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92完整版 改革开放大时代 三星在华转型有道
[摘要]1992年,中韩建交,三星作为第一批入华韩企进入中国市场,在东莞、惠州、天津等东部沿海地区设立生产基地,从简单的组装加工做起,为中国制造的辉煌给予了重要推力。上世纪90年代,中国制造业增长速度比全球快10倍,由于“中国制造”的支撑,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12月10日,三星将在天津市新增投资,建设全球最尖端的动力电池生产线和车用MLCC工厂(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消息一发布,有关外资在华产业战略调整和产品转型升级的话题再次被诸媒体所关注和讨论。人民日报特别发表《三星在华发展完成“三级跳”》的文章,评议三星完成了在中国“进入、融入、升级”三级跳的关键一跃。
天津是三星在中国投资最集中的地区,也是三星最大的海外生产基地之一。三星又是在华外资企业中最有代表性的企业。受益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三星入华26年来已在中国布局了148个分支机构,包括35家生产工厂。所以,三星在天津投资方向和重点的变化,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华外资企业投资风向转变的一个缩影。
当下,三星在天津优化已不具市场竞争力的手机生产线业务,转而投资中国更需要的高精尖产业,表明以三星为代表的外企已经意识到中国人口红利已转变为人才红利,所以正加速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产业。
顺应时势以变应变
无论从投资额还是投资范围看,三星是当前中国非常重要的外资企业之一。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三星在华销售额达630亿美元,占中国GDP的千分之五,在华生产的产品出口额340亿美元,约占当年中国总出口额的1.4%。而且三星在中国近6年来的投资总额超过入华26年来累计投资总额的一半。
近年来,三星在华发展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转型升级走向。一方面加大了部分老旧产业及产能的淘汰力度,另一方面,加快了中国当下所需的尖端产业,比如半导体、液晶面板,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三星在华投资累计达312亿美元,近五年来,尖端产业领域投资达200亿美元。2012年,三星在华尖端产业的投资比重为13%,2017年,这一比重已经跃升到了52%。
当下,关注度较高的三星西安半导体项目就是很好的例子。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电子信息行业最大一笔外商投资,累计投资170亿美元,生产世界最先进的10纳米级闪存芯片,仅一期项目带动了100多家配套企业落户西安,包括美国空气化工、日本住友、华讯微电子等一大批国内外企业,直接推动了西安半导体产业链的形成,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促进了中国西部地区产业升级。
由于该项目的带动,2016年,三星在陕西的出口约占陕西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
陕西省半导体协会相关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三星来之前,陕西的半导体产业年产值大约100多亿元,2016年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产值超过了500亿元,在国内整个半导体产业中陕西排到了第四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和江苏。”
近年来,有关“外资撤离中国”的论调不时被炒作发酵。真相如何?数据是真相最有力的证明和参考。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最新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中国吸收外资总额超过700亿元美元,成全球最大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国。
中国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也显示:1~10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9545家,同比增长89.3%,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220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4%;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73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6%。
从这些全球及国内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华外企并非出现了大规模撤离。公众所看到的撤离,仅是这些外企进行在华投资结构的调整。实际上,它们淘汰了部分落后和老旧产能,加大了在高技术制造业上的投资力度。中国三星正是外资在华顺应中国经济发展趋向,分享市场升级机遇,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的典型代表。
坚持本土化从制造到质造再到创造
回顾三星入华26年来的发展历程便能清晰看到,三星受益改革开放政策进入中国后,一直紧跟中国政策及发展风向,持续助力中国实现从制造到质造再到创造的重大转变。
三星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浪潮最早进入中国的韩企。1992年,中韩建交,三星作为第一批入华韩企进入中国市场,在东莞、惠州、天津等东部沿海地区设立生产基地,从简单的组装加工做起,为中国制造的辉煌给予了重要推力。上世纪90年代,中国制造业增长速度比全球快10倍,由于“中国制造”的支撑,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为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1999年,三星中国总部入驻北京招商局大厦,并在此后逐步建立160多个分支机构,渐渐推动了研发本土化,打造了从设计、研发、采购、生产到销售的一体化经营体系,力求及时开发“满足中国消费者需要”的高品质产品和技术。
同时,还根据中国政府区域发展战略的变化,将投资区域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产业集群地带逐步扩展到中国中西部等内陆地区。这些努力都为其在今后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变化夯实了基础。
2015年,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中国意识到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经济的结构性分化趋于明显。2016年,作为中国供给侧改革开局之年,中国推进了“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工作,成效显著。
2017年,中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全国上下掀起“品质革命”旋风,产业升级又成为各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此时的三星已在北京、天津、西安、深圳等地建立9个研究所,研发人员5400多名,重点研发涉及半导体、通信、软件、设计等多领域,这为三星顺应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升级趋势,满足中国消费者品质升级需求奠定了扎实基础。
中国三星因应形式,也切实在近年来展开了一系列淘汰老旧产能,布局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行动。
以三星在华重要事业基地天津为例,它是三星入华的最早落脚点之一,也是三星在中国投资最集中的地区。回顾三星在天津的发展历程会发现,三星在天津的产业布局随着中国经济及中国市场的发展趋势,一直处于持续优化调整中。
众所周知,三星曾在天津生产VCD、DVD、显像管、小型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等,这些产品一度具有相当大的市场竞争力,但目前均已退出市场,被其新技术、新产品所取代。近两年,随着中国产业升级及供给侧改革要求,三星在天津的投资重点也做出重大调整,即对市场竞争激烈,且不具明显优势的手机组装生产线业务进行转移,重点投资建设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生产线和车用MLCC工厂(多层陶瓷电容器)等新项目。
在价值链高端进行新布局,让技术创造更多价值,三星在天津的投资战略调整,某种程度也反映了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发展趋势的深刻变化。
当下,已经到来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一股创新风暴在中国掀起,且集中于IT和新兴产业。十八大以来,政府多次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参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创新革命,三星有着毋庸置疑的优势。
首先,为打造未来增长引擎,三星在今年已公开发布在人工智能、5G、生物技术、汽车半导体等新兴领域的投资计划。中国是三星非常重视的市场之一,这些新兴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有望逐步辐射到中国市场,助推中国创造的发展。
其次,三星在中国布局的强大研发体系及不断增加的科研经费投入也将会给中国创造带来强劲动力。据了解,三星电子在研发领域,每年投资销售总额的近7%。
三星在华投资发展趋向的变化,实则是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在华投资历程极具代表的典型。三星等外资企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受益者、见证者。当下备受关注的“三星现象”意味着以三星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在中国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下,正努力调整着投资结构和方向,迎合着中国快速转型升级的步伐,以期与中国发展同步,以可持续的方式为中国创造价值,为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