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凌然第448章和煦 春风和煦田园美 春雨滋润笑容甜

2018-10-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现在各种条件都好了,特别是市场活跃.集市繁华.交通便利,我们生产生活都非常方便."说这话的人,是昌宁县温泉镇松山村村民于信廷.今年72岁的于信廷,是一个"农村文人",他习惯用笔记下自己经历的变化,并编成小品.快板书.花灯唱词等,在乡村文化汇演中带领村邻们表演.大医凌然第448章和煦 春风和煦田园美 春雨滋润笑容甜现在,他正在创作今年村里春节晚会的节目,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变化.于信廷说:"这40年来发生的变化和我们现在所过的生活,过去连梦都不敢梦,

"现在各种条件都好了,特别是市场活跃、集市繁华、交通便利,我们生产生活都非常方便。"说这话的人,是昌宁县温泉镇松山村村民于信廷。今年72岁的于信廷,是一个"农村文人",他习惯用笔记下自己经历的变化,并编成小品、快板书、花灯唱词等,在乡村文化汇演中带领村邻们表演。

大医凌然第448章和煦 春风和煦田园美 春雨滋润笑容甜

现在,他正在创作今年村里春节晚会的节目,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变化。于信廷说:"这40年来发生的变化和我们现在所过的生活,过去连梦都不敢梦,想都不敢想,现却实实在在地过到了。"

  梦都不敢梦、想都不敢想的事,正在昌宁县实实在在地发生着。改革开放40年来,昌宁沐浴着春风,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更加和谐安宁,山绿、水清、田美、园靓、天蓝、家暖的宜居宜业宜游山水田园城市,正以崭新的姿态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

大医凌然第448章和煦 春风和煦田园美 春雨滋润笑容甜

经济建设大跨越 农业大县味更足

昌宁CTC红碎茶生产线

隆冬时节,湾甸冬早蔬菜集中上市,看着菜田、冷库忙碌的人们,还有公路上来来往往的外地牌照车辆,上甸社区81岁老党员吴有明由衷地说:"改革开放40年,我们湾甸的变化太大了,过去就种点甘蔗和粮食,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一年四季都有水果蔬菜往外卖,我们的收入、我们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大医凌然第448章和煦 春风和煦田园美 春雨滋润笑容甜

如吴有明所说,改革开放40年来,昌宁始终立足山区农业县的实际,围绕延伸特色农业产业链条,着力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特色工业体系,积极推进第三产业发展。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03.

62亿元,为1978年的203.18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041元,为1978年的152.85倍;财政总收入达8.35亿元,为1978年的119.33倍,其中地方性财政收入5.70亿元,为1978年的81.

44倍;财政总支出达33.12亿元,为1978年的551.96倍;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1978年的71.3:12.1:16.6调整到33.1:35.4:31.5;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的排位由2007年的54位上升到2017年的45位。

田园风光

  昌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在基础性位置来抓,围绕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一系列改革,保进农业结构由种植业为主调整为种、养、加并举,以粮为纲、重视量的增加向多种经营、注重质和量共同提高的市场效益型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先后获得了首批四大优质茶叶基地县之一,全国糖料生产基地县、名优特林产品(泡核桃)基地县、造林绿化百佳县、生态茶叶示范县、商品肉牛(羊)出口基地、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南菜北运试点区域、全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等一系列"国字号"、"省字号"荣誉。

"昌宁核桃"和"昌宁红茶"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55.12亿元,为1978年的122.49倍。

坚持"工业立县"战略,通过国有企业改制,民营企业的发展和介入,引进现代企业文化及先进管理经验,对传统行业进行整体改造,企业的实力得到快速加强,工业聚集支撑作用逐渐凸显。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工业硅冶炼、建筑建材为主的工业产业集群,生物资源加工工业园区被列为省级工业园区和全省50个产值百亿元重点园区;保山工贸园区"昌宁园"建设高效推动。

2017年末全县有工业企业303家,规模以上企业47家;现价工业总产值113.12亿元,为1978年的754.13倍。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昌宁打开了山门,逐步形成了大流通、大市场、开放式的商品流通体系,消费品市场兴旺繁荣。201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4亿元,为1978年的102.82倍;全县有批发零售贸易业8430户,从业人员12244人;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17.

9亿元,为1978年的17900倍。茶叶、建材、蔬菜批发等专业市场相应成熟,流通体系的发育健全,促进了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城乡集市贸易的日益兴旺。

县城全景图

全面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扩展对外开放领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昌宁经济外向型发展。2003年来共招商签约项目233个,签约资金771.976亿元,实际实施项目157个,到位资金442.25亿元;2017年,外贸出口979万美元;劳务输出139366人次,创收167239万元。

基础设施大增强 山水田园韵更浓

"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城市规模不断变大,各种设施配套更加齐全。30年前我到昆明读书,从昌宁到昆明要走4天的时间,现在通了高等级公路,只要1天就到了。最为难得的是,我们的城市在发展,但我们的山水田园风光保护得非常好,40年未曾改变。"长期在建设系统工作,现在担任昌宁县人大常委会城环资工委主任的杨飚的话,说出了自己和许多人的感受。

二级公路

  和杨飚所感受到的一样,许多人都用亲身经历,感受着昌宁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改革开放40年来,昌宁跨越发展后劲全面增强,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互联互通、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五网"体系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内河航运为主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加速推进,以重点水源工程为基础、水系连通工程为骨架的水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源保障网、信息网基本建成;2017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3.

