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迫击炮 越山惊雷——国产56式160毫米迫击炮的仿制与实战

2019-02-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文刊登于2016<兵器>增刊B--56式枪炮60周年纪念专刊(节选)有一型迫击炮,它是新中国仿制设计的最大口径迫击炮.它曾经参加过金门炮战,它的炮击让挨炸的国民党金门驻军以为"共军"装备了小型原子弹炮.后因为种种原因,制造了几百门后便匆匆退役封存.对越自卫还击打响后,中越边境特殊的山地地形使得解放军又重新征召它入役,创下一炮结果40多名越军的佳绩.完成自卫还击任务后,它功成身退.它就是国产56式160毫米重型迫击炮(以下简称160迫).自制迫击炮 越山惊雷--国产56式1

本文刊登于2016《兵器》增刊B——56式枪炮60周年纪念专刊(节选)

有一型迫击炮,它是新中国仿制设计的最大口径迫击炮。它曾经参加过金门炮战,它的炮击让挨炸的国民党金门驻军以为“共军”装备了小型原子弹炮。后因为种种原因,制造了几百门后便匆匆退役封存。对越自卫还击打响后,中越边境特殊的山地地形使得解放军又重新征召它入役,创下一炮结果40多名越军的佳绩。完成自卫还击任务后,它功成身退。它就是国产56式160毫米重型迫击炮(以下简称160迫)。

自制迫击炮 越山惊雷——国产56式160毫米迫击炮的仿制与实战

克服困难仿制160迫

1955年,南京307厂接受上级下达的试制苏制M-160型160毫米迫击炮的任务,代号“700”。8月,该炮的全部有关图纸资料就运到307厂,工厂随即开始组织力量进行翻译、描绘、印晒,于9月中旬完成。制造160迫所需的工艺装置,包括自制、外购、委托外厂协作等,从1955年10月开始到1956年6月全部备齐。

自制迫击炮 越山惊雷——国产56式160毫米迫击炮的仿制与实战

其中工厂自己制造的专用工装3999种,占资科规定的79.2%,新增和改装机床设备147台。为使整个试制工作有机衔接,1955年12月初,锻件、热处理件开始加工,1956年2月中旬,机械件开始加工。

307厂试制的迫击炮系列产品都是仿制苏联型号,所以一开始就得到了苏联专家的大力帮助。从1953年2月起,先后到达307厂的苏联专家共10人。首批到厂的是前膛炮专家达尔诺夫斯基。他亲自审定初步设计,制订初步设计基本原则,亲手拟订试制计划表。

自制迫击炮 越山惊雷——国产56式160毫米迫击炮的仿制与实战

当时黄崖洞兵工厂和南京军械工厂刚刚合并,各方面的工作都不正规。生产上从修到造,技术上从不统一到统一,产品图纸从消化到修改,原材料的定购和选用,先进经验的运用和推广,都得到了达尔诺夫斯基的帮助和指导。这些工作的开展为迫击炮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5年达尔诺夫斯基回国后,驻厂苏联专家是乌特金和诺维柯夫。这时工厂已能自己测绘图纸资料,完整地制订工艺,技术水平处于全面提髙的阶段,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开始走向正规,军品生产由单品种试制转入多品种的批量生产。苏联专家的任务是帮助工厂实施老产品的成批生产,新产品的试制定型,培养中国的迫击炮制造专家。他们在技术上和企业管理上都给以帮助,还帮助生产工人提髙技术水平。

后来担任307厂科研所所长的肖传薪所长回忆道:160迫项目的援建,苏联提供全部图纸,包括工装、计算书和设计资料,原材料则由国内提供。该炮仿制的型号是苏联二战后才定型的产品,没有参加过实战,但是当时苏联新搞出来的产品,说明当时中苏关系不错。苏联的援助是无私的,给出也是最新的型号。

肖所长是1956年才来到厂里,参与组建研究所。苏联160迫的总设计师对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直接负责向中方进行解释。试制这个产品的时候,时任厂长王川严格按照上级“一切按照苏联的,一切听专家”的要求办事。当时厂里有5-6名苏联专家,制造工艺和生产安排都是在苏联专家的领导下进行的。

