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传珠夫人 赖传珠(“赖胖子”赖传珠的故事)
1959年11月,父亲调任沈阳军区政委,在那工作六年,直到他离开我们。在这六年中,父亲以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和开拓精神,致力于部队的政治工作建设。他留下了一百多万字的手稿。除了拼命工作,他没有什么休闲、娱乐,我经常看到他坐在马桶上还在看文件。
雷锋精神的传承饱含父亲心血
雷锋这个典型的发现、培养和成长过程,都饱含着父亲的心血。雷锋是工兵第十团运输连的一位驾驶员,为群众做了很多好事,在部队和当地群众中很有影响。父亲了解到雷锋的事迹后,指示军区政治部认真做好对雷锋事迹的宣传。
1962年军区召开首届共青团代表会,父亲首先提议让雷锋参加军区团代会,并和军区陈锡联司令员以及驻地党政领导一起亲切接见了雷锋。会后还组织雷锋到军区部队进行巡回报告,很快,雷锋的事迹就在全军区家喻户晓。
1962年8月雷锋因公牺牲后,为了纪念和宣传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宣传雷锋精神,父亲主持召开军区常委会,决定呈报国防部授予雷锋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国防部批准了军区的呈请。1963年1月8日,军区党委做出了《关于开展学习雷锋运动的决定》。21日,军区隆重召开“雷锋班”命名大会。这期间,父亲为雷锋写下了“永生的战士,光辉的榜样”的题词。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使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范围更加广泛地兴起,军区的学习宣传活动更加热烈。在父亲的关心和领导下,军区编印了《雷锋日记》、《雷锋的故事》下发部队,供干部战士学习;排演了《雷锋》话剧和文艺节目,到部队演出。
父亲还把学习雷锋资料带回家,让我们阅读学习,鼓励我们从小学习雷锋精神,养成雷锋的品质。
郅顺义是董存瑞的战友,全国著名的特级战斗英雄,曾3次受到毛主席接见。他居功不骄,乐于奉献,在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当干部后,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体贴照顾瘫痪在床的爱人,事迹让人感动。1963年春,父亲在部队调查时发现,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使部分干部滋生了享乐思想,不愿再过艰苦生活。
父亲觉得把郅顺义这个老典型重新树立起来具有很好的现实引导作用。回到机关,他立即把《前进报》的同志找来,详细谈了自己的想法。
7月11日,《前进报》在显著位置发表了军区炮兵司令员宋承志撰写的文章《学习郅顺义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8月8日,父亲又在《前进报》发表了“像郅顺义同志那样始终保持无产阶级战士的本色”的题词。报社根据父亲谈话精神,配发了3000多字题为《永葆革命青春》的社论。8月18日,军区党委作出决定,给予郅顺义提前晋衔的奖励。通过郅顺义事迹的宣传,对军区干部战士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百万字亲笔手稿成为无价遗产
父亲五十多岁时,身体状况就已经很糟糕了,上二楼都会喘,身体透支得太多了。1965年12月沈阳军区党委召开扩大会议。父亲不顾身体有病,谢绝了陈司令和其他领导同志要他到北京检查身体的建议,坚持主持会议还做了六个小时的发言,14日开完会后发现全身发黄,经检查是急性肝炎,第二天即昏迷了,急报军委和中央后,总部先后派了四架飞机,十三名专家和各种药品、器材,全力进行抢救,全体医护人员奋战十天,终未能挽回我父亲的生命,就这样,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在抢救过程中,处于昏迷状态的父亲不能进药,但当军区领导对他说:“这是组织的决定”时,他竟张开嘴将药吃下去了,还要拄拐杖去开会,足见我父亲的组织观念和工作责任心有多么强!
