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纪念馆 海棠情深——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见闻
今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记者走进位于天津的水上公园风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图: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夏天的海河畔,风光旖旎、景色怡人。风景秀丽的水上公园景区北侧,矗立着一座巍峨的建筑物——“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与周恩来的母校、中外驰名的南开大学相望。如今,到天津观光的人们,都要争相到该馆参观,感受着建筑艺术的凝固语言所诉说的,两位伟人崇高的、朴实的、永不消逝的一生。
纪念馆广场东侧,屹立着周恩来、邓颖超青年时代形象的花岗岩雕塑头像。头像由58块石料拼接而成,长8米、宽3米、高5米,雕塑神完气足,形象逼真,气韵凝重。头像下方镌刻着周恩来青年时代的一句诗作:“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纪念馆建筑屋顶作重檐式,回廊错落有致,整体格调庄严肃穆,大面积的草坪和绿树寄托着人们绵绵的思念。更让人叫绝的是:纪念馆主建筑两侧还原中南海西花厅的“不染亭”,充分展示了设计者“建于津门、神追京华”的不俗构思。
主展厅正门,几方深红色大理石镌刻着雄豪大字:“为中华之崛起”,使人联想起少年周恩来的拳拳之心和昂昂之志。
“大家请看,正面耸立的是周恩来、邓颖超两位伟人的汉白玉雕像,通高四米,是我国著名雕塑家潘鹤教授创作的,题名为‘情满江山’。背景是一幅大型纯羊毛手工编织的壁毯,高8米,宽15米,为世界之最,壁毯题名为‘海阔云舒’。”拾级而上,步入纪念馆主展厅的瞻仰厅,就听到讲解员正在为一队中学生介绍眼前的雕塑。
图:周恩来邓颖超的汉白玉雕像《情满江山》。
顺着介绍,大厅两侧的青石浮雕墙映入眼帘:西侧记录了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红军长征、西安事变等周恩来参与过的重大历史事件;东侧描绘出:开国大典、四化建设、举世景仰的激昂场景。这一幅幅浮雕,镶嵌在面积达100平方米的青白石墙上,将沉雄的历史,定格为动人的瞬间。
听完讲解,大家纷纷在伟人像前鞠躬、献花。周恩来邓颖超的汉白玉雕像《情满江山》前鲜花簇簇。讲解员告诉记者:“这些花都是老百姓自发买来敬献的。自从1998年纪念馆开馆以来,每逢周总理和邓大姐的纪念日,河南省一户姓石的人家都会来献花,十几年来从未间断,他们就是以这样朴素而深沉的方式表达着深深的怀念之情。”
纪念馆的展览包括:周恩来生平陈列“人民总理周恩来”、邓颖超专题陈列“邓颖超——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以实物实景的方式展出的主题文物陈列“伟大的情怀”。这里按时间顺序,分别展示了周、邓两位伟人生平的其它8个部分,包括“追求真理”“拯救中华”“总理国务”“领导妇运”“力挽狂澜”“继承伟业”“英灵永驻”“遗愿化宏图”等。
图:展厅里的蜡像。
三个既有内在联系、又独立成篇的展览。展览采用现代设计理念,以丰富的文物、突出的主题和鲜明的天津特色,生动再现了周恩来、邓颖超两位伟大政治家由天津起步、从爱国青年学生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光辉历程,以及他们在追求理想信念的过程中,相识、相知、相爱,携手一生,最后将骨灰洒在天津海河的革命情怀。
纪念馆里保存着一个楠木深雕松鹤图案的骨灰盒,它看似普通,却有着极不平凡的经历。“因为它先后盛放过周恩来、邓颖超两位伟人的骨灰。”宣讲员王乃嘉告诉记者,早在1956年国家倡议实行火葬时,周总理就带头响应。他和夫人邓颖超还约定,并相互保证,死后不保留骨灰,撒到祖国的江河大地。
周邓纪念馆里的西花厅是按照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以1:1的比例仿建的。从1949年11月搬进中南海西花厅,周总理一直在那里工作和生活。西花厅共分两个院落,后院是总理夫妇住宿休息的地方,每年的四月下旬、五月初院内海棠竞相绽放,大有电视剧《海棠依旧》的意境,站在周总理所住的屋前,抬头望着浅粉色的朵朵海棠,仿佛周总理就在眼前散步赏花。
图:西花厅前海棠初绽。
展厅里,记者见到了多位已数次来到纪念馆参观的老人,也见到了许多来自大学、中学的学生。宝坻区史各庄中学的初二学生王颖选择了和家人一起来到纪念馆缅怀周总理。她动情地说:“我从小就听家里人讲周总理的故事,他鞠躬尽瘁、两袖清风,尤其是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直鼓舞着我。”
“我们这一代人,绝大多数都不曾亲眼看到过周总理,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他的真切热爱之情。如果说原来我对周恩来只是从书报上、从文字中了解的话,那么通过此次参观活动,一个有血有肉的周恩来形象就赫然站在我的眼前。” 来自杭州的张桂铭说。
《鞠躬尽瘁》蜡像前,65岁的老人常怀玉对记者说:“总理常说他是人民的勤务员,他做到了,他一生勤政为民、廉洁从政、克己奉公、鞠躬尽瘁,这就是为什么他走了这么多年,人民依然怀念他。”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N度生活工作室 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