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这个情节 从刘禅乐不思蜀 想到蜀汉政权、诸葛亮……
蜀汉政权被灭掉后,晋王司马昭问已经被押解到洛阳的刘禅,在这边的感觉究竟如何。刘禅回答了一个“此间乐不思蜀”,从此一个著名的成语出炉,嗯,就是乐不思蜀。不过,当然直至今日,乐不思蜀都有好多不同解读。
有人认为刘禅的这种态度,压根就不能指望他能够带领蜀汉抵抗来自北方的威胁,蜀汉灭亡一定是刘禅主要责任;但是也有人认为如果一定强要抵抗的话,实际上受苦的还是老百姓,投降对老百姓可能更好,毕竟那个时候的情况是,蜀汉确实抵抗不住。众说纷纭,林林总总。
当然现在从大历史的角度可能更容易理解刘禅选择投降的这一决定。但是问题还在于为什么诸葛亮时期以及其死后多年对北防御一直很好,就突然到刘禅晚年一点都不行了么?曹魏及后来的西晋实力是一直强于蜀汉,这一点并无问题。
事实上,刘禅只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守成之君,说其能力有多强肯定是不合理的。在没有外患的前提下,刘禅应该可以很好统治政权,但是在有外患的前提下,刘禅想有多么好的发挥,就很难了。之所以刘禅可以统治很长时间,也是和具体历史分不开,那就是这段时间由北由东来的威胁并不是特别强烈。
由此比较,确实可以看出诸葛亮此人能力与贡献。虽然今日看来诸葛亮的争议一点也不比刘禅少,但是诸葛亮在主持北伐,以攻代守的作为,除了是缓解蜀汉兵力不足的窘境,其出色的军事才能也使得在微弱状态下能够同曹魏对抗占有一点点资本,实属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