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宝昌妻子 郭宝昌:我与《大宅门》

2019-02-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自幼在大宅门里生活,成长于大宅门中,直到"文革"来临,大宅门彻底消失,达二十六年.大宅门里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血泪情仇,几度兴衰,我耳闻目睹,亲历亲为,酸甜苦辣,悲喜怒怨,无时无刻不在激荡我的情怀;我想把它献给读者,献给观众,成了我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郭宝昌妻子 郭宝昌:我与<大宅门>我想叫观众和读者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曾经这样的做人,曾经这样的活着;他们辉煌,他们龌龊,他们顶天立地,他们卑怯猥琐,他们敢爱敢恨,他们懦弱无情,我分不清他们是好人.坏

我自幼在大宅门里生活,成长于大宅门中,直到“文革”来临,大宅门彻底消失,达二十六年。大宅门里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血泪情仇,几度兴衰,我耳闻目睹,亲历亲为,酸甜苦辣,悲喜怒怨,无时无刻不在激荡我的情怀;我想把它献给读者,献给观众,成了我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郭宝昌妻子 郭宝昌:我与《大宅门》

我想叫观众和读者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曾经这样的做人,曾经这样的活着;他们辉煌,他们龌龊,他们顶天立地,他们卑怯猥琐,他们敢爱敢恨,他们懦弱无情,我分不清他们是好人、坏人,可这样的一群人,魂牵梦绕地跟随着我,使我骚动,使我不安,我写出来了,拍出来了,我松了一口气,死亦瞑目了。

郭宝昌妻子 郭宝昌:我与《大宅门》

我自十六岁始,写《大宅门》这部小说,历经四十载,三次所写的原稿被毁于政治风波、社会动乱及家庭变适,几乎丧失了斗志,自叹“天灭我也”!可是,一种责任,一种写不出来便有的一种负罪感,终于使我完成了这部作品。回首来路,除了泪,还是泪!

郭宝昌妻子 郭宝昌:我与《大宅门》

这部作品自光绪六年(一八八0年)写起,直写到“文革”后改革开放的一九八0年,整个故事历时百年。现在读者和观众见到的仅仅是前半部(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只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一九三七年。后面还有四十集,自白景琦出生,写到白景琦去世,一个世纪老人的一生,这位白七爷的原型就是我的养父,也是一个影响了我一生的一位世纪老人。

一、白景琦的原型就是我的养父

我原本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出生不久,就过继给北京一家大户。我的养父,便是京城一脉望族的子嗣。在《大宅门》里,主人公白景琦的原型就是我的养父。

我的养父是位影响我一生的世纪老人,他自幼顽劣,个性张扬,属于不闹出点儿事儿来活着就不自在的那种人,年轻时终于被母亲赶出家门。这一来,他更是无牵无挂,满天下闯荡,终于独创了一份家业,衣锦还乡,自立门户。他享过福,受过苦,撒过欢儿,坐过牢。

他宽容大度,医道精湛,处事潇洒,救了不少人;但是,他的愚孝,他的暴戾,他的惟我独尊,也毁了不少人。所以,到现在我也很难说清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也许,生活在那么复杂的社会里、家庭里,确实很难用简单的“好”或“坏”来评价一个人。

我想,我一生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把这个形象呈现给观众。

二、我的十二姑就是与名优照片结婚的白玉婷的原型,万筱菊就是梅兰芳先生

《大宅门》中有位痴迷名伶的小姐白玉婷,因无法与真心倾慕的京剧艺人相爱,最后与那艺人的照片结了婚,并与那照片相伴终生。这事确有其人,这人就是我的十二姑。她迷恋的名优就是大名鼎鼎的梅兰芳先生。

当年,我十二姑对梅先生一往情深,逢梅先生的戏必看,坐在第一排,怀里抱个首饰匣子,一边看,一边往台上扔金项链、金镯子、金戒指,最后连首饰匣子一起扔上去。唱完戏,梅先生到后台卸妆,我十二姑就在戏园子后门等着,梅先生出得门来上马车回家,十二姑就坐自己的车跟着,梅先生进了家门,大门一关,热热乎乎一家子,我十二姑一人儿苦苦地徘徊门前,非常凄惨……

