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喜法师地藏经全部 传喜法师:《心经》的智慧

2019-02-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我们现在看得到摸得到的都叫色法;第二个是"受",你的感受,比如热是一种感受,是看不到的,但是可以感受得到;有的是属于"想"的范畴,热了之后我想喝一杯慧日寺的甘露水,这是想的范畴.传喜法师地藏经全部 传喜法师:<心经>的智慧比如"色"里面,我们说一块冰,请问冰是不是固定存在的?把冰用火一加热就变成水,水是不是固定的?再继续加热烧到100度,就变成汽了,汽是不是固定的?再给它冷却又变成水.那就知道

"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我们现在看得到摸得到的都叫色法;第二个是"受",你的感受,比如热是一种感受,是看不到的,但是可以感受得到;有的是属于"想"的范畴,热了之后我想喝一杯慧日寺的甘露水,这是想的范畴。

传喜法师地藏经全部 传喜法师:《心经》的智慧

比如"色"里面,我们说一块冰,请问冰是不是固定存在的?把冰用火一加热就变成水,水是不是固定的?再继续加热烧到100度,就变成汽了,汽是不是固定的?再给它冷却又变成水。

那就知道冰不是固定的,水不是固定的,汽也不是固定的,它是不是因缘所生的?这就是因缘所生的,正因为因缘所生,所以冰只能称名字叫冰,它没有固定的东西叫冰。所以《金刚经》里说:"是众生,非众生,是名众生。"

传喜法师地藏经全部 传喜法师:《心经》的智慧

这个觉悟太重要了!"色受想行识"都是这个道理。比如说"热",它是一个固定的东西吗?当我们用智慧观照的时候,照见"热"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妄想,是因缘,它不是真实存在的一个实体,这时候就不热了。智慧会带来清凉。

传喜法师地藏经全部 传喜法师:《心经》的智慧

那再问我们人是不是固定的?有的人说无所谓,死了之后下一世还是一条好汉,请问下一世还能投胎来做人吗?一定能投胎做人吗?不一定的。看你投胎做人的因缘有没有,有没有修这个福德?有给自己做人存资粮吗?也就是说你的福德存款够买一张人皮吗?有的买不了人皮,买一张猪皮,那就变猪了,买一张鸡皮,就咯哒咯哒变鸡了,买了一张小老鼠皮,就变老鼠了。有的是什么也买不起就做鬼了,鬼什么也没有。

人既不是固定的,所以才要修,冰如果不想做冰了,想做水怎么办?冰怎么改变自己的状态变成水?要不要加热?那我们人呢?我们不想做人了,想升天,做天上的人,怎么办?戒恶修善,积功累德,这叫不修这世修来世,修来世在天上。要不要修?要修啊!修行是不是很科学的?佛教讲修行是很科学的。

拓展:

印光大师:《心经》的主要大意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四句,最难领会。诸家所注,各摅所见。

依光愚见,色当体不可得,空岂有空之实际可得乎。下二句,重释上二句之义。实即色与空,均不可得耳。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即是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既皆不可得,即是真空实相,故曰是诸法空相。此诸法空相,故无生灭,垢净,增减,及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及智慧,与涅槃耳(涅槃,即得字之实际)。

唯其实相中,无此凡圣等法,故能从凡至圣,修因刻果。譬如屋空,方能住人。若其不空,人何由住。由空,而方可真修实证。若不空,则无此作用耳。切不可误会,误会,则破坏诸佛正法,以理为事,是名邪见,不名知法,宜详思之。

然光此说,容有不合古德处,其大旨不至大悖佛经,亦可作见峰见岭之一种所见耳。

节选自《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上)》:"复念佛居士书"

此大士以己所照见五蕴皆空之相示人也。色,为五蕴之首,故先详言之。

言色不异空者,以色虽有形相可见,乃是幻妄之相。以深般若智照之,当体了不可得,有如虚空。

不但色当体了不可得,而空亦了不可得,故又云空不异色。此恐人认世间空为色空之相,谓空亦无有实际可得,亦如色之了不可得。良以空亦是世间法,虽无形相,而其空洞虚豁,犹有空相。五蕴中,色蕴之空,不是虚空之空,故随即曰空不异色。乃是圆离空相之空,故曰空不异色。谓此空之空,亦如色之了不可得,不可认为空洞虚豁之空。

又恐不了,又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谓色即是空之不可得,空即是色之不可得。此之色空,是寂照双彰双泯,色空双即双离之色空也。若见及此,自可亲证真如佛性。

色蕴既如是,受想行识之四蕴,可以例知,故不再说,只云亦复如是。

五蕴既如是,一切法亦然。故又曰此五蕴皆空之相,为一切诸法之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当体如是,不必约凡圣生佛配说。以本无有生,何由有灭,及与垢净,增减乎哉。

是故诸法空相之中,无色受想行识之五蕴,无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无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无眼界(眼下略去识字),乃至无意识界之六识,是无六凡界法。无无明,乃至无老死,是无十二因缘流转门,亦无无明尽,乃至亦无老死尽,是无十二因缘还灭门,是无缘觉界法。无苦集灭道,是无声闻界法。无智,智为六度末后之一度,是无菩萨界法。亦无得,得即菩提,涅槃,是无佛界法。

有将色不异空之空,作真空实相解者。粗看颇似顺,详审似未圆。何以故,既无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之世间六凡界法。又无四谛,十二因缘,智,得出世间之四圣界法。一切凡圣诸法皆空,何得不空世间之空乎。

由其凡情圣见均无,故能圆满菩提,归无所得。由其无所得故,故能心无挂碍,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也。

此法,乃三世诸佛究竟成佛之法。以诸法空相中,无此凡圣生佛等法,故能从凡至圣,修因证果,圆证此法。譬如作屋,为取其空,方能住人。若其不空,人何能住。由空而方可真修实证。若其不空,则无此作用矣。以深般若智中,不见此种情见之相为无,切不可误会以不修为无。若以不修为无,则破坏诸佛正法,必定永堕阿鼻地狱,宜详审思之。

光之此说,容有不合前人处,其大旨不至大悖佛经。亦可作见峰见岭,见仁见智之一种所见耳。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上)》:"复周孟由问心经色不异空四句书(民国二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