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历史剧 李修松:不精通历史没资格写历史剧
从学术到仕途,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的李修松一直关注文化领域。他是大学历史系教授,先后在省文化厅、文物局任职,这让他更注重文化遗产保护。
看我国的经典小说《西游记》被胡乱改编成“孙悟空谈起恋爱来了”,他觉得这“是迎合低级趣味,是耻辱”。他更担心“从小一直看国外动漫、影视剧(的小孩),就会种下西方文化的种子,长大就会对中国文化冷冰冰。”对于近年荧幕上大热的历史剧,他直言“不精通历史没资格写历史剧”。
资料图
让孙悟空谈恋爱是耻辱
议事厅:你曾经批评过穿越剧,你觉得比较好的剧作有哪些?
李修松:我们先不讲历史剧,就讲经典的改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经典的改编、再创作,最成功的是《西游记》,最好的是1986版的,它把经典铺设成经典,每一个表现都是有根据,有讲究,能够推敲的。你看其他的《西游记》版本,有的甚至是孙悟空谈起恋爱来了,他为了配合低级趣味,满足低级趣味,但是传下来了吗?留下来的是耻辱。
议事厅:去年网友对历史剧的争论比较激烈,有的历史剧被称赞细节精良,有的影视剧却因为大幅改编历史被网友投诉。作为历史学教授,你怎样看待历史改编剧?
李修松:历史剧是文学艺术的类型,也是普及历史的一种手段,我们应该大力去做。但既然是历史剧,首先要忠实于历史,而且要忠实于这段历史当时的文化。你不能篡改历史,如果讲秦代的历史,里面人的衣服、住房、用具等都应该是那个时期的。如果历史剧想怎么演就怎么演,就会给青少年造成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就没有规矩了。一个民族如果都不讲规矩,对自己的历史都随便篡改,就没有前途了。
议事厅:你认为什么样的历史剧才是好的呢?要怎样创作出好的历史剧?
李修松:一个好的历史剧,首先要看对历史文化的忠实程度,然后看创作水平、艺术水准、表现手段等。我们现在搞历史剧的人经常犯错误,把字写错了,读音读错了,把史实搞错了,后面带来了很多的批评。
一个写历史剧的人,不仅对这段历史要熟悉、要精通,对这段历史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甚至那些重要的细节都要精通,否则你没有资格来写历史剧。我们要把历史和文学融合好,在忠实历史、忠实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在表现手段上可以运用好的创意,集合各种科技手段把它表现得更好,该震撼的时候要让人震撼,该宁静的时候激发人内心的一些深层的东西。
从小种下西方文化,长大就会对中国文化冷冰冰议事厅:影视剧的粗制滥造也反映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些问题。你此前说过,文化创意产业还存在“浅、泛、滥、抄、乏”五大问题,你觉得现在有改观吗?
李修松:文化产业,尤其涉及到文化创意方面,都有一个过程:从国外引进,然后吸收、消化、再创作,变成我们民族的文化产业。如果文化产品都是国外的,尤其小孩子的文化产品,小孩从小看的都是国外的动漫、国外的主题公园、国外的影视剧,那么小孩心田里就会种下国外文化的种子,长大以后就喜欢西方的文化,对中国文化就会冷冰冰。
原来西方的政治家就把颠覆中国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第三代、第四代身上,主要是要通过文化产品,文化的渗入,来影响你的下一代。
“浅、泛、滥、抄、乏”,文化创意产业的这些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是难免的。但我们的党和政府一定要看到文化产业应该怎么走,文化产业一定要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可喜的是现在这个路子正在走。比如芜湖的方特主题公园,它引进国外迪斯尼、环球影城之类的模式,前三期大部分都是模仿借鉴国外的东西,第四期叫东方神话,基本上是自主创新的中国特色的主题公园,用的都是国家级非遗的资源。
议事厅:文化产业要怎样自主创新?
李修松:文化创新有几个关键。第一,必须要打好文化根基,打牢文化底气。如果搞文化创新的人,自己的文化都搞不清楚,根基不牢,底气不足,创新肯定是头重脚轻的。第二,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文化特点来创新,要具备中国特色。
第三,创新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套理论方法。还有一点,要把握创新的规律,文化创新也是有规律的,创新并不是拍脑袋的。我们很多企业家投了很多钱,然后自己拍脑袋,最后是失败的。
国人离文化自信还差一点“自觉”
议事厅:十九大报告中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对文化自信是怎么理解的?它应该包含什么样的内涵?
李修松:文化自信首先取决于文化价值。中国已经发展到世界第二,中国正在强起来,追根溯源,文化的作用是带有根本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文化的角度来讲,是建立在中华悠久传统文化基础上的,这是文化沃土,它还是今天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
我们今天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与各国人民共同营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的文化,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比如,“和”文化,中国讲“和为贵”,对全世界讲究协和万邦,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等,我们现在的“一带一路”的文化根基就是这个。
但文化自信有一个过程。我们迅速地发展起来,迅速走向富强,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高,老百姓的文化自信就自然起来了。
议事厅:文化自信反映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应该是什么样的?
李修松:自信不等于自傲,自信不等于自大。我们的公民在走出国门的时候,应该更加自觉。举个例子,这个人的水平素质很高、言行举止看起来都是很有品位的,充满自觉行为的,而不是像我们现在到国外时,不顾人家的秩序,不尊重人家的规矩,我们去大声说话,去插队等等,搞得人家看不起。
议事厅:很多国人走出去还没有做到自觉,我们距离“自信”还差了那么一点?
