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书 烟台牟平一年级今秋“零起点”教学 签订承诺书

2018-11-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30名小学校长和349名语数教师签订承诺书8月份,水母网连续关注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引发家长广泛关注,新的学年有了新进展.自2018年秋季入学起,烟台市牟平区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迈出第一步,从管理制度.招生政策.教师培训.课程设置.教学标准.督导考核等方面全面实施"零起点"教学,旨在切实解决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一年级下册语文书 烟台牟平一年级今秋"零起点"教学 签订承诺书教育人士也指出,教育的事儿急不得."

30名小学校长和349名语数教师签订承诺书

8月份,水母网连续关注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引发家长广泛关注,新的学年有了新进展。自2018年秋季入学起,烟台市牟平区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迈出第一步,从管理制度、招生政策、教师培训、课程设置、教学标准、督导考核等方面全面实施“零起点”教学,旨在切实解决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

一年级下册语文书 烟台牟平一年级今秋“零起点”教学 签订承诺书

教育人士也指出,教育的事儿急不得。“抢跑”容易栽跟头,“蹲苗”才能为孩子一生奠基,幼小衔接的重点应该放在孩子学习习惯和兴趣的衔接,而并非单纯知识层面的抢先积累。

“零起点”教学成为学校一年级的工作重点

2017年,牟平区出台了《牟平区“零起点”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对区内30所小学教学标准进行明确,要求其开足开齐规定课程, 不得增减课时,不得增加课程难度,不提前结束课程,科学制定、严格执行学期教学计划,严禁超前教学。

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的前提是“零起点”招生。鉴于此,牟平区在2018年小学招生过程中,对一年级新生不考试、不选拔、完全按照“零起点”的原则入学,依据学生的居住地进行划片招生,招生结束后依据学生的性别、年龄进行规范合理的编班,杜绝一年级入学考试分班的现象。

在牟平区教体局出具的《牟平区“零起点”教学承诺书》中,记者注意到,从教体局、学校、学科教师三层面依据各自职责层层承诺践诺,签订“零起点”教学承诺书,层层把关、责任落实到人,“零起点”教学工作成为学校一年级的工作重点。目前全区已有30名小学校长和349名一年级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签订了“零起点”教学承诺书”。

“9月10日前,各小学通过宣传栏、公示栏、学校网站等渠道,将一年级秋季学期课程开设和各学科教学计划进行公开, 并通过明白纸、班级群、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告知每一名学生家长主动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牟平区教体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零起点”作为教学常规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开展专项督导考核。

眼下,“零起点”教学在牟平区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中引起强烈反响,学生家长纷纷表示:“我们当家长的,总是担心人家孩子抢跑,咱家孩子追赶不上。除了学校执行‘零起点’教学外,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社会媒体舆论引导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幼小衔接并非单纯知识层面的抢先积累

眼下,新学期开学已近一月。记者走访市区多所小学了解到,“零起点”教学已经真正实施。从语文学科来看,前两个周教笔顺,后两周从拼音学起,数学学科也是从学写数字和10以内的分成开始。

对于很多一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刚刚过去的暑假都做着同样一件事———上幼小衔接班,数学、英语、认字、拼音、思维训练等等课程轮番上阵。在很多家长看来,赶在暑假提前学习小学知识,是幼小衔接的头等大事,只有抢跑成功才能不被落下,而本应多姿多彩的暑假却成了孩子的第三学期。

诚然,孩子从幼儿园迈进小学,要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家长利用暑假这段宝贵的时间,帮助孩子提高适应性是很有必要的,但市教育局政策研究室李纪超认为,其重点应该在于孩子学习习惯和兴趣的衔接,而非单纯知识层面的抢先积累。对家长而言,与其舍本逐末的“抢跑”,倒不如来“蹲苗”。

蹲苗是农业上常用的做法。庄稼长到一尺多高时,种植者停止对其施水施肥,这样庄稼的生长速度会放缓,此做法的目的在于“抑上促下”,促使根扎得更深。对庄稼而言,根扎得越深,根系就越发达,庄稼则越能茁壮生长。说白了,蹲苗就是暂时放缓植物向上生长的节奏,以换取稳固、长远的发展。

李纪超直言,当把教育窄化为知识灌输给孩子时,结果必然是抑制了孩子的良性“生长”。对孩子的成长而言,其要义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在于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同时培养爱好、发展特长,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态度。要达成这一目标,靠提前学习数学、英语、认字、拼音等小学知识不仅难以奏效,反而片面地强调知识的多少,会忽略孩子好习惯和好性格的养成,是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幼升小的孩子正处在养成学习习惯和兴趣的黄金时期,正如植物处于“蹲苗期”。

在幼升小暑假期间,孩子迈出了幼儿园,但还未真正跨入小学校园,家庭教育十分重要。此时,家长不能做拿着发令枪的指挥员,而是要做洞悉作物生长规律的农夫,用心参与孩子生长的过程。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为孩子决定了学这学那,甚至认为孩子上了培训班,自己就完成任务了,殊不知,父母对孩子充满爱意的陪伴、对孩子细致入微的观察、在家中培养孩子生活与学习的良好习惯,是任何社会机构或家教都不能替代家长完成的。”李纪超指出,治好家长愈发严重的幼升小“焦虑症”,让其养成为孩子“蹲苗”的习惯,不能仅靠家长自己的认识和反省,还要靠各方共同努力。

首先,加强教育引导,转变家长观念。由于许多家长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认知,对幼小衔接班抱着“宁可报了没用,也不能因没报后悔”的观念,花钱让孩子上了各类衔接班。所以要加强科学家庭教育观念的宣传,并依托学校、通过老师,给予家长专业的帮助与指导。其次,规范小学办学行为,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零起点教学,从现实层面缓解家长的焦虑。(记者 庞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