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还是从事别的事业,都必须学习洋文,进而学习外国先进科学知识。这在把英语当作“蛮夷之语”的当时来说,是惊世骇俗的。
后来,邓焕庄带着儿子来到上海,让他进了教会学校,跟着欧洲人学习英语、算术。邓世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很强,学业上进步极快,在很短时间内,就能与洋老师对话,并能阅读英美原版书籍。洋老师对他赞赏有加,十分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学生。
邓世昌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惨痛失败之后,古老的东方大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同时也打破了一直以来的封闭状态。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清王朝中一些“放眼看世界”的有识之士发动了旨在自强的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主张,他们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向西方学习,引进洋枪洋炮,组建新式军队。其中,建设一支可御敌于海上的新式海军,是当时清廷最为关心的一项任务。1866年(清同治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提出建立近代海军主张,清政府在福州马尾创办了福州船政,船政负有造船与驾驶和学造船与学驾驶双重任务。
1867年,林则徐的女婿、前江西巡抚沈葆祯出任福州马尾船政大臣,奉命总理船政,在他的主持下,船政在建造海军军舰的同时,也开始培养未来海军军官及各类专门人才。他首先在福建创办了福州船政学堂,这是船政所属的第一所海军学校,主要招收有志投身海军的青年入学,学习海军各类专业知识。
学堂的生源主要是福建本地资质聪颖、粗通文字的16岁以下学生。后来由于生源不足,招生一直扩展到广东、香港一带,并将年龄要求放宽到20岁以上。
邓世昌得知此消息后立即禀告了父亲,要求报考。开明的父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邓世昌回到广州,参加考试,成绩优秀,顺利考取驾驶专业。当时参加报考的学生,家境贫寒的占了大多数,其次是受到外国影响的家庭和商人子弟、外国学堂学生。报名者必须将三代名讳、职业、保举人功名经历填写保结,并要取其父兄及本人的甘结。
邓世昌成为船政学堂的首届学生那一年刚满18岁,入学后,他自始至终奋发学习,自强不息,在学堂所开设的英语、数学、天文、地理、航行、驾驶等各项课程中,都以优秀的成绩名列前茅,受到沈葆祯的器重,称赞他是船政学堂中“最伶俐的青年”。
课堂教育,仅是海军教育的第一步。要成为合格的海军军官,需要在练习舰上实习和磨砺。不久,邓世昌和其他同学一起登上“建威”号训练船实习航海,开始了他们渴望已久的处女航。远航期间,邓世昌随船先后到达厦门、香港,接着又巡历了南洋的新加坡、小吕宋、槟榔屿,还北巡至渤海湾、辽东湾各港口。
去时由教官亲自驾驶,各学员逐段记录航海日记,测量太阳和星座的位置,练习操纵各种仪器,返航时学员们轮流驾驶,教官将航海日记仔细勘对。历时4个月,邓世昌和他的同学们经受了各种考验,在实践中熟悉了航海的各项技能,邓世昌良好的舰船驾驶、管理素质和指挥操纵技能,深得外籍教官好评。
1871年底,邓世昌被指派管理“建威”号兵轮,他“执事惟谨”,以身作则,爱护士兵,享有很高的威信。1874年,25岁的邓世昌经船政大臣沈葆祯保荐,奖五品军功并派往“深航”运输舰任帮带,后来又被调往“海东云”炮舰任管带,巡缉福建沿海等处。
这一年,发生了日军入侵台湾事件,因“海东云”号炮舰吨位较小,火力较弱,沈葆祯又调邓世昌任“振威”号炮舰管带,并代理“扬武”快船管驾,奉命巡守澎湖、基隆等要塞,由于执行任务坚决果断,用兵有方,邓世昌升任千总。扎实的知识基础,正规的科班出身,良好的军政素质,丰富的实践锻炼,使邓世昌很快成长为一名高素质的年轻海军军官。