梅先生何等聪明,明知我十二姑心意,但先生品行高洁,对妻子儿女有极强的责任心,所以,一直没有给我十二姑感情上的回应。十二姑亦不是轻浮女人,她迷恋的是梅先生的艺魂,所以后来做出了跟梅先生的照片结婚的举动。

这件事当年非常轰动,因为我十二姑非常有钱,她没结婚,没儿没女,分得的家产全在自己手里,不像其他房的兄弟姐妹,子孙一大群,再多家产也得平分。所以,当年数不清的求婚者包围着正值妙龄的十二姑,可她全然不睬,日日厮守着梅先生的照片,终老一生。

三、大宅门的原型就是北京同仁堂

(郭宝昌本人就是李天意的原型)

在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中,我把大宅门写成百草厅。其实,这百草厅的原型就是打清末便声名远播的同仁堂。我就是在同仁堂这个大宅门中,生活了整整26年。

但40年来,我从来没有对人说过,我写的《大宅门》就是同仁堂。我不愿透露写的是自己的家史,因为这个京城望族如今老老小小有上千口人,每个人对这个大宅门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估计有不少人像我养母一样,出于各种考虑,不一定同意我写这个剧本。

为了保护这部作品,我不仅将同仁堂改成了百草厅,还把同仁堂原本的4个房头改成了3个房头,当然,人物也都进行了必要的艺术加工。恐怕现在同仁堂这个大宅门中很难有人能够真正对号入座了。

尽管如此,《大宅门》这部电视连续剧却是忠实地反映了同仁堂这个大家族自1880年至1937年期间,随着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而发展的渐变过程。

四、十二大腕儿跑龙套

《大宅门》开了一个影视界众多大腕儿上场跑龙套的先河。田壮壮、张艺谋、陈凯歌、何群、于荣光、申军谊、赵奎娥、姜文、宁静、侯咏、李雪健,韩影等12位朋友都签了合同,好多还剃了光头,成了《大宅门》里的龙套。

真演起来,这些朋友也都特别认真,特别出力,比方张艺谋,当时正忙着拍申奥宣传片,事先根本没时间看剧本,好容易抽出两天时间赶到排演场,一边儿剃头一边狂背台词儿,上场前还跟我说:“郭导,我可不是演员,演的不好,您言语,咱们重来!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艺谋自始至终没离开现场一步,随叫随到,表现了极高的艺德。因为张艺谋实在太忙,拍完就赶紧走了,他走后我一看效果,有一场戏拍得不理想,还得重拍,结果回北京后张艺谋又赶过来,二话没说又剃了一回头!

我拍《大宅门》时,陈凯歌正在英国拍戏,中间回国3天,头一天就正巧碰见了侯咏,侯咏赶紧打电话告诉我说:“凯歌说了,他第二天下午有点儿空儿。”果然,第二天下午,陈凯歌风风火火开着车赶到了北京怀柔的拍摄现场,我现给他编了一个角色,让他演济南府台衙门的一个差官,就一场戏。陈凯歌连气儿都没来得及喘一口,化好装就上场了。

何群在戏里演的是一个当铺伙计,也剃了大光头。另外,何群除了跑龙套外,服装、道具、制景,什么都管。

这些大名鼎鼎的第五代导演和大明星们,在我这出戏里什么架子都没有,除了上镜演角色外,见什么活儿,干什么活儿。有一次,拍我、张艺谋、姜文同时上场的那场戏时,我们仨在上头演,田壮壮当执行导演,侯咏把着机器拍摄,何群当现场美工,人们都说,这场戏,空前绝后。

电视剧《大宅门》与观众见面,我献上的不仅仅是一部剧,而是我生命的全部。

郭宝昌:1940年8月生,北京人。中国著名电影导演。电影作品有:《神女峰的迷雾》、《联手警探》、《雾界》、《特区移民》等。以及他以毕生心血拍摄的40集电视连续剧《大宅门》。

八十年代初,在广西电影制片厂任艺术总监期间,大力扶植新人,在他的支持下,张艺谋、陈凯歌等新一代导演推出了《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等作品,并因此奠定了中国第五代导演的扎实基础。因此,张艺谋曾很有感情地说:“没有郭宝昌,就没有中国第五代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