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白蛇传 林风眠简介及绘画作品欣赏

2018-10-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林风眠     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他先在蒂戒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林风眠白蛇传 林风眠简介及绘画作品欣赏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后来的浙江美术学院)任校长.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林凤眠于70年代定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取得极大成功.      林风眠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

林风眠     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他先在蒂戒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

林风眠白蛇传 林风眠简介及绘画作品欣赏

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后来的浙江美术学院)任校长。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林凤眠于70年代定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取得极大成功。

      林风眠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从作品内容上看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从形式上看一是正方构图,二是无标题,他的画特点鲜明,观者一望即知。

林风眠白蛇传 林风眠简介及绘画作品欣赏

他试图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一种共通的艺术语言。他无愧于是一位富于创新意义的艺术大师,对许多后辈画家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林风眠是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

      他是享有国际声望的中国画家之一。他在学校所受的教育是学院派,但在校外深受当时流行影响,如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及原始主义,其中又以马蒂斯、莫迪里安尼为最甚。

林风眠白蛇传 林风眠简介及绘画作品欣赏

他们的影响显现于林凤眠中西结合的画风之中。作品曾入选法国秋季沙龙。出版有《林凤眠画集》、《林凤眠画选》多种,其作品为海外艺术机构及私人广泛收藏。     林风眠作品艺术特色     林风眠受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承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波澜,倡导新艺术运动,积极担负起以美育代提高和完善民众道德,进而促成社会改造与进步的重任。

他锐意革新艺术教育,请木匠出身的画家齐白石登上讲台,聘请法国教授克罗多讲授西画,并提出了“提倡全民族的各阶级共享的艺术”等口号,全国艺坛为之欢呼。

他提倡兼收并蓄,调和中西艺术,并身体力行,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为中国现代绘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风格典范,也是20世纪实践中西文化融合具有革新开拓精神的先驱,是中国现代绘画史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

      他的作品总有一种淡淡的哀怨和孤寂,而正是这种哀怨和孤寂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审美情趣的悲剧美。

这与画家本人颠簸曲折的一生有关。 林风眠是广东梅县人,原名凤鸣,出生于1900年。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先在第戎美术学院,后又来到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绘画。

20年代,年仅25岁的林风眠出任国立北平艺专的校长。1928年又在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出任校长。抗战期间,林风眠辗转西南,生活清苦,每天面壁作画,极力试图打破传统绘画程式。

1950年林风眠辞去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之职,迁居上海南昌路的一幢法国式的二层楼房里,专门从事绘画求索。不久,法籍妻子携女离国,他孑然一身,过起略似重庆大佛般的生活。除了美协组织他到农村、山区、渔场深人生活外,他就闭门作画,每天子时已过,邻居五能看到林风眠画室里的亮光。

十几个春秋过去,艺坛几乎忘记了林风眠,然而这正是他的艺术黄金时代,“林风眠格体”在寂寞耕耘中臻于炉火纯青。50年代,他的艺术更受到贬抑,生活拮据,每月只得上交两幅画以换取一点儿生活费。

10年动乱期间,面对一次次抄家,无奈之中的林风眠将其数十年的心血千余张精心之作浸入浴缸,从抽水马桶中冲出去。80年代,在其晚年又在香港过着隐居般的生活。

老人的头发几乎全部脱落了,人老了但艺术却不老,他的画色彩更热烈、笔墨更放纵、韵味更醇厚。  林风眠生平简介: Lin Fengmian(1900-1991) 1900 生于广东梅县,从小随祖父习石雕,跟父亲习绘画  1904 取学名为林凤鸣  1915 以高小三年级肄业成绩,越级考入省立梅州中学  1919 参加留法勤工俭学  1920 入法国第戎国立美术学院习画,期间半工半读担任油漆招牌工作。

