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经典语录 《摘金奇缘》:这盘“左宗棠鸡”终究算不上中餐
如果今年好莱坞只选一部黑马电影,那么当之无愧就是这部8月15日在美国上映的《Crazy Rich Asians》。不仅IMDB有7.3的平均分——在爱情喜剧片中排名前列,“烂番茄”更是打出了92%的专业好评度。更重要的是票房爆炸,以区区3000万美元投资挣得了全球2.4亿票房——这还不算中国市场即将贡献出的至少几千万美元,这部影片11月30日在我国公映。
让不少美国华裔人士惊喜,甚至美国本土影迷都倍感惊讶的,是这部影片中几乎一张标准欧美脸都看不见,从主角到配角都是清一色亚裔面孔。即使当中有不少是英国与亚裔的混血演员,但对于一向不习惯欣赏“外国片”的美国观众而言,仍然算是全外籍制作了。然而,整体影片却意外地挺合美国观众口味。
这不禁让人感叹,是亚洲文化影响力整体上升的反映?又或是习惯于自我张扬的美国白人对亚裔人群的又一次善意嘲讽?Crazy一词,似乎也是贬多于褒,让人不免怀疑“有钱任性”的富二代们,是否已经丢脸到了大洋彼岸?
顺带一提,这里Crazy翻译成“疯狂”,似乎与原意不太相符。Crazy Rich有“巨有钱”、“有钱到爆”的意思,翻译成《摘金奇缘》,虽然过于浪漫,倒也能避免直译为“疯狂”而产生的文化误解。
香港的翻译片名是标准港式做派,也避开了Crazy的难解。
看过影片,发现以上担忧都是多虑了。这是一部在种族问题上极为“政治正确”的影片,没有任何刻意夸张丑化亚裔人群的成分。四平八稳到几乎没有任何事关文化差异的笑点——完全避开了那些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文化歧视”的陷阱,以至影片整体的喜剧感都显薄弱。当然多少还有几个喜剧配角,这些活宝全世界哪里都有,不会特意觉得是对亚裔人士的讽刺。
影片故事描述了ABC(美籍华裔)女教授和富二代男友一起回新加坡参加朋友婚礼,在整个过程中试图得到亚裔富豪家族认可而做出的种种努力。在亚洲观众眼中,这套路早就被演绎了千百回。无论是国剧、韩剧、日剧,甚至印度剧和泰剧,“贫家女斗富婆婆”都是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情节。
无论是婆婆对儿媳惨无人道的精神压榨,妯娌之间明争暗斗的相互倾轧,豪门之中争夺遗产的阴谋算计,或是最终幡然醒悟抱头痛哭一家人的和解场面,哪种桥段都能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特别是中年妇女们的最爱——没有任何贬低,只是她们年龄段正好“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大妈们对这类剧更易感同身受,从电视机里看到自己过往二三十年的血泪史。
杨紫琼扮演的婆婆,已经算是和颜悦色的典范了,整部影片中最有豪门派头,可能因为演员中只有她看过TVB的豪门剧吧。
相较之下,美国爱情喜剧中虽然有不少“灰姑娘”攀高枝的故事,却不太常见来自家族的压力——可能因为大部分美国人结了婚都是和父母分开过。倒是穷小子如果攀上富家女,还免不了得跟对方父母多打打交道——比如《婚礼傲客》。
《摘金奇缘》的故事,对于美国人来说,大约就是那类“似乎挺常见却又有点新意”的故事,最适合变成卖座电影的蓝本。比如《哈姆雷特》变成《狮子王》,立刻就有陌生又熟悉的新奇感。亚裔族群,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是一个封闭性很强的文化系统,他们彬彬有礼却难以琢磨,外人想要挤进这个圈显然有不少困难,于是也会给有情人的相爱增添不少阻力。