1880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兴办北洋海军,派马建忠前往福建考察,招揽水师人才,马建忠“闻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又亲眼见识了“飞霆”号蚊炮船管理井然,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给予很高评价,并向李鸿章推荐了邓世昌。于是,李鸿章将邓世昌调至北洋海军,任职“镇南”炮船。
同年12月,清政府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统带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以副管驾之职随往。在接舰过程中,邓世昌抓紧各种机会,潜心考察求学,他看到了机械化大生产的宏伟场面,考察了英国海军的基地、港口和大型战舰,了解了最先进的海军装备技术,参观了格林尼治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了英国海军的规章制度和练兵之法,研究了英国海军称霸海洋的发展历史,收获颇大,弥补了没能去国外深造的缺憾。
不过,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作为清末海军爱国将领、民族英雄的邓世昌,他的高大形象背后也有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我们知道,北洋水师军官大多是福建人,而福建人的排外就连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也头疼不已。邓世昌虽然是北洋水师舰长中唯一的非福建籍汉族军官,但因为他洞悉人情世故,处事圆滑,所以能够与福建籍军官和谐相处并深受丁汝昌的器重,迅速成为海军中军副将。
邓世昌的致远巡洋舰属于轻巡洋舰,其档次低于林永升的经远舰, 经远舰属于重巡洋舰。显然从统管军舰的重要性上,邓世昌并不占优。但他却能得到中军副将的职务,这个职务带有参军长或副官长性质,与上层官长更为接近。如果他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署理这个位置是很难想象的。
邓世昌练兵有方,勤奋过人,常在大洋上作演习。但他带兵却非常严格,甚至近乎苛刻。在甲午海战前,他曾因“鞭打士兵致死”而受到“审查”。
除了治军过严外,邓世昌还多少有些粗心鲁莽。据史料记载,邓世昌虽带船多年,但事故率在北洋水师各舰长中最高,他担任“镇字”号炮舰舰长的时候,曾经在风浪中把军舰搁浅,甚至有一次由金州大连湾驶往一座海岛时未带海图,而该岛附近有暗礁,导致船底碰穿。在担任“扬威”舰舰长的时候,一次因燃煤带得不足,导致扬威号在海上漂流了许久,还有一次因为不熟悉水情,螺旋桨叶片刮底受损……
这些记录多次使他受到惩戒,可见,作为舰长,邓世昌还是有不足的,水兵们因此称他为“邓半吊子”。只不过因其练兵有方、作战勇敢,又受上级器重而没有影响升迁。
对于民族英雄邓世昌粗心鲁莽的一面,世人很少了解,正如我们至今也没有完全了解,甲午战败,中国海军究竟输在了哪些地方。
1894年7月25日,日本在丰岛海面对中国海军发动突然袭击,击伤“广乙”、“济远”两舰,掳走“操江”饷船,击沉“高升”号运兵商轮,700余名清军官兵遇难。噩耗传来,举国震惊。迫于朝野主战派的指责,清廷终于8月1日对日宣战,甲午战争正式爆发。
北洋水师主要在威海至大同江口一线巡弋,1894年8月10日,日本联合舰队迫近威海,清光绪皇帝责难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北洋大臣李鸿章不得不命丁汝昌赴黄海巡航以平息皇帝的愤怒和缓解舆论的压力。1894年9月12日,北洋水师主力舰12艘由威海出发,赴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护送陆军登陆。
与北洋水师在战略上「保船制敌为要」不同,日本海军在战争之前就制定了以舰队决战夺取制海权的明确计划。当日本联合舰队护送援军登陆仁川的行动完成后,1894年9月13日,联合舰队本队和第一游击队开赴鸭绿江口,搜寻北洋水师主力以图决战。
1894年9月16日,北洋水师抵达鸭绿江口的大东沟。部分舰艇担任警戒,其余10艘主力舰在口外12海里的大鹿岛东南下锚。9月17日10时23分,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发现因使用劣质煤而冒出大量黑煤烟的北洋水师。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11时30分,北洋水师镇远舰桅杆瞭望哨上的哨兵发现了日本舰队。
