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君背后的故事 汉能李河君的传奇故事

2019-07-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位于北京的奥森公园是全国首个全面采用生态节能建筑技术的大型城市公园.2011年,同样有着生态及节能的理念,并以"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为口号的汉能控股集团,将北京总部搬到了这里.这一年,汉能创始人李河君的第一个传奇.汉能历时8年打造的金安桥水电站正式发电,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民营水电站.这一年,李河君的第二个传奇--薄膜太阳能也已经开始起步.李河君背后的故事 汉能李河君的传奇故事找到终身事业 成就水电传奇李河君与汉能的故事,要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在当年的中国,保健品是炙手可热的行业,电视

位于北京的奥森公园是全国首个全面采用生态节能建筑技术的大型城市公园。2011年,同样有着生态及节能的理念,并以“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为口号的汉能控股集团,将北京总部搬到了这里。这一年,汉能创始人李河君的第一个传奇、汉能历时8年打造的金安桥水电站正式发电,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民营水电站。这一年,李河君的第二个传奇——薄膜太阳能也已经开始起步。

李河君背后的故事 汉能李河君的传奇故事

找到终身事业 成就水电传奇

李河君与汉能的故事,要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在当年的中国,保健品是炙手可热的行业,电视里铺天盖地的广告诉说着这个暴利行业的繁荣,就连巨人集团的史玉柱都放弃了赖以起家的电脑产业,进军保健品和药品行业。

李河君背后的故事 汉能李河君的传奇故事

然而,李河君却没有选择这个容易赚钱行业,而是选择进军水电行业。1994年9月29日,汉能的前身华睿集团成立,并成功收购东江上的一座小水电站,开启了进军水电的步伐。4年后,李河君又揣着几千万资金回到家乡广东省河源市,决定投资建设木京水电站。

李河君背后的故事 汉能李河君的传奇故事

当时,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国内用电需求疲软,每度电的售价仅为0.2元,而建造水电站的投资成本却高达每度电0.7元,很对人都对投资建设木京水电站表示反对。但李河君却坚持认为,经济早晚会发展,国家对于电力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而各级政府对水电的大力度支持也意味着未来水电站的争夺会很激烈,现在无疑是一个“抄底”的好时机。后来的事实证明,李河君的预判没是对的。

2002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开始发生电荒。全国有12个省拉闸限电,到2004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就涨了一倍。就在此时,已经积累了不少建设小水电站经验的汉能,悄悄地拿下了金沙江中游六座大型水电站。但因为国营企业后来参与争夺,汉能最终只保留下一个水电站的开发权。

历经8年时间,扛过了截胡、洪水、断贷等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李河君带着汉能人在海拔2000米的金沙江,一锹土一锹土地将金安桥水电站建了起来,造就了一个水电传奇。期间,李河君也找到了为之奉献一生的终身事业——清洁能源。

逆流而上 打造薄膜太阳能传奇

李河君常常跟别人讲,“看看汉能的过去,就知道汉能的未来”。金安桥水电站就是汉能的“过去”之一,而薄膜太阳能也是汉能的另一个“过去”,也是汉能的未来。

早在2006年金安桥水电站截流之后,李河君就注意到了处在上升期的光伏产业。但随着竞争的加剧,中国的光伏企业暴露出技术缺失、劳动密集的缺陷,行业利润了迅速下滑。这些李河君都看在眼里:技术,才是硬道理。因此,李河君在2009年投身光伏时,放弃了有技术天花板的晶硅,专注投入尚不成熟的薄膜太阳能。

从2012年至2014年,李河君及汉能团队在考察了几百家企业后,大手笔收购了4家领先的海外薄膜太阳能技术公司,并通过技术整合在创新,汉能掌握了全球领先的装备产线制造技术及研发能力,造就又一大传奇。

汉能并没有因此而停下对技术的研发力度。2018年初,汉能又打破了三项光电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单结砷化镓(GaAs)薄膜太阳能量产组件光电转化效率达到25.1%,玻璃基大面积铜铟镓硒(CIGS)薄膜组件转化率达到18.7%,依靠溅射法制造的柔性铜铟镓硒薄膜组件转化率达到17.88%,均为目前全球最高水平。

此外,汉能在产品和市场方面也喜报频传。2017年,汉能推出了全球转换率最高、可大批量生产应用的曲面薄膜太阳能发电瓦“汉瓦”。类似技术“变现”的产品还有很多,包括便携式薄膜太阳能发电纸、发电包等等,还有与摩拜单车、奥迪、北汽新能源等企业共同开展的跨界应用。

李河君始终相信,太阳能等新能源终将取代传统能源,而薄膜化、柔性化是世界太阳能发展的整体趋势。基于这样的思考,汉能也调整了汉能的战略定位:引领中国在能源革命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让中国站在世界舞台的顶端。同时,李河君期待,在移动能源时代来临时,汉能可以成为苹果、谷歌这样全球最伟大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