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杨森招聘 杨森:玉雕是一项做减法的工作
杨森从事玉雕创作已有17年之久。玉雕风格有南北派之分,南方的海派容纳的元素较多,如竹木牙雕、石雕等,风格比较灵动;北方的玉雕则是从宫廷流传出的,讲究浑厚沉重,沉稳大气。杨森属于北派工艺,作品之“意”深厚。
在杨森看来,用时下提倡的“匠人精神”形容这个行业是很贴切的。“我觉得"大国工匠"这个词用到玉雕上特别好。玉雕不光是小的东西,一定要大气、浑厚、厚重,而且不失灵秀。例如一件小如意,下端比较厚重,而上面是自然镂空的。一个玉件要制作得完美,需要考虑如何制作得"大",如何包容"大",考虑有容乃大的感觉。玉拿在手中,首先不能扎手,然后力求虚实结合,以小见大。”
谈及玉雕的等级,杨森指出,玉雕的水准分三个层次:做得好的是少数大师,中间的称之为工艺品,接下来就是流通性的“行活儿”。取决于雕刻者对材料的把握度、认知度。创作的难度主要是刻画形象的把握。在众多的题材中,杨森偏爱人物的创作。
玉雕人物题材主要是创作传统的人物造像,名人典故、成语故事等等。“表现人物的精神头,这方面比较有挑战性。创作人物题材的话要看是否饱满,例如表现李白,如果只是表现他拿着酒缸,就太赤裸裸了。可以用雕花、雕刻来衬托他诗仙的身份,让人觉得有意思。要把人物立体地展现出来。”
玉雕形象讲究神韵,也讲究趣味。杨森所作的《辈辈封侯》便卓然有趣:大猴背小猴,小猴的面部表情活泼而充满童真,耐人细品与玩味。“《辈辈封侯》类的作品寓意吉祥,也需要有"意"在其中。吉祥是外在的,"意"必须要表现出来,要有精神内核。”
玉雕创作对手艺要求之高是显而易见的。杨森称之为一项“做减法的工作”,“一刀下去有不确定性,料会崩茬等等,需要想办法再处理”。在下手之前,创作者需要预估情况,预想最差的情况出现时如何处理。每块料的特点不同,需要手艺人去解读它。
在杨森看来,工艺上一定要有玉雕的语言和传统性,在传统上融入当代,赋予时代特色。针对当下许多用玉石做“变形金刚”、“大白”的现象,杨森表示:“现在许多工作室在所谓的进化中彻底丢掉了传统和传承,这样是不行的。宣传玉雕文化,应该宣传文化根本,而不是和利益挂钩的东西,要讲传承。”
2008年至今这十年间,玉雕行业经历了诸多变化。身为行业资深专家,在杨森看来,玉雕行业正在回归理性。“2007年的时候只要是块和田玉就能卖钱,老家话讲"萝卜快了不洗泥"。到了2011年,一块俄料牌子能炒到二三十万元,价格很不合理。
当时基本不谈工艺,一块原材料炒到那么高,消费者的疯狂推动了市场更疯狂。2012年、2013年,一些影响从商家开始,扩展到工作室。大大小小的工作室全部涌入苏州,泡沫很大。近两年开始,很多人员素质较低的工作室自动消失了。”杨森认为,有真功夫就不惧大潮,作品是最直白的语言。“现在做东西,没什么花言巧语的,东西往这儿一放,行或者不行很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