在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上,提督丁汝昌同几位将领磋商后,立即命令舰队列阵迎敌而上。很快,“定远”、“镇远”两大铁甲舰居中,两翼迅速展开,以雁型冲向敌阵。
邓世昌(梯口双手合抱者)在致远号
12点50分,“定远”舰管带刘步蟾首先开炮还击,炮弹在离“吉野”左舷不远处爆炸。再发一炮,正中“吉野”了望楼,日军浅野少尉当即毙命。日舰见北洋舰队来势凶猛,没有硬碰硬,而是打左舵转弯,绕攻北洋舰队较弱的右翼。北洋舰队立即调整航向,各舰均以舰首指向日本舰队,连续发炮,松岛等六艘日舰被北洋舰队“雁型阵”尖端拦腰斩断!日舰阵势大乱,北洋水师占了先机。
就在这时,由于“定远”舰舰桥年久失修,被炮震塌,丁汝昌跌成重伤。他虽忍痛坐舰指挥,但信号旗被敌舰炮火焚毁,北洋水师各舰失去指挥,只得各自为战。日军旗舰“松岛”号率本队继续进攻,遭到“定远”、“镇远”舰重炮猛烈轰击,日舰纷纷起火。
“致远”舰虽然吨位小,但速度快,邓世昌指挥水兵迅速修正瞄准,连发数炮,日军旗舰中弹起火,甲板上的士兵被炸得四散躲逃。忽然,日军一艘鱼雷艇从浓烟中钻出来,像一条恶鲨破浪而来,直逼清军旗舰“定远”舰。
“定远”舰吨位大,行动迟缓。邓世昌一个箭步跃上前去,夺过舵轮,转向疾驰,猛扑日军鱼雷艇。说时迟,那时快,炮手早已瞄准,轰的一炮,日军鱼雷艇随着剧烈的爆炸,在浓烟中,火光一闪,便像一条死鱼在激荡的涌浪间浮沉着。
正在这激战方酣之际,一个水手跑来报告:“炮弹打光了!”邓世昌知道弹药不足,却未料到偏偏在这个时候打光,他咬紧牙关,用征询的目光看着围过来的几名官兵。一个负伤的炮手挤过来大声地说:“大人不是说过,‘设有不测,誓与日舰同沉么!
”“对,誓与日舰同沉!”几个士兵同声坚定地呼喊着。邓世昌被士兵们的爱国热忱感动了,他果断地,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对!撞-沉-吉-野!”在一片“撞沉吉野,撞沉吉野”的怒吼声中,“致远”舰猛向“吉野”扑过去,决意与敌人同归于尽。
“致远”舰停止炮击,使本来已经打算转舵逃跑的“吉野”舰上的敌人先是一愣,接着,他们便清醒过来,在一阵“活捉致远”的叫嚣中冲过来,但是“致远”舰没有逃跑,而是以更快的速度猛烈地迎面冲来。“吉野”舰上的敌人马上意识到“致远”舰是想跟自己拼命,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舰’射击。
这时候,“致远”舰上也显得很紧张,秩序有些乱。亲自操纵舰舵的邓世昌见此情景,便昂然回首,大声说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舰上的情绪马上镇定下来,士兵们齐声答应:“以死报国!”爱国将士们站立船头,秩序井然,“致远”舰以最大的航速冲起阵阵浪花水雾,直向“吉野”号猛冲过去。
就在这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中,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致远”舰不幸沉没,邓世昌和全舰将士先后坠入水中,全舰牺牲者共有250人,其中还有邓世昌的堂弟邓世坤。
这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悲壮一幕。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致远”号和“吉野”号竟然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
邓世昌指挥的“致远”号巡洋舰,是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建造的钢壳巡洋舰,1887年完工。该舰全长76米,排水量2300吨,装备两门克虏伯主炮,两门副炮、八门速射炮,六门格林机炮及四联装18英寸鱼雷发射管。“致远”舰船体没有防护甲,但机舱上方的船体内部有一道2~4英寸厚的穹面装甲,所以也被称作穹甲巡洋舰。它装备四座锅炉,航速18节,是北洋舰队较新、较快的军舰。
那么,吉野舰是怎样一艘军舰,它与致远舰有着怎样的血缘关系?北洋水师开战时摆出的阵型为何在开战后处于下风?邓世昌率舰撞击“吉野”号,慷慨赴死的背后是否另有深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