改名为林凤眠,入柯蒙工作室 1922 入选秋季沙龙  1923 赴德研究艺术,在柏林住一年  1924 因参加"中国古代和现代艺术展览",而初晤蔡元培,蔡对其作品十分常识  1925 返国,任北京美专校长兼教授  1926 发展"东西艺术之前途",北京美专改名国立艺专  1927 任我国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发展"致全国艺术界书"  1928 至杭州创办国立艺专,任校长,组艺术运动社  1929 出版"亚波罗"杂志  1937 随国立艺专内迁重庆  1945 参加重庆现代绘画展  1947 辞去教职,在家大量创作  1948 回杭州艺专主持林凤眠教室  1951 自学校退休,移居上海,经常看京剧、越剧、创作大量戏剧画  1956 独居上海,潜心画艺  1966文化大革命开始。

将作品做成纸浆倒掉  1972 获释,即赴美女冯叶家中  1977 获准出国探亲,由广州抵香港  1979 在巴黎东方艺术博物馆个展  1986 于日本西武集团东京展出  1989 居住香港  1991 逝世于香港

    我出生于广东梅江边上的一个山村里,当我六岁开始学画后,就有热烈的愿望,想将我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表达出来。后来在欧洲留学的年代里,在四处奔波的战乱中,仍不时回忆起家乡片片的浮云、清清的小溪、远远的松林和屋傍的翠竹。

我感到万物在生长,在颤动。当然,我一生所追求的不单单是童年的梦想,不单单是青年时代理想的实现。记得很久以前,傅雷先生说我对艺术的追求有如当年我祖父雕刻石头的精神。现在,我已活到我祖父的年岁了,虽不敢说是像他一样的勤劳,但也从未无故放下画笔,永远描写出我的感受 ――林风眠自述

林风眠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倡导者、开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是已经接近了“东西方和谐和精神融合的理想”的画家。

受到学界泰斗蔡元培的赏识与提携,成为我国第一所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的首任院长。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广纳人才。培养出李可染、吴冠中、王朝闻、艾青、赵无极、赵春翔、朱德群等一大批艺术名家。

    林风眠的画,有倾向于色彩表现和水墨表现两种形式。其水墨画常以简练的线条和阔笔墨块、富有韵律的构成,表现恬静的鹤或鹭及荒寂的自然景物,表露出内心的孤寂和对民族的忧虑,《鱼鹰小舟》即此类代表作之一。

几道淡黑横扫,将天、地、水表现得空旷渺远。又以几笔重墨画就小舟、芦苇和两只相依的鱼鹰,自然流畅又耐人寻味,为林风眠典型的水墨图之一。林风眠是走在中国画变革最前列的画家,他的美学思想具有超前意识,他以一生不懈的努力,证实了中西融合亦是中国画走向现代的可行途径。  

    音乐流动的旋律是女孩的心绪,这幅《琵琶女》把我们带入白居易的琵琶行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通感的精神世界

《收割》画的是农家收割的情景,但画面流露出却是一股温情脉脉的韵致。

象此幅《舞》,白鹭优美的造型,提炼的笔墨、温和的色彩和宁静的意境,宛如一首优美的抒情散文诗。

《修女》水一般的娇羞,月一般的素丽,瞬间的美丽与永恒的触动,她的眼睛会说话,只要你用心去听!

有人说相思是一种酒,一份思念可以分为两份默契,也许我会爱你一秒钟,也许我会 爱你一辈子,但是这幅《绿衣仕女》表现的是除了等待,剩下的只有少女空洞的爱。

在中国的诗意里,笛子是塞外孤寒的象征之一,林凤眠的《吹笛》仕女画以端庄静穆胜,两者在意境上相合,加之素淡清雅的色彩,流畅沉稳的笔意,更有珠联璧合之妙。

步履在行走轨迹,只有当你回首的瞬间才能发现,秋风消散,所有人生的无奈与惆怅化 为了封印在记忆中的痕迹,痛苦永远不会是昨天的一首歌。这就是《独步人生》

夕阳迟暮是凝重的美丽,因为人生的旅程已经成为《老翁》的记忆,感慨与追忆那每天流失的点点滴滴。

戏剧中最勇敢的猛士,挥动最锋利的武器,他的名字叫《张飞》。

《立》是林风眠的著名代表作,画面用轻松的笔墨画了一只孤零零的小鸟立在枝头上,这幅画其实并不完 全象有些研究者所认为是表现作者独立不羁,悲愤厌世的内心世界,其实更多的只是一幅普普通通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