李修松:对。怎么真正体现文化自信也是有个过程的。中国人长期是被人瞧不起的,因为我们落后嘛。现在我们起来了,很多人富起来了。它是一个过程,一开始是要体现我有钱了,到了一定时候,随着素质的提高,就会逐步化为一种自觉。我们要理性地,通过传统文化的礼仪教育,通过一系列精神文明教育、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国民提升这种自觉。
如果城市文化遗产被破坏,就成了水泥躯壳
议事厅:保护城市文脉是去年安徽政协的一项重点民主协商工作,城市文脉具体指什么?
李修松:所谓城市文脉,就是一个城市发展所能看到的、能发挥作用的历史文化脉络,包括反映城市起源的遗址,古城墙、老街区、一些标志性历史建筑等。一座城市,如果这些文化遗产能保护下来,就会看到城市的发展历史、文化特色,城市的吸引力就比较强。
反过来,如果一个城市的文化遗产都被破坏了,这个城市就是一具现代水泥造就的躯壳,城市的品位和吸引力也就没有了。保护城市文脉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议事厅: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中有些东西是注定要消失的,比如拆迁、改造,这也是在推动经济的发展。你怎么看待保护城市文脉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李修松:矛盾是因为没处理好,处理好了并不矛盾。文化遗产不可能是不灭的,不可能将以前的东西全部保护下来。我们讲的保护历史文脉,是文化的传承、文化基因的保护。
国外一些处理得比较好的国家,会采取一些办法把历史文化遗产集中的地方重点保存下来,比如把老城保存下来,在老城之外建新城,注意新老关系的联系和协调,这样就处理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有一些当然肯定是要拆的,我们要注意,重要的文化遗产、反映这个城市发展节点的文化遗产是不能拆的。
议事厅:安徽在保护城市文脉方面有哪些做法呢?
李修松:我们安徽有做得比较好的,比如黄山市歙县。歙县是原来徽州府所在地,比较早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它把古城墙、重要历史街区保护下来了,比如斗山街、渔梁坝、渔梁老街、徽州府衙等。现在你过去看,完全能看出歙县的历史文化脉络。
宏村门票收入过亿,文化遗产利润会越来越多
议事厅:这些城市文脉、文化遗产能带来多少经济收益?歙县已经获得收益了吗?
李修松:歙县旅游发展现在增长得很快,老百姓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文化遗产讲究的是永久保护,永续利用。比如黄山市黟县的宏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我任文化厅副厅长兼文物局长的时候,它的门票收入才400多万,这两年光门票收入已经超过一个亿了。
我们讲永久保护,永续利用,就是说我们保护下来,子孙后代都能得到利用,而且利润会越来越多,你搞一个公司、办一个工厂都无法比的。我们这代人现在经济快速发展、建设加快,文化遗产保护非常难,我们的责任就是把它保护好,如果破坏了,将来就是罪过。
议事厅:其实文化遗产、城市文脉的保护,虽然后期的价值会越来越高,但前期是需要很高的投入的。在成本这方面安徽是怎么解决的?
李修松:主要还是要靠政府投入,保护文化遗产首先是政府的责任。第二,要鼓励社会来捐助来保护。再一个,我们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基础上的利用,让它盈利,从中拿出一部分来搞好保护。比较典型的是黟县的西递、宏村。宏村大概是拿出20%,做什么呢?第一,宏村以民居为代表,要拿出一部分钱维修;第二就是奖励,按照民居的利用程度和相关情况来分给老百姓,让老百姓得益。
分配的时候是根据对遗产保护的情况打分,比如卫生搞好了、防火做得好,分得的就多,搞得不好那就要减。这种经济杠杆使当地的老百姓自发去保护遗产。
博物馆要“跨界”创新 《国家宝藏》效果很好议事厅:去年有一部文博节目《国家宝藏》特别红,你关注到了吗?你怎么看待这档节目?
李修松:我看了一些。它(《国家宝藏》)是把电视的优势和文物的内涵(结合),把厚重的东西变得轻松活泼,对老百姓吸引力很大,尤其对青少年,吸引他们热爱文物,效果是很好的。下一步要做的是什么呢?我们现在一个很时髦的做法,叫跨界,或者融合,这个现象本身就是跨界就是融合。
议事厅:在城市文脉的调研中,你曾经调研过安徽许多城市的博物馆。根据你的了解,目前国内博物馆的参观情况如何?
李修松:早前时博物馆可以说门可罗雀,看得人很少。后来全国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这是国家支持博物馆发展的关键,国家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大力资助,基本上解决了博物馆经费缺乏的问题。现在博物馆的功能发展还是不够。
议事厅:你认为博物馆应该怎么做,才能发挥它应有的功能?
李修松:博物馆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展览功能,我们在展览上要运用新的创意。比如可以制作一个装置,360°地去看,了解所展文物的工艺、背后的故事;可以通过高科技,比如AR(增强现实技术),让文物、文化遗产变得活起来;再比如通过手机APP推送讲解,通过网络进入虚拟博物馆看,这样博物馆不就活起来了吗?总体上还是要有更多创意,手段要创新,运用科技手段来使文物、文化遗产活起来,增强它的吸引力,提高它的教育影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