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编制 八路军为什么会存在纵队这个编制
常看军旅题材的朋友一定会对“纵队”这个名词很熟悉,它广泛存在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建制中,比较出名的有山东纵队,东江纵队等。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一个编制,它相当于哪个级别呢?
我军在抗日国共合作期间和战后和谈期间,名义上的军队规模受到政治因素制约,因此会采用打擦边球的策略,如建立大量的独立师、独立团之类的单位没有正式番号,不占编制,这样光一个八路军就发展到了数十万人。纵队不是正规的军事单位称谓,编制可大可小,适合军队规模快速变化时期的组织,在谈判期间难以让对方抓住把柄。
另一个原因是解放战争前期,各根据地自行运作,沟通不便,军队规模和地盘随时变化,统一番号很困难,而且要照顾各山头、主官的资历、地位的平衡,用纵队这种笼统概念可以含糊过去,如双方资历差不多,但根据地条件不同,可能军队规模相差很多,如果一个军长一个师长会造成不便,都给安个纵队司令的头衔,大家见面平级,可减少矛盾。
再有就是解放战争前期,运动战较多,各根据地之间军队调动频繁,如果按建制管理会很不便,用纵队这样的结构就可以方便管理。
纵队是一个非正规称谓,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如果比喻成我们熟悉的编制的话,它相当于军一级。当解放战争后期开始正规化建设时,纵队就取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