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曾山水画作品 论及民国画坛名流陈师曾
他是一代宗师吴昌硕的弟子,鲁迅的同窗,齐白石的伯乐,他被梁启超誉为"中国现代美术第一人"!他就是民国画坛最富名望的风云人物——陈师曾。
今天,书画圈网小编论及当时最为杰出的画坛名流陈师曾,让我们看看他在艺术市场中都起到了哪些催化作用?
陈师曾作品
"朽者不朽"
陈师曾1876年出生名门,是清代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孙,晚清进士,著名诗人陈三立之长子,国学大师陈寅恪之兄。陈师曾自幼聪慧,六岁开始学画,10岁时就已经诗、书、画样样皆工,人称"神童"。
陈师曾作品 秋花奇石图
20岁时留学日本学习博物,1909年陈师曾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经常到"翰墨林"作画论艺。"翰墨林"主人李苦李是"海派"巨匠吴昌硕的弟子,当时以吴昌硕主代表的海派在画坛影响正是如日中天。对吴昌硕的书画篆刻艺术,陈师曾早已心向往之。
通过李苦禅的介绍,他得以认识吴昌硕,多次到泸上向吴求教,因而艺事大进,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面貌。其山水画在承袭明代沈周、清代石涛技法的基础之上,注重师法造化,从自然景观中汲取创作灵感;写意花鸟画画风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画以意笔勾描,注重神韵,带有速写和漫画的纪实性。
吴昌硕
据书画圈网小编查阅资料,吴昌硕对这位大弟子评价很高,称之为:以极雄丽之笔,郁为古拙块垒之趣,诗与书画下笔纯如。
1923 年夏,陈师曾在南京猝然病故,享年仅48岁。吴昌硕给他的题字是"朽者不朽"("朽者"是陈诗曾的号),这是对陈师曾艺术人生的最高评价。
鲁迅同窗
左:陈师曾 右:鲁迅
书画圈网小编网上检索,鲁迅与陈师曾的支谊可以追溯到1899年的江南水师学堂。早在1909年陈师曾就曾为鲁迅的第一本翻译小说《域外小说集》题写封面书名。后他们又同为教育部编审,交往益加密切。
《鲁迅日记》中对此有很多记录,如1914年6月2日:"与陈师曾就展览会诸品物选出可赴巴那马者饰之,尽一日。"9月, "午后陈师曾贻三叶虫僵石一枚,从泰山得来。"7月3日:"午同陈师曾曾往钱稻孙寓看画贴。
"12月10日:"陈师曾为作山水四小帧,又允为作花卉 也。"1915年2月2日:"午后陈师曾为作冬华四帧持来。"9月8日陈师曾刻收藏印成,文六,曰‘会稽周氏收藏’。"1921年1月10日:"晴。午后从陈师曾索得画一帧。"等等。
由于鲁迅和陈师曾在书画、金石上的同好,他们经学常同游小市,看碑额拓本,每有所获。师曾号曰"槐堂",鲁迅遂请师曾为其刻"俟堂"印一枚,自号俟堂。此堂名或为古人待死之意,或为"君子居易以俟命",由此体现了鲁迅对专制者的蔑视与愤恨。
对于陈师曾的书画篆刻艺术,鲁迅是极为看重的。在1933年编印《北平笺谱》时,鲁迅选用了陈师曾的山水、花鸟等笺三十二幅,在序言中对他的艺术成就进行了公允的颂扬:"义宁陈君师曾入北京,初为携铜者作墨合、镇纸画稿,俾其雕镂,既成拓墨,雅趣盎然。不久复廓其技于笺纸,才华蓬勃,笔简意饶,且又顾及刻工省其奏刀之困,而诗笺乃开一新境。盖至是而画师梓人,神志暗会,同力合作,遂越前修矣。"(《集外集拾遗》)
我们也得以看出,他们是百年难遇知己,从陈师曾的身上鲁迅得到了关于绘画、雕刻、印制等诸种技术及相关材质的更深切的认识,不得不说,这便是友情的力量了!
