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宝二人转正戏全集 二人转 越民间越下流?

2019-03-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有的人认为二人转"低俗",赵本山说,"我们可以说它的好与坏,但是它最大的贡献是给人们带来欢乐,这是谁也抹杀不了的."不可否认,作为享誉全国的东北地方戏,民间艺术的瑰宝,二人转的发展正面临着"走向何方"的"三叉口"问题.因为利益的驱动等一系列原因,粗俗甚至是低俗.低级的表演方式和表演内容,致使二人转走入了"无黄不成段.无粗不引人"的死胡同.更可怕的是,公众对二人转的印象,已经有意无意地等同与二人转草台班子低俗

有的人认为二人转“低俗”,赵本山说,“我们可以说它的好与坏,但是它最大的贡献是给人们带来欢乐,这是谁也抹杀不了的。”

不可否认,作为享誉全国的东北地方戏,民间艺术的瑰宝,二人转的发展正面临着“走向何方”的“三叉口”问题。因为利益的驱动等一系列原因,粗俗甚至是低俗、低级的表演方式和表演内容,致使二人转走入了“无黄不成段、无粗不引人”的死胡同。更可怕的是,公众对二人转的印象,已经有意无意地等同与二人转草台班子低俗表演。于是,谩骂、禁止甚至封杀“二人转”的声音,似乎也大成趋势。

孙小宝二人转正戏全集 二人转 越民间越下流?

“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是民间艺术的一个缩影。它的发展过程,实质上也代表了当今时代民间艺术的发展过程和最终出路。而从它的崛起到流行、走俏全国,再到今天的表面热闹、而实质的沉沦和堕落,经历的时间是如此之短。

孙小宝二人转正戏全集 二人转 越民间越下流?

在此笔者不禁要问:“二人转”经历过程的“样本”意义,就是民间艺术必须要走的“兴起——式微——低谷——兴起”的轮回吗?它们永远也走不出“低俗——粗俗”的泥淖吗?它们永远只是“下里巴人”,不能走入艺术的殿堂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笔者认为,在“二人转”为代表的当今民间艺术形式的发展、转型,以及寻求出路的过程中,经历阵痛和曲折是在所难免的。但与此同时,“二人转”的发展也必须警惕两个极端趋势:武断的动用大棒加以封杀,以及以保护为名义的刻意纵容与掩盖。

孙小宝二人转正戏全集 二人转 越民间越下流?

事实上,“二人转”恶劣的低俗化现状,已经到了非整顿与匡正不可的地步。不管承认与否,我们的艺术现状和民众欣赏品位,都有着低俗、粗俗化的发展趋向。比如前阶段报道的,办丧事要看脱衣舞的陋习。就“办丧事看脱衣舞”可以“长宜子孙”的说法,笔者更愿意认为这只是一个开脱的借口。因为无论从传统还是从前几十年的政治、社会环境气候而言,这样的“习俗”既没有“源”也没有“泉”,纯是无稽之谈。

而最大的低俗、粗俗化的发展趋向的代表,就是几乎关系全民娱乐的电视节目的低俗化倾向。于是有人甚至说,“娱乐致死”的年代实质上已经到来。这一点论者多有论及,此不赘言。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低俗”则是糟粕、腐朽的东西,需要扬弃。从这个角度来讲,那些标榜着“还艺术本来面目”的说法,注定不能成为保护“低俗”的“遮羞布”。

笔者认为,除要警惕“二人转”的两个极端发展趋势之外,更要理清低俗和通俗的区别。针对观众、演员和专家们的各种不同声音,赵本山在各种场合,也多次表示:随着“二人转”市场的开放,出现了偏“黄”的二人转,这很正常,二人转的发展需要时间。

对于二人转中存在的一些“糟粕”,赵本山的态度是宽容一些,给它时间,有了更多的人关注它,逐渐二人转也会脱胎换骨。他认为,二人转的大雅之堂不是中央电视台,不是宫廷,也不是某个政府的俱乐部,而是田间、地头,所有老百姓生活、工作的地方。他还说,二人转一定要坚守这条路:它不是芭蕾,不是歌剧,它就是东北老百姓自己的民间艺术。

西蒙·弗里思在《通俗文化:来自民粹主义的辩护》一文认为,有三种话语主导文化的判断:“一种艺术话语――理想的文化体验是超验,艺术提供超越日常生活之上的一种手段,否定历史时间和地理空间的意义;一种民间话语——理想的文化体验是整合,民间形式提供定位的手段——即在空间、季节、群体中的定位;一种波普话语——理想的文化体验是娱乐,波普提供比日常生活更强烈,但注定要进入其节奏的常规化的快感,和合法的情感满足,欲望与戒律的一种嬉戏。

也就是说,文化判断,有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代表了不同的起点和立场,它们互相独立存在,但又无法不互相遭受影响。要想理清低俗和通俗的区别,寻求变更中二人转等民间艺术的发展出路,也是这样。所谓的精英和大众,所谓的高尚和低俗,以及所谓的通俗和低俗之间的区别和分别,都逃不了这个窠臼。在碰撞中对立,在对立中妥协,在妥协中相互宽容和理解,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好的出路。(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