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成婚礼 杨义堂说《孔府档案》20|孔德成大婚 蒋介石没来成
1934年的祭孔是第一次现代礼仪的祭孔,在祭孔历史上影响深远。但是,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搬出孔子来祭祀,形成一股尊孔高潮,也受到了当时进步力量的批评。胡适批评政府是“做戏无法,出个菩萨。”
1935年1月,鉴于“衍圣公”是封建社会公爵的称号,民国时期已经不能再用,南京国民政府决议,改孔子嫡系后裔衍圣公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以相当于部级的特任官待遇。并改孟氏后裔为亚圣奉祀官、颜氏后裔为复圣奉祀官、曾氏后裔为宗圣奉祀官,均以相当于处级的简任官待遇。
孔德成对新的使命十分高兴,并积极劝说亚圣奉祀官、复圣奉祀官、宗圣奉祀官等一起到南京去就任新职。1935年7月8日,他他们来到南京,在国府礼堂,由陈立夫领誓,戴传贤监誓,孔德成等宣誓就职。之后,孔德成一行恭诣贡院街圣庙举行告庙典礼。
主祭人孔德成上香、献花,全体人员三鞠躬礼,然后由孔氏族人孔祥勉宣读《告庙文》,文日:“德成等仰承先德,奉派典祀,业于七月七日来京,八日偕谐国民政府大礼堂宣誓就职,祗承新命,竞惕弥深敬恭馨香,伏祈昭鉴。谨告。”
从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孔子46代孙孔宗愿由“文宣公”改封为“衍圣公”,到1935年为止,共计881年,衍圣公封号终于划上了句号。孔德成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衍圣公,还是第一位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从这一天起,孔德成不再是封建的王公贵族,而是一名国民政府的官员。
1936年,经人介绍,孔德成与清朝礼部尚书孙家鼐的孙女孙琪芳结婚。这年孔德成17岁,孙琪芳18岁。孔府没有钱,无法办理喜事,请示山东省主席韩复渠,韩批示将修孔庙的捐款支出四千元为费用。孔德成将孔府整修一新,仆人们都发了新衣服。
孔德成婚礼那天是12月16日,正是“西安事变”发生后的第四天,张学良、杨虎成扣押了蒋介石,国民政府一片混乱,原本说好来喝喜酒的蒋介石、林森等国民政府高官都顾不上这场婚礼了。那天,孙琪芳来曲阜安公馆于四府,孔德成用花汽车迎娶,先在公馆院内用轿将孙氏抬出来,再上汽车,在大街上不坐八抬轿,到孔府大门再上轿,一直抬到前上房。
此刻,轿前旗、锣、伞、扇等仪仗较多,有关礼品直送到前堂楼彩棚。还有很多彩礼。新房设在后堂楼东间,里面有全国各地送来的银盾、字画和喜帐等,从前到后整个大院一派喜事气象。
孔府里有三班大戏,是京剧、昆曲、梆子三个剧团。当地乡邻、佃户庆贺送礼的在大棚里的外厨开饭。亲朋都在内厨开饭,外省来宾也在中厨开饭。关于孔德成与孙琪芳的婚礼程序,《孔府档案》中有较完整的记录。
礼堂中设礼案。证婚人、介绍人、男女双方主婚人、男女两家族坐定,新郎新妇交换礼物,相互行三鞠躬礼,明德中校全体学生至礼堂前唱歌,并奏军乐和雅乐。
当时参加孔德成婚礼的有来自各方的代表,其中一些主要部门的代表在婚礼上致词表示祝贺,先后致词的有:中央党部的代表,内政部的代表,教育部的代表,财政部的代表,军政部的代表,冀察政务委员,青岛市政府的代表等。
孔德成结婚后,即正式接管府务。
末代衍圣公的婚礼,本应是民国时期一场盛大的婚礼,但是由于西安事变的爆发和抗日战争的临近,不仅国民政府高官们如数缺席,当时的报章也鲜有报道,很少有人再关注发生在曲阜小县城里的这场喜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