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为什么怕福芝芳 梅兰芳与福芝芳:相爱容易相守难
初遇梅兰芳,福芝芳只有15岁,还是一个初中生的年龄,但她寡母孤女,在天桥上卖唱,要懂眼高眉低,要会做小服软,要对付泼皮无赖,如此这般,纵使她母女有十八般武艺,也是左支右绌,躲闪不及。
幸好梅兰芳前来提亲解了围。对梅兰芳,福母并不看好。他是福芝芳未谋面的师兄(他俩的师傅都是吴菱仙),又是旦角之王,大红大紫,但却有致命伤:他有家室。福家虽穷,但决不会让女儿作妾,拿女儿的婚姻作赌注,要成亲,必须有妻子的名分,和王明华平起平坐才是。
其时,梅兰芳虽有家室,但二子早夭,发妻王明华又失去生育能力。虽夫妻恩爱,但梅派怎能断了嫡派传人,纳妾只是早晚的事。见福母坚持,也只得让步,顾不得王明华,满口应允。
梅兰芳比福芝芳大11岁。一个儒雅俊逸,一个纯真淑静,戏里是师兄妹,戏外是恩爱夫妻,生生羡煞一班梨园子弟。
只是,福芝芳年龄尚小,又没读过书,和梅兰芳自是有差距。但这些不成问题。年轻貌美正是资本,学问可以培养,请家教就是,最关键的是她要会生养,为梅家繁衍后嗣,培育梨园接班人。
婚后,福芝芳息演,做专职太太。她肚皮果然争气,结婚一年,就产下一男孩。至此,王明华形同虚设,福芝芳的地位无可争议。只是,福芝芳得意却不忘形,她虽是16岁的小姑娘,但跑江湖久了,生存智慧不是一般的强:把孩子抱至王明华屋内,算作她的孩子。王氏对她构不成威胁,以姐事之,既可赢得郎君心,又可立得口碑。
王明华果然感德,几年后,又因病退出,成全了福梅二人。
福芝芳共生下9个孩子,但可惜只成了4个,饶是如此,也是劳苦功高。生活上她是梅兰芳的闲内助,闲暇之余,又是梅郎的秘书和经纪人。她伴夫君看书、作画、修改整理剧本,红袖添香,将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至于剧场,那是她俩的所爱,帮梅郎就是帮自己。福芝芳常坐镇后台,化妆、服装之类的工作是她的强项,偶尔,她还要客串调解员,作思想工作,帮演员化解矛盾。
幸福的日子过得飞快,福芝芳满以为可以和梅郎如此这般厮守到老,但还未到七年之痒,她的婚姻就出现了问题。1927年,坤伶孟小冬和梅兰芳结婚,虽躲着她,别筑外室,金屋藏娇,但却让她寒心。
其时福芝芳已子女成群,但前有王明华,后有孟小冬,梅郎虽对她不薄,但妻妾成群,夹缝里讨生活,让她情何以堪?只是,梅郎执意要娶孟小冬,福芝芳又能奈何。
王明华礼让,她当然以礼相待,但孟小冬偷袭,她就没那么客气了。但不客气也只能窝在心里,她“天然妙目,正大仙容”,是厚道、大气的梅二奶奶,怎能凭意气用事,破坏了自己在梅郎心中的美好形象。
暂时的忍耐是必须的,却不是忍气吞声,而是忍辱负重,静等时机。她把苦水咽进肚子,却不动声色,和往常一样,相夫教子,居家过日。
机会终于来了,一位孟小冬的粉丝对梅兰芳不满,要找其算帐,却误打死了朋友张汉举。一时间,流言四起,孟小冬成了众矢之的。看看形势逆转,福芝芳终于行动了。她只说了句轻飘飘的话:“大爷的命要紧”,就把梅兰芳的心给拉回来了。
1930年梅兰芳访美,当时福芝芳怀有身孕,她本不占优势,但为和孟小冬争夺陪伴权,干脆让日本医生帮堕胎,弄得梅兰芳只好谁也不带。
梅兰芳伯母去世,孟小冬来梅家奔丧。关键时刻,福芝芳看准时机,一招制敌:以自己和子女要挟梅兰芳,将其拒之门外。这场家庭纷争,福芝芳抓住时机发飙、梅兰芳被沉默、孟小冬愤而登报离开……一系列事件,都在福芝芳的掌控中,她笑到了最后。
一夫多妻,福芝芳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但她凭自己的智慧逆袭成功,不露声色,搞掂两位情敌,赢得了婚姻,也赢得了口碑。
抗战时期,梅兰芳蓄须明志,生活拮据。有人以100根金条为铒,让福芝芳劝夫复出。福芝芳却很淡定,她的回答是先卖房子,后典当首饰度日。实在过不下去,她就支持梅兰芳卖字画。即使这样,他们还要接济同行,照顾朋友,生生是一对模范夫妻。
1961年,梅兰芳病逝。文革期间,梅宅也被扫荡,但福芝芳是从旧式婚姻中化蝶而出的,焉能手足无措。她机智多谋,忍辱应变,将梅兰芳大部分剧本、曲谱、服饰、文稿精心保存下来。
1980年1月29日,农历己未年十二月十二日,福芝芳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