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理想》朗诵 《流沙河认字》:有趣必有益(图)
■入评理由:继台湾两个作家推出文字学书籍后,大陆终于也有人出手了,且不分伯仲,令人惊喜。
■书名:《流沙河认字》
■著者:流沙河
■出版:现代出版社2010年4月
■读家:瘦猪
■推荐指数:★★★★☆☆
我读张大春《认得几个字》、唐诺《文字的故事》,就心存疑惑,为啥大陆没人写出这样的学者、百姓都读得下、读得懂、读得有趣的文字学书籍呢?还有瑞典女作家林西莉的《汉字王国》。我倒不是说大陆缺乏这样的人才,有关文字学的高端读物大陆数不胜数,但是……
但是,终于有了流沙河的《流沙河认字》可以与其分庭抗礼。这四本书,皆16开本,页数350上下,字数20万字左右,犹可断言,欲说汉字,非此等条件不办。《汉字王国》没读过,不说。《认得几个字》从小学生识字的角度说起汉字,比较散,也更有趣。
张大春的一双小儿女逮啥说啥,张大春也就顺势利导,几个汉字就在一个童趣盎然的小故事里讲明白了。唐诺是成系列地讲,汉字的产生、创造方法等等。相对于《流沙河认字》,他们更感性。流沙河也讲故事,他围着汉字本身转得紧,不像前两者那么能扯。张大春讲着讲着,就跑到他的儿子闺女身上了,阿城说“这是一本有体温的书”,我想他指的即是张大春的父亲情怀。
唐诺则如同中学老师,先忽悠,再讲课。他知道,如今都是能忽悠的受欢迎。比如他在第八章,先说日本大阪的街道,又说旅日歌手欧阳菲菲,再扯点银杏树的生存之道,这才不慌不忙地点到正题,原来在那条街道上,铺有刻着古汉字的地砖。
流沙河的书呢,像大学的讲义,开门见山,由“一二三”的三到“山之多态”的山,直到三生万物。流沙河讲字,分门别类,举凡坐言起行、器物、自然人文等等,均按字的相关性归到一起,基本上把人的一生所能牵扯到的字都讲了。
流沙河说,“读出古音,写出古形,并能说清楚此字的古今演变过程,那就算完全认得了。”我说余老爷子(流沙河姓余),您这不是难为我等读者么?咱实话实说,这三本书,我认真读了,读得也痛快、长见识,可是,记住来龙去脉的汉字,还真没几个。要达到您的要求,恐怕我下半生都得用在背诵这几本大书上。不过,读了这几本书,咱最起码不会像某个大学者和大校长那样光屁股拉磨,弄错“致仕”与“七月流火”的意思。
汉字对普通爱读书的中国人来说,就像水对于鱼,平时尽顾着在里面瞎折腾了,没工夫去想源头的事。如今托诸位大师的福,可以轻松地一个个搬来研究,才忽然发觉汉字之美之讲究之珍贵。敢情天文地理历史人伦都含在字里了,最有趣的是中国人渗透到字里的哲学,读懂一个汉字,我们可以知道老祖宗是怎样看待世界的。
古人对万物体察之细微,令我惊讶。流沙河讲到“進”字,繁体进字为啥从隹,隹就是鸟,“原来鱼能退游,兽能退走,而鸟不能退飞,只能前进。”还真是的,没见过能挂倒挡的鸟。流沙河顺手揶揄了一下简体字,“隹简成井,前去跳井?”
既然隹即是鸟,鸟即是隹,那么古人为啥费事造出两字?《说文解字》回答,尾羽长者曰鳥,短者曰隹。后人多不赞同,因为从鳥的字也有短尾巴的,从隹的字也有长尾巴的。今人发现鳥的篆文甲骨文是张着嘴,隹则是闭嘴,于是认为善鸣曰鳥,不善鸣曰隹,可惜,反例也不少。
流沙河有新解,他说“甲骨文里两字并存,中原华夏称鳥,南蛮称隹。虽皆像羽族,但读音各异,所以并存至今。”他举出鸡的两个繁体字“鷄、雞”,“其间并无是非,互为异体罢了。”流沙河顺藤摸瓜,考证“鳴”字本来是鸡在叫,不是鸟叫,而且是公鸡。有意思。他又说起自己养鸡的事,考证鸡笼鸡罩的本意。
流沙河“自幼喜学认字,到中年才想起应该认个清楚明白。”于是历四十年研究汉字,伏案三年写出此书。我读《流沙河认字》,好像凭空捡了大便宜。好多作者都说感谢读者花费时间金钱阅读他的书,我看倒是读者该感谢作者。都云作者痴,流沙河自问自答,“认得那么清,有何益处?我的确答不出,但我坚信西哲之言有趣必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