05亿元,40年平均增长20.69%。生产基础设施和城市生活设施大大加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明显增强。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集中力量组织实施了水源工程建设、坡耕地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改造中低产田地、水库除险加固、高效节水灌溉等重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完成9座中小型水库建设、61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有效灌溉面积由1978年的13.04万亩增加到2017年的51.5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得到加强。

交通运输基础有效改善。连接保山、大理、临沧三州市的云保、昌耈公路、大链二级公路全面建成,县乡道路硬化率和行政村水泥路面通畅率达100%,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和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昌保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稳步实施,城乡交通运输事业繁荣发展。

电力保障和邮电通信快速发展。通过农网改造工程逐步实现了新农村电气化,全县行政村10KV以上动力电、村民小组380V动力电全覆盖。移动电话、图文传真、国际互联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全面实现4G移动信号、光纤入村、广播电视全覆盖,即使在偏远山村也能实现百兆速率上网,能收看4K高清电视,"互联网 电商"正逐渐成为走出去的新通道。

  城镇建设展现新面貌。规划体系不断健全,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环境大为改观,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明显增强,最宜人居的田园城市已经形成。人均绿地面积41.75平方米、人均公园面积9.93平方米,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2017年年末城镇面积28.2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10.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6.4万人,其中县城人口8.21万人,城镇化率44.7%。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同步推进生态系统保护、解决突出问题、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11个乡镇成功创建国家生态乡镇,12个传统村落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完工;实施天然林停伐保护148.

3万亩,完成畜牧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划定永久基本农田86.2万亩;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污染治理扎实开展,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0%、97.5%。成为了省级生态文明县,正在努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两山"实践创新基础。

社会事业大繁荣 和谐安宁意更长

作为一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漭水镇中心完小教师鲁开富用参加高考、读师范、教书育人的个人经历,见证和参与了4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收看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后,鲁开富一直没有从激动中平复下来,他常常跟同事和学生说:"从大处讲,我亲眼见证了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不断富裕的进程;从小处说,作为一名教师,我亲身经历了乡村教育的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学校教学设施日臻完善,教师待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代!"

鲁开富心中的激动,是一代人共同的激动;鲁开富眼里的变化,是几代从共同看到的变化。改革开放40年,昌宁县坚持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民生改善各项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加快,健康、向上、文明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日趋完备,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县城。

  科教兴县战略深入实施。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成效明显,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综合科技实力不断增强。近10年来累计申请专利315项, 2017年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997人,近10年间组织实施省市科技项目76项。2017年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47.7%,比1978年提高了13.7个百分点。

教育综合改革大力推进。不断增加教育投入,积极探索教育体制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校点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信息化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巩固提升。

2017年,全县小学入学率100%,比1978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初中入学率99.9%,比1978年提高了43.3个百分点;高中毛入学率87.56%,比1978年提高了67.46个百分点;近10年间共有6444人考取大学本科,1999年昌宁学子实现了考入清华、北大的零突破后,累计13人考取这两所知名大学。

文体事业日益繁荣。阵地建设不断上台阶,队伍不断得到壮大,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9.5%和99.8%,文化遗产保护有保障,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昌宁苗族服饰"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傣族创世纪史诗"神蜘蛛"和昌宁唢呐乐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发展。医疗设备不断得到更新,医改工作持续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看大病解难症"水平提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和食品卫生管理不断加强,传染病发病率大为降低。

人民生活大改善 幸福生活笑更甘

经济不断发展,基础不断完善,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扶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的成果,都体现在昌宁人民逐年提高的生活水平,衣、食、住、行等时刻发生的深刻变化,最终化成了脸上洋溢的甜蜜笑容。

整洁的村落

枯燥的数据,记录的发展变化并不枯燥。城乡居民收入数据的变化,是改革开放红利惠及人民的最真实反映。2017年,昌宁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52元,为1978年的82.3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21元,为1978年的309.62倍;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54.18亿元,人均储蓄为15116元,分别为1978年的2543.44倍和1896.61倍。

广场舞

  居住条件较大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简陋向配套齐全、功能完备的方向发展。2008年至2015年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6830套。2009起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提升了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2017年实施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1200户;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居民的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脱贫攻坚精准推进。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可以说是昌宁扶贫开发的历史。特别是近年来,昌宁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采取"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综合措施,整合资源资金,因村因户施策,统筹运用专项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劳动力转移扶贫等方式,在思想上"扶志"、能力上"扶智",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到2018年底,全县累计56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为1.62%。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资供给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恩格尔系数大幅下降,文化娱乐、保健消费快速增长,家庭耐用品更新频率加快。到2017年末,全县拥有机动车131609辆,近5年来机动车年平均增长量为6492辆。

社会保障实现应保尽保。紧盯重点群体和特困人员,确保不同层面的困难群众得到有效保障,实现改革发展红利全民共享。目前,全县常规性享受民政保障政策对象3.5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10%以上。  

  冬日午后走进昌宁县中心敬老院,老人们大多在院子、宿舍、大厅里休息、闲聊,也有一些老人独自在宿舍里打毛衣、缝鞋垫。来自耈街乡栗木村的杨学英老人今年已经78岁了,但却还能穿针引线,缝制绣花鞋垫。"在家里什么也需要做,自从来到敬老院,吃的穿的住的各方面都是相当好。我感觉自己相当幸福!" 说这话时,杨学英脸上的笑容无比甜蜜、灿烂。

相当幸福,不仅是和杨学英和敬老院里的老人的心声,也是昌宁35万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昌宁县各族人民正按照"让开放更加广阔、让发展更加协调、让群众更加富裕、让家园更加美丽、让社会更加和谐、让党建更加有力"的思路,向着更加繁荣昌盛、更加和谐安宁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