齐白石的"伯乐"
齐白石
在齐白石的朋友中,陈师曾是第一个真正读懂齐白石画的人,也是第一个诚心诚意推介齐白石画的人,还是第一个让世人看重齐白石的画并改变了他的命运的人。
齐白石和陈师曾相识于1917年,两人一见如故,颇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感。齐白石生于1864年,大陈师曾12岁。他是湖南湘潭人,从一个木匠成为一位画家,在家乡一带颇有名气。齐白石40岁以后遍游全国各地,结识了许多艺术界名流。
这一年,齐白石为避家乡匪乱,也为了艺术上的进一步发展,他第二次来到北平,住在法源寺内。他在《白石老人自述》中这样记述与陈师曾相识和结交的过程:"我在琉璃厂南纸铺,挂了卖画刻印的润格。陈师曾见着我刻的印章,特到法源寺来访我,晤谈之下,即成莫逆。
师曾能画大写意花卉,笔致矫健,气派雄伟,在京城很负盛名。我在行箧中取出《借山图卷》,请他鉴定,他说我的画格是高的,但还有不够精湛的地方。我们所见相同,友谊就愈来愈深。"
在与陈师曾相识之前,齐白石的画虽然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但是并不为世人所看重。然而站在他面前的陈师曾,不仅懂得他的画,而且十分看重他的人格,这确实让齐白石喜之不禁,感觉遇上了知音。
陈师曾认为齐白石"画格是高的",是不同于别人的个性表现。世人之所以不看重他的画,是因为大家还不了解他的画,不懂得他的画,是按传统的眼光来看待他的画的。
书画圈网小编查阅资料,陈师曾劝他"自创风格,不必求媚世俗",从此齐白石就把"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作为终生的座右铭。尽管如此,齐白石的画不为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却是明摆着的事实。他是靠卖画生活的,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
陈师曾帮他找到了一条路子,这就是他说的"自创风格",即"自出新意,变通画法":既能保持自己原有的较高的画格,不求媚世俗,又要对原来的画法有所突破,求得更多人的理解和赏识。陈师曾还针对他的画提出了具体的办法。齐白石认真地考虑了他的意见,认为切中要害,很有道理。
齐白石作品
经过琢磨和实践,齐白石终于在60岁以后,自创了中国画中"红花绿叶"一派。这种用大笔写意的画法,有一种充沛的生活气息和热烈奔放的情绪,给人一种泼墨淋漓、气势雄逸的美感。齐白石的"衰年变法",令更多的人对这位老人刮目相看。
陈师曾更加尊重他的这位挚友,只要有机会他就不忘介绍和宣传齐白石,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他。据书画圈网小编查阅资料,1922年,陈师曾携带自己和齐白石等人的作品东渡扶桑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会上,齐白石和陈师曾的作品被抢购一空。日本人将他们的作品选送至巴黎艺术博览会并拍成电影,在东京艺术院放映。齐白石由是声名鹊起。
最懂得朋友情谊的齐白石充满深情地说:"师曾提携我的一番厚意,我是永远忘不了的。"在对白石老人作品指正的同时,陈师曾也虚心接受他的意见,正如白石老人诗云:"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
然而,令齐白石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开始走红的第二年即1923年,陈师曾永远离开了他。
齐白石后来回忆说:"我失掉一个知己,心里头觉得异常空虚,眼泪也就止不住流了下来。他对我的画,指正的地方不少,我都听从他的话,逐步地改变了。他也很虚心地采纳了我的意见……可惜他只活了48岁,这是多么痛心的事啊!"此后,齐白石每看到陈师曾的画,都免不了要题诗悼念。
追思齐陈二人成为朋友的时间,虽然仅仅七载而已,但他们或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或相互褒扬画作的新意,或相互指摘笔下的疵瑕;或相互分享锐意追求的点滴成就。一生难得遇一知音,竟至双双成为中国画坛的领军人物,令后人赞叹不止,景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