父亲在战争年代多次负伤,其中1929年在福建,胳膊被打断了;1930年,在反围剿中头部负伤;1935年在长征途中胸部被打穿,警卫员将我父亲背下来,以为他已经牺牲了,后来看到我父亲的伤口还在冒血,就用枪通条加凡士林来回拉,算是清理了一下伤口,他竟奇迹般带伤过了雪山和草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父亲去世时年仅55岁,他以超常的勤奋为后人留下了一份无价的遗产,就是他亲笔写下的日记、学习笔记、讲话稿等共计数百万言,其中尤以6本日记最为珍贵。
这6本日记从1934年10月16号开始,即在江西龙泉坝长征的第一天出发,一直记到1959年,前后历时25年。第一部分是关于长征的,几乎是天天都有,每天打了多少仗,走了多少里路,每篇日记连接起来就是一幅长征路线图。经过几次核对,证明记录的长征路线图是准确的。日记里面关于抗日战争的非常多,占一半以上。既有重要事件,也有重要领导人的活动。现在,很多人把这个日记当做抗日战争新四军部分的工具书来用。
战争环境是那样艰苦、紧张和繁忙,父亲作为军队一名高级指挥员,能这样执著地坚持天天记日记,简直是个奇迹。这些日记也成了宝贵的财富。
父亲也有无法写日记的时候。1935年4月间,他在长征途中不幸肺部中弹,他在日记中写道:“4月26日因伤太重,到达地点未记。”几天后他昏迷了,醒来后又写道:“4月30日至5月6日正在金沙滩渡河,走危险路的时候,也是我最困难的时候了。”
或许因为长征途中极端艰险,父亲每天的日记只有一两行字。但所到达地点,每日行军里程,都写得清清楚楚,1936年以后,想来是生存环境有所改善,父亲每天的日记就多一些了。
后来,沈阳军区的一些领导,父亲的老部下、老战友跟我母亲说这本日记文献价值很大,希望能够出版,以供后人参阅。我的母亲同意了,沈阳军区党委决定出版日记,又报到中央军委,经中央首长批示最后决定出版了这本日记。聂荣臻亲自为日记写序,胡耀邦题写了书名。
父亲要求我们不做“三门”干部
生活上,父亲的标准很低。吃饭很简单,通常5分钟吃完,有个辣椒炒苦瓜,炸个咸鱼就可以了。衣服上也是这样的,警卫员给他补的衣服都是大针线,他也穿着就走。父亲吃的很简单、穿的很简单,但是如果有战友、他的工作人员或者他的炊事员回到家乡以后生活困难,他却拿出钱来救济他们。困难时期,父亲把自己的伤残抚恤金都捐了出去。
我父亲是上将,我母亲是副部级,在他们过世之后给我留下多少钱呢?一万块钱。这一万块钱给我母亲买药用去了7000多块钱,实际上就给我留下2000多块钱,这就是我的财富。
按说我们家里,我父母的工资比较高,子女也不算多,可能有其他的家庭还不如我们,子女更多一点的,级别没有那么高的,生活可能更困难一些。在这个时期,差距是很小的。我父亲的工资和元帅的工资就差20块钱,和毛主席也就差40块钱。
但父母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物质财富,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是巨大的。
父亲、母亲对我们要求很严,要求我们不要搞特殊化。我当时在军校,毕业前父亲对我说:“毕业后,你要到基层去锻炼,去边防、舰艇上去工作,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己,不要做三门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要继续努力学习……”
我遵照父亲的要求,毕业后去了外长山的海洋岛,一直在舰艇上工作了二十年,和战友们一起守护着祖国的海疆,将整个青春献给了我们的海军事业。
父亲很少往领导家跑,也不爱走后门。一次母亲问我父亲说:“毛主席让你去他家里,你怎么总不去啊?”父亲说:“主席忙,我又没什么事。”
父亲经常向我们讲自己身负重伤怎样坚持走完长征路的艰难经历,讲战友们流血牺牲的故事,让我们懂得革命胜利是先烈们的头颅和鲜血换来的!他要求我们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父亲还教育我们要待人诚恳爽直,谦虚谨慎,做一个正派人。他临终前,还把我们叫到身边,断断续续地说:“你们是革命子弟,要时刻记住在你们身上所担负的革命责任……跟党走……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