然而对于亚裔观众来说,影片的矛盾虽然文化上有写实基础,情节冲突却远远比不上我们自己习惯看到的那些婆媳剧浓烈,只是算是一道清淡的色拉了。
在影片整体平稳的基调中,处理人物倒产生了几分写实感,显出了摒弃夸张的细致。比如开场富人炫富买下酒店,不是单纯吃饱了没事干,而是对酒店恶劣管理层的报复,能让人感觉到亚裔的扬眉吐气。又或者杨紫琼扮演的婆婆,全片对未来儿媳几乎没有一句正面斥责,然而无论初次见面在厨房游走试菜,或是在楼梯间往下走了一步硬压对方半个头,始终都在以极微妙的身姿方式彰显自己的力量和不满——这些“戏”都是好戏,也许轻微,却能让人看到,同时也更有冷酷无情的真实意味——富豪们才不会有空故意折磨穷人取乐,他们只是表面礼貌,实际看不起你而已。
如果这些亚裔面孔不是大部分时间都在用英文对话——这是最跳戏的部分,偶尔他们说中文,会更让人难受——这些微妙的台词,会更容易被亚裔观众理解和接受。
美妙而盛大的场景设计,无论是否写实,都是影片获得好评的重要部分。比如这场看起来不错,让人印象深刻的“水稻田婚礼”。
另一方面,潜移默化的文化背景,却难免生造太多,亚裔观众一眼就能看出哪里不舒服。这些中餐中不可能出现的作料,却是美国观众觉得颇有滋味的创新点。
比如在美国评论届眼中,影片的华丽场景、美食和音乐都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类似ABC导演朱浩伟之前拍摄《舞出我人生》那种音乐歌舞片的效果,十分适合浪漫爱情的题材。然而听到中文演唱的“给我一个吻”或“何日君再来”,虽然歌词对情节有辅助的烘托,可这种曾流行于上海和香港的舞厅歌曲,即使爵士化重编了,也不可能是今日豪门家族聚会时放的party音乐吧?更何况富豪们的人设还是明代就远渡重洋来到新加坡开埠,无论时点还是品味,都显得有些过于浮夸了。
华人爵士歌手陈胤希,片子献唱了不少原声老歌,颇有特色。
同样,以包饺子来暗示华人家庭其乐融融的结构关系,大约是因为美国人习惯见到华人们过个节就包饺子,而不知道还有馄饨、汤圆、广式茶点这些更符合南洋人改善口味的食物。而且,旧时只有穷人才以“吃上顿饺子”达成某种心理满足,真正有钱的大富之家,要吃也是吃馅料精致的广式蒸饺,谁没事还亲自包个饺子就碗饺子汤呢?合家团员的日子,必须有鱼有肉,这是场面;而平日食物,TVB的一碗长寿面或是粥,才是银幕富家真正的便餐标配。
尤其是粥,更暗示出“平时大鱼大肉我吃得太多了所以今天特意要吃清淡点”的富豪意境。估计美国人很难理解这些食物中传递出的微妙旨趣。
老太太见未来孙媳的场景,真要配食物,就应该吃象征“一家人团圆”的汤圆。当然“莲子羹”就更好了。华人都能明白含义。
而最后麻将馆里儿媳向婆婆摊牌的场景,更是有某种微妙的好笑。虽然这个“懂博弈论”的女教授证明了自己智商颇高,能以麻将输赢暗示家人之间的博弈关系与人际取舍,然而作为ABC,可能她反而不理解,一个“会这么打麻将牌”的儿媳,赢了还要显示自己是故意让牌,显然是处理不好中式家族关系的,真正是太喜出风头的人际输家。
会打牌的高手,是王熙凤那样故意输了,还要装不甘心让贾母高兴,真真假假讨人欢喜方能长久。从现实来看,女主的做法赢得了自尊,却验证了自己正如婆婆所言不懂得豪门轻重,真正会输掉前程。
这些问题,也许小题大做,却是影片看起来有些“怪怪的”原因。文化背景的差异下,同样情节能让美国人看个热闹,却让华人们看得跳戏。根本上《摘金奇缘》是部面向北美观众的浪漫爱情剧,一开始就没想考据这些扎实的文化背景。对于吃惯了中餐的我们来说,如果不较真,“左宗棠鸡”那种炸鸡块倒也算滋味新奇有趣。然而,终究算不得中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