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峰坎坷的一生

2018-01-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31年4月20日,冯雪峰一家与鲁迅先生一家合影后排左为何爱玉,右为许广平 1951年十月革命节在莫斯科红场参加检阅.前排右起依次为曹靖华.冯雪峰.菡子,后排右三为陈荒煤冯雪峰在上个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曾经是左翼文坛上一颗闪闪发光的新星,是人们公认的我国"鲁迅学"权威.可是,他的后半生却历尽坎坷,饱受苦难.他的遭遇,深深地打上了过去那个时代的烙印.长征路上的著名作家冯雪峰出生在浙江义乌南乡一个叫神坛村的山村,家里世代务农,他在九岁时才放下牛鞭,走进了学堂,是这个贫困农民家庭唯一的


1931年4月20日,冯雪峰一家与鲁迅先生一家合影后排左为何爱玉,右为许广平


1951年十月革命节在莫斯科红场参加检阅。前排右起依次为曹靖华、冯雪峰、菡子,后排右三为陈荒煤

冯雪峰在上个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曾经是左翼文坛上一颗闪闪发光的新星,是人们公认的我国“鲁迅学”权威。可是,他的后半生却历尽坎坷,饱受苦难。他的遭遇,深深地打上了过去那个时代的烙印。

长征路上的著名作家

冯雪峰出生在浙江义乌南乡一个叫神坛村的山村,家里世代务农,他在九岁时才放下牛鞭,走进了学堂,是这个贫困农民家庭唯一的读书人。冯雪峰由于天资聪颖,外加勤奋好学,学习成绩优良。小学毕业后,他背着家人偷偷跑到金华,投考金华中学,以第一名被录取。

不久,他又以第二名的好成绩,考上了当地的浙江第七师范。读师范是有官费补助的,这就大大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就在这个学校里,冯雪峰投入了反对学校当局专横压制的罢课风潮,最后被学校开除。

这是他人生道路上第一次受到的打击。
在这次事件后,他跑到杭州,考进了著名的浙江第一师范,这是一所富有革命精神、思想活跃的名校,他在这里接受了老一辈文学家叶圣陶、朱自清、陈望道等师长的教诲,也在同学中结识了柔石、潘谟华、魏金枝、汪静之等一些志同道合的好伙伴,这些革命热情高涨的年轻人,在开拓新文学的道路上很快就结合起来。

受五四运动深刻影响的冯雪峰,开始热衷于创作新诗,不久,他和好友应修人、潘谟华和汪静之等人,以“湖畔诗社”的名义,出版了新诗集《湖畔》。

诗集以清新的文风,在社会上受到热烈欢迎,郭沫若、郁达夫等作家都给以很高评价,从此,冯雪峰等人被誉为“湖畔诗人”。
冯雪峰一生中很重要的一步,是1925年他来到了革命空气浓厚的北京。

他一边打工,做家庭教师,一边到北大旁听,平生第一次听到了鲁迅的讲课。他以惊人的毅力自修日语,没有多久,他就开始以日文翻释诗歌、散文、小说和进步的文艺理论。

他逐步成为一个翻释家。
1927年,发生了“四一二”反革命事件,白色恐怖弥漫全国,革命队伍里不少怯弱者有的悲观动摇,有的落荒而走,甚至投降变节。就在这真正考验人的严峻时刻,冯雪峰毅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漫漫的革命征程。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久他在上海经柔石介绍结识了鲁迅先生,并奉党组织之命,与鲁迅先生商谈,并最后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实现了进步作家的大团结,冯雪峰担任“左联”党团书记。


1933年,冯雪峰奉调到中央苏区瑞金,不久就参加了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历经千辛万苦,据说长征队伍里,他是唯一的著名作家。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6年4月上旬,党把冯雪峰从山西调回到陕北瓦窑堡,决定以特派员的身份把冯派到上海去工作。

临行,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分别找他谈话,详细交待了任务。
4月上旬,冯雪峰到上海后,很快就展开了工作,他第一件办的就是建立与中央直接联系的秘密电台,这是周恩来临行时嘱咐他要办的大事,因为自从上海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后,电台被特务砸烂,党中央与上海失去了联系。

不久,冯雪峰通过鲁迅、宋庆龄等人的关系,很快把秘密电台建立起来,从此,恢复了党中央与上海的联系。


这年8月,遭到破坏后的上海地下党,急需有统一的领导,上级决定成立中共上海办事处,由冯雪峰担任副主任(潘汉年为主任),开展了重建地下党和其它各方面的工作。

据上海地下党负责人之一的王尧山同志回忆,冯雪峰来到上海后,受到了上海地下党同志的热烈欢迎,他对冯雪峰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雪峰同志对当时工作的指导,基本上是贯彻了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特别应提到的是,对上海地下党的整理,贯彻了‘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的方针,为上海地下党初步的整理,及以后巩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期间,冯雪峰与鲁迅先生亲密合作,在文坛上披荆斩棘,进行了不少开拓性努力,写出多篇有影响的重要文章。

直到1936年10月19日,一代伟人鲁迅先生去世,冯雪峰代表党中央主持了隆重的治丧仪式。他们两人之间有历史意义的合作,至此划上了句号。这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