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掷弹筒工作原理 二战日军所用的掷弹筒是什么构造和原理?
二战中的日军大量装备这款武器,每个日军步兵小队(相当于中国的排,人数在50人到70人之间,标准编制为54人)下辖3个步兵班(1个步兵班装备1挺轻机枪)和1个装备3具掷弹筒的掷弹筒班,不过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每个小队仅有1挺轻机枪和1具掷弹筒。
掷弹筒既可以单人操作也可以又双人操作,一般单人操作时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20发,双人操作每分钟40发,不过掷弹筒一般由一个掷弹筒发射手和一个弹药手构成,对于一些日军的精锐部队,每个小组会多增加一个弹药手以保证弹药的充足和预防战斗中该小组可能有的减员。
八九式掷弹筒使用的弹药是九一式手榴弹(此时要加装发射药盂,且因为手榴弹作为炮弹使用闭气型不好,此时的射程大约在200米左右,它和二战中日本步兵普遍携带的单兵手榴弹九七式手榴弹性能基本相同。采用圆柱形铸铁弹体,外有纵横刻槽,将弹体分成50块(中国人俗称甜瓜手雷),爆破部装有TNT炸药65克,杀伤半径为8米(相当不错了)。
此外89式掷弹筒还有一种专用的弹药,即89式榴弹,此弹弹体为黑色,上有红色及黄色带各一条,弹体下部有铜弹带,弹替内装TNT炸药,弹径49.6mm,全弹长143mm,全弹质量820克,上端装有八八式小型瞬发引信,下端装有硝化棉无烟发射药3克,底部装有底火,杀伤半径10米;89式发烟弹,弹体为黑色,弹体上有一条红色带以及两条白色带,圆柱部有一白色日文字母,弹体下部有铜弹带,弹体内装有六氯乙烷混合发烟剂,引信为八九式小型曳火时间引信。
弹径49.6mm,全弹质量820克,全弹长145.5mm,在平坦开阔地面上连射5发时,烟雾直径50米,可持续一分钟。
八九式掷弹筒由特制的弹药袋携带,一个弹药袋可以携带8枚榴弹,一个二人掷弹筒小组可以携带16枚。大家也许觉得奇怪,为什么掷弹筒射手和弹药手携带的弹药数量居然相同,这些因为弹药手还有保护射手的义务,除了弹药以外他还要携带一把步枪。
发射时 先由射手先拉动击发杆,然后由弹药手将弹药从筒口装入,完成弹药的安装。左手握住发射筒,根据目标距离转动手柄直至调节杆达到对应长度,射手通过瞄准线进行概略瞄准后,拉动击发机上的皮带将榴弹射出。
掷弹筒是日军小队火力的支柱,据说日军大多数的掷弹筒手都是身经百战的老手,实战中的400米内命中率高达在85%到95%,十分惊人。进攻战中,日军掷弹筒小组跟随一线步兵作战,主要打击国民革命军的机枪火力点。和大家想象的不同,日军在抗战八年中并非如同所谓的大日本武士一样动不动就挺着刺刀冲锋,而是以一种极为狡猾方式作战,
实战中,日军一旦遭遇国军较为坚固的重机枪或者轻机枪火力点,立即停止进攻随地隐蔽。等待跟随部队前进的掷弹筒小组准确的将其打掉。
在淞沪会战中,中央军18军14师42旅的36挺重机枪被小日本用平射炮和掷弹筒打掉了32挺,剩下的也没有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当时的国军重机枪手回忆,他们一般只能打几百发就要转移阵地,不然日军的掷弹筒就会准确的打来。
而一挺近100斤的重机枪转移起来谈何容易!一旦国军的机枪火力被摧毁,日军立即以重机枪火力压制住国军火力,随即立即以优势兵力发起冲锋。由于对于掷弹筒极端的依靠,一旦失去掷弹筒日军甚至连怎么作战都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