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仲弟子海棠季开讲 细述“天大十景 ”
天津北方网讯:天津大学一年一度的海棠季校园文化活动如约而至。4月9日海棠季校园开放日上,王学仲先生弟子、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教授孙列将带来一场主题为“黾翁眼中的天大十景”的讲座,细细展阅“天大十景“,品读王学仲先生的艺术魅力。
“旖旎春如锦,看花人更红“,这不仅是天大师生校友欢聚的时光,更是广大市民赏花踏春的“节日”。25年前,天大什么样呢?在已故当代著名书画大师、曾在天大执教60年的王学仲先生眼中,那时的校园也是处处如画。他曾选取校园内的十个风景点揽胜命名: “主楼喷泉、求亭临渊、凌桥卧波、科馆绚银、黾园修竹、建系晶阁、畱寮挹翠、荷塘缀柳、石镜涵光、青湖竞渡”,并绘就其中的“八景”定格为永恒。
今年是王学仲先生逝世三周年,也是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建所三十周年。“先生少小离开故乡,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至天津大学任教,直至去世整整六十春秋。他把天津当成第二故乡,也把一直任教并居住的天津大学当做‘家’“,孙列介绍。
上世纪80、90年代的天大“主楼为首,青湖在尾,一条主轴,满嵌珠玉”,水网密布,湖泊很多。王学仲把学校称作“水上大学”。“先生认为,中国的很多大学具有‘公园’的特点,天大尤其如此,那时市民经常来此游览休憩,青年学子在湖中比赛龙舟、练习泅游,充满了人文气息和青春朝气”。
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别称黾园,坐落在学校教学区主干线风景线上,面临敬业湖,绿竹环绕,为30年前日本友人捐资,天津大学彭一刚院士主持设计,是一所中外艺术交流、培养艺术类研究生的重要基地。“‘黾’为先生的号。
当初父亲为他取号‘黾’,典自《诗经》,意为‘黾勉鞠瘁,不敢告劳’,这也成为他一生所遵循的信条。”孙列说。“黾园修竹”是“天大十景”之一,在王学仲的笔下,素竹掩映的黾园粗简平淡,也别有韵味。如今的黾园周围,海棠、桃花竞相绽放,增添了一份春光。
王学仲命名的“凌桥卧波”一景是上世纪80、90年代天大师生脑海中的美好记忆。“那时的学校湖多桥就多,两个湖之间以桥相连,连接如今友谊湖和爱晚湖的桥叫七里台小红桥,连接青年湖和西大坑的桥叫六里台小红桥。为什么叫‘小红桥’呢?因为桥都是木头搭建的,桥面是木板,栏杆也是木板,仿古雕刻上柱头和图案,整个桥的栏杆都油漆成红色,人们就众约俗成称其为‘小红桥’”,“老天大人”、王杰教授回忆。
在艺术大家王学仲的眼中,样貌普通的“小红桥”卧于波光粼粼之上,也是一种独特的美。
“王学仲先生曾表示,天大是一座高等教育学府,更是一座充满审美意趣、人文情怀的殿堂。春和景明中,密密遍布了先生的艺路屐痕;花团锦簇间,我愿与师生和游人细细展阅丹青大家眼中的天大十景。”孙列表示,届时,主讲人还会赠送部分听众王学仲先生的纪念册页。(通讯员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