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友克洋站在废墟 日本动画监督大友克洋是如何成长的?

2019-04-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宫崎骏说:"一个异能少年站立在东京废墟之上,人人都会说这是大友克洋." 作者:TripleFire小可爱三文娱大师大作栏目,每期为大家推荐一个名家的成长之路或一个名作的创作历程.上期回顾:每天5点起床改分镜的新房昭之,是怎么省钱做出那些"神作"的?大友克洋站在废墟 日本动画监督大友克洋是如何成长的?大师大作 - 三文娱宫崎骏说:"一个异能少年站立在东京废墟之上,人人都会说这是大友克洋."或许正因大友克洋个人的毁灭感过于强烈,手冢治虫的遗作<

宫崎骏说:“一个异能少年站立在东京废墟之上,人人都会说这是大友克洋。” 作者:TripleFire小可爱

三文娱大师大作栏目,每期为大家推荐一个名家的成长之路或一个名作的创作历程。上期回顾:每天5点起床改分镜的新房昭之,是怎么省钱做出那些“神作”的?

大友克洋站在废墟 日本动画监督大友克洋是如何成长的?

大师大作 - 三文娱

宫崎骏说:“一个异能少年站立在东京废墟之上,人人都会说这是大友克洋。”或许正因大友克洋个人的毁灭感过于强烈,手冢治虫的遗作《大都会》也要请来大友来重新担任编剧。

1973年,19岁的大友克洋初次以漫画家身份出道,在《增刊ACTION》上发表处女作时,大概没有想到后来他会以动画监督的身份名扬日本乃至全世界。

大友克洋站在废墟 日本动画监督大友克洋是如何成长的?

出道后,大友克洋创作了数十部短篇漫画,其中《铳梦》在他29岁那年摘得第4届日本SF大赏,而过去这个奖项只会颁给科幻小说作者,大友克洋成了首位获此殊荣的漫画作者。

关于自己的漫画作品,大友克洋评价:“我的漫画,在人物、背景的细微部分都画得非常真实,动画也延续这个特色。我的作品,不会像一般漫画给人平板的感觉,而是有深度的空间,产生慑人的真实感。”

大友克洋站在废墟 日本动画监督大友克洋是如何成长的?

也是在这一年,大友克洋开始接触动画,担任动画电影《幻魔大战》的角色设计后,1986年,他又与川尻善昭、林太郎两位监督合作了动画短篇合集《迷宫物语》。

这部带有实验性质的动画合集,由《迷宫物语》、《狂奔的男人》、《工事中止命令》三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彰显了三位监督截然不同的风格,情节也各自独立,因此作品整体谈不上完整的情节叙述。

大友克洋对于科幻故事的执着与迷恋,已经在《工事中止命令》中展示得非常到位,在他后来的作品中,也常常可以看到机器、科技的细致刻画。

两年后,大友克洋担任剧场动画《AKIRA》的监督、原作及脚本,这部作品被视为大友克洋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第一部被西方市场所认可的日本动画,使得大友克洋成为最早享有国际声望的日本动画监督。

不过在这之后,大友克洋常常与他人合作短篇动画,能够称得上完全“属于”大友克洋的动画作品在少数,下面我们来欣赏两部大友克洋担任监督的长篇动画电影。

《AKIRA》:最经典的反乌托邦动画

《AKIRA》的剧场动画改编自大友克洋自己创作的同名漫画,原作于1984年获得第8届讲谈社漫画赏。

这部动画电影则被权威电影刊物《Wired》评选出的影史上最佳20部科幻片中亚洲唯一一部上榜的影片,而且是唯一的动画电影,无数人将《AKIRA》视为无法超越的反乌托邦巨作。

电影讲述的是公元2019年,东京陷入空前的革命暴动,金田与铁雄是从小到大的好朋友,在一次飞车党追逐拚斗之中,铁雄和一位超能力小孩被军方给带走。原来军方一直在秘密利用人体做脑部实验,想唤起沉睡已久且足以毁灭世界的能量AKIRA,铁雄的脑部已被改造,成了AKIRA重回地球的替身。

由于漫画画面表现过于精细,原作曾被大家认为“不可能拍成电影”,但大友克洋在《AKIRA》上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独自完成了700多页的电影分镜头台本,每个分镜头都极为详细,连玻璃窗上的广告字以及停在酒吧外的破旧汽车都详细描述。

