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少群现在在干嘛呢 余少群到田亮:“雷锋”叔叔要干啥?

2018-11-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人讲究盖棺定论,许多英雄被定义也是在他们死去之后."雷锋"作为从50年代到80年代都耳熟能详的名字,即使在今天看来,都是一位近乎"神"的好人.在雷锋身上,有那个时代特有的醇厚.质朴,以及对祖国,对人民博大又毫无私利的爱.要弘扬一种精神,那这种精神一定是所处的时代匮乏的,又是最珍贵最需要的.当年的雷锋就在是在这样的稀缺与需要中,从一个时代的好人到一个民族的好人.余少群现在在干嘛呢 余少群到田亮:"雷锋"叔叔要干啥?雷锋,从出身到参加革命,再到他

中国人讲究盖棺定论,许多英雄被定义也是在他们死去之后。“雷锋”作为从50年代到80年代都耳熟能详的名字,即使在今天看来,都是一位近乎“神”的好人。在雷锋身上,有那个时代特有的醇厚、质朴,以及对祖国,对人民博大又毫无私利的爱。要弘扬一种精神,那这种精神一定是所处的时代匮乏的,又是最珍贵最需要的。当年的雷锋就在是在这样的稀缺与需要中,从一个时代的好人到一个民族的好人。

余少群现在在干嘛呢 余少群到田亮:“雷锋”叔叔要干啥?

雷锋,从出身到参加革命,再到他意外身亡,每一段经历细读起来都非常感人。他是孤儿,爸爸参加国毛泽东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随后被国民党抓去,毒打致残,1948年又被日本人殴打致死。哥哥和弟弟做过童工,最终病苦缠身早早逝去,唯一的妈妈,又被地主凌辱致死。

余少群现在在干嘛呢 余少群到田亮:“雷锋”叔叔要干啥?

雷锋的经历是当时那个时代许多人共有的。与脆弱的现代都市人相比,雷锋能标榜的不只有他博爱的助人为乐精神,还有他坚强的内心与果断的行动力。若身上背负了如此多的苦难与命运的不公,还能一往无前,并不断代领周围认迎接相好光明,试问,今时今日的现代都会人,有几人能做到?他,就是那个时代里的阿甘。

所以,对于《雷锋》的拍摄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也是自然。作为已经被现代人淡忘的雷锋,他是应该被继续传诵的。在名利面前,在浮华寂寞的都市里,再把一分钱郑重的交给警察叔叔手里,只会引起错愕,亦或,只在3月里颂扬一下,已经让新成长的90一代无法理解的雷锋故事,只是一种虚妄的仪式。

一个比《离开雷锋的日子》更细腻,更全面的电视剧是必要的。“雷锋”并不单单等同于“好人好事”,他真正的精神意义应该更感人,更值得被传诵。在雷锋的故事背后,我倒更感慨于马尔顿的那句话: 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然而,这已经不是一个拿着纳税人的钱随意拍样板戏的年代。相比电影市场,电视剧从制作到发行都形成了更为系统与完备的市场体系。面对全国每年有60%的电视剧拍摄完成都无法与观众见面的现实,拍摄初期就已经陷入压力:是否会被购买。

那什么是收视保障呢?不仅是大制作,还有是否符合目前的播出需求,看一眼今年各个电视台的播出表单,从《团长》到《中国兄弟连》,从《潜伏》到《上海迷雾》,再者就是《北风那个吹》、《王贵与安娜》,不是说那时代的战争,就是说那时代的坊间故事,许多片子都顶着献礼的名头,拍着历史的故事。

然而,电视剧的制作周期要远远大于一部电影,若看不好市场的发展方向,可能等片子拍出来,风向已经改变。所以,除了题材,第二个保证就是演员。

李幼斌,孙红雷是这些年当之无愧的收拾王牌。几家卫视拿到数百剧本,草拟主演基本都锁定在二人身上。除了他们,再就要有话题的演员。《雷锋》剧组,先大张旗鼓的定下余少群,从导演到制片一致看好:眼神最像雷锋,身高不是问题。举着即将开拍的大旗一月有余,又换了主角“田亮”。这一回,动静要远大于余少群。

这是电视剧《雷锋》要达到的效果:未映先红。这倒让我想起讲毛泽东少年故事的《恰同学少年》,当年定位为“红色偶像剧”。同现在的《雷锋》定位为“主旋律偶像剧”异曲同工。有了切合目前选片需要的内容,还要有吸引眼球的话题演员,那田亮从身高到长相,最重要的是话题感,都符合本片需要。

田亮首次触屏是电视剧《牛郎织女》,长相可爱的他除了这一优点,那剧集并没有太深印象,这一次若真是出演“雷锋”,到真算一次挑战。毕竟牛郎只是个传说,雷锋是真正存在过,生活过。蛋炒饭只能吃一次,再炒一次充其量是热熟它,口感已经差了很多。

对于本片,我倒对编剧黄亚洲更为期待,他自称到雷锋生前生活过的沈阳、抚顺、长沙进行了大量的采访,了解到了许多大家不熟悉的故事。黄亚洲的立意不仅在于,雷锋不只是我们熟悉的那个不计个人得失,以德报怨,助人为乐的人,他也是个爱美的、很“潮”的,EQ很高的青年,更重要的是,他觉得雷锋很有女人缘。

于是,本片中一改往日“雷锋”题材没有女人戏的风格,特设四位与雷锋有关的女性角色。多少看起来都和“偶像剧”沾点儿边了。

从雷锋叔叔的三月到人间四月天,从余少群到田亮,应有的热度与关注度都有了,那就快点开拍吧。别总把蛋炒饭当大菜。观众热议,最终决定是谁出演的还是剧组,别把期待都憋成了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