最后登上银幕的《AKIRA》,总作画数达到15万张,并模拟真人嘴形作画,制作成本约10亿日元,创下了当时日本动画的记录。

从背景到道具,无不体现大友克洋“真实性”这一特色——每一栋大楼甚至大楼上窗户的描写都是极为认真,在当时电脑特效刚刚起步的年代,玻璃碎片、烟雾、火焰、爆炸、激光这些动画中最难表现的特效全部都是手绘完成。

在电影上映之前,大友克洋向记者描述这部作品的概念:“想到要把《AKIRA》拍成电影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要让作品带有一种混乱的感觉。为此需要更注重细节、增加分镜数、拍出速度感、让所有东西就像是马赛克磁砖一样镶在整部作品之中。

“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观众可能会有一种相当混乱的感觉,但是欣赏完,离开那个情境下再去回想,却又能够拼凑出某种有形的东西,希望这部动画能够给观众带来这样的感受吧。”

1988年7月16日,《AKIRA》在东宝旗下90家电影院正式上映,之后又译为6国语言在世界各地公映,在北美上映第一周登上票房冠军,成为大友克洋最负盛名、也一直没能超越自我的动画。

《蒸汽男孩》:9年24亿做出的票房扑街之作

《蒸汽男孩》蒸汽车的追逐_腾讯视频 点击链接即可观看

与上一部属于大友克洋的《AKIRA》相比,《蒸汽男孩》的制作时间更久,成本也更高,用了9年时间花费24亿日元才得以诞生,在2004年再一次刷新了日本动画的记录。

在上映同年,《蒸汽男孩》还被邀请参加9月的威尼斯电影节,被作为电影节闭幕式电影上映。

但从票房结果来看,《蒸汽男孩》在日本国内仅收获了不到6000万日元票房,海外票房也仅有1000万美元左右,票房仅仅为制作成本的一半左右。

至于口碑,在日本的雅虎电影平台上给出了2.79的不及格分(满分5分)。在豆瓣评分7.7分,是大友克洋参与的动画作品中评分最低的。

诚然,《蒸汽男孩》的制作费用没有白花,大友克洋描绘了19世纪英国的蒸汽世界,设计了许多精美的机械器具,并细致入微地刻画出蒸汽城。大到恢弘的建筑场景,小到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都挑不出一丝偷懒的地方,想必任何一个蒸汽朋克爱好者都会因为画面成为大友克洋的死忠。

但《蒸汽男孩》的优点也仅限于此了,电影最大的争议在于剧情和人设,这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国内动画电影市场遇到的同样问题。

电影讲述的是主角雷与父亲、祖父同为发明家,因科学会造福人类还是会毁掉世界而产生争议和一系列矛盾。

可大友克洋对于科学的思考,在《蒸汽男孩》中显得有些单薄和肤浅。举个例子,雷的祖父认为科学是给人带来幸福的手段,可他用当下最前沿最高端的科学技术去造就一个儿童游乐场,好比NASA的经费拨给了迪士尼乐园,这大概算不上是给人带来幸福。

有人犀利评价《蒸汽男孩》:“太多哗众取宠的剧情,让人怀疑这个剧本究竟是否针对低龄小孩而作。”

在《AKIRA》之后,大友克洋无论是自己执导还是与人合作,他的作品中探讨的主题几乎只有一个——科学泛滥到底是利还是弊。这个主题在《AKIRA》中成就了大友克洋,但在之后的作品中又束缚了大友克洋。

在《蒸汽男孩》之后,大友克洋甚至跑去执导了一部漫改真人电影《虫师》,不知道是不是被《蒸汽男孩》的票房和口碑刺激到了。2013年,大友克洋再次与其他监督携手,合作了动画合集《短暂和平》,但其影响力仍然有限。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抛开动画监督和漫画家的身份,大友克洋还非常喜欢美术设计,他的多部作品都由他本人设计了多个版本的海报,其海报设计甚至可以说是漫画、动画之外的第三个重要能力。

与宫崎骏、押井守并列为日本动画监督三巨头的大友克洋,在日本动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他能否在未来创作出超越30年前那部《AKIRA》的优秀动画,还实在难说。

毕竟在日本“萌”系动画成为市场主流的当下,这些主题沉重严肃、又不爱顺从市场的监督们,的确不太受年轻人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