设计资料来源于苏联,生产指导也来源于苏联,总设计师也亲自到厂指挥。在这样的背景下,试制非常顺利,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就把160迫试制定型完毕,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都完全过关。

当时160迫的技术水平相对以前仿制的产品更复杂。设计所的同志们基本天天都钻在资料堆里,跟苏联专家学习。通过160迫的试制,也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

1956年6月29日,正式装配成第一门160迫。7月1日进行靶场试射,射弹9发。试射结果证明仿制的样炮性能基本良好。当年8月又装配了5门,到定型检查工作结束时,共装配完毕8门。炮用工具及附件于1956年4月投料, 8月完成制造。

1956年8月,160迫的试制进入定型试验鉴定阶段。组成由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代表杨年鉴、二机部部长代表赵引为正、副主任委员的160迫定型鉴定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定型鉴定中心组,它由质量性能检查组、资料材料检查组、军代室及技术监督检查组和秘书组组成。

质量性能检查组包含零件、总装、炮管疵病、射击和牵引试验4个检查小组和靶场指挥小组,资料材料检查组包含资料和冶金工艺等3个检查小组。根据总军械部、二机部批准的《检査307厂试制的1956年式160毫米迫击炮定型工作计划》,定型鉴定委员会于1956年8月25日至9月21日对307厂试制的56式160毫米迫击炮进行全面检查。

委员会认为该产品已基本符合产品图纸和技术条件要求,可以定型进入批量生产。

金门炮战显威

56式160迫是一种具备强大摧毁能力的支援火炮。它的最大射程达8000多米,最小射程为750米。160迫没有反后坐装置,射击时的后坐力通过座板由地面来承受。160迫采用后膛装填,发射速度为3发/分。该炮利用汽车牵引机动,在柏油路上行驶时速度可达50千米/小时,碎石路上可达30千米/小时。

由行军状态转换至战斗状态需6分钟,由战斗状态转换至行军状态则需8-10分钟。160迫必须在已经构筑好的发射阵地上进行射击。

1956年进入批量生产后,当年即生产24门。1957年,生产412门,后逐年减少。1961年生产21门后,有关部门决定该炮停产,转为储备产品。

160迫装备在我解放军炮兵的团一级部队。每个团3个营,其中就有一个营是160迫营,营下属3个炮连,每连装备4门160迫。

据一名曾在160迫炮兵连服役的老兵回忆,“我们平时的训练就是擦炮、装炮弹(包括装引信、装底火、捆药包)、举炮弹等。我的身体不算很好,举炮弹时,教练弹还好一点,只有50千克左右,一次可举个十下八下的。但真炮弹重达62千克多,举起来是很费劲的。”

“我参加过多次实弹射击演习,都是半夜紧急集合,坐火车连炮带人拉到很远的山区。实弹射击时的第一个任务,挖座板坑,然后炮才能架起来。要是冬天的话,这座板坑就很难挖了,直径需要挖到近两米,半米深。一个炮班的人轮流挖,等挖好了,都已经汗流浃背。

“我在开始时四炮手,就负责捆药包、装引信和底火,然后把炮弹传给三炮手,发射主要三炮手装弹完成。最后一次实弹射击,我当上了三炮手,发射时那声音大极了,训练结束后我的耳朵还响好几天呢。”

1958年8月23日,金门炮战爆发。我解放军炮兵部队齐集厦门前线,各种口径、各种型号的火炮倾泻数以万计的炮弹。160迫作为我军炮兵装备序列中最大口径的迫击炮,也参与其间。在当时拍摄的炮战新闻纪录片中,160迫部队以密集的队形,整齐的动作和独特的节奏向金马敌人倾斜炮弹,不少人多年后还对这一场景记忆犹新。

160迫的参战,要从金门炮战的前线——厦门及金门列岛地理及地形特点说起。

首先是距离因素。金门主岛距厦门最近处为9.6千米,小金门岛西部距厦门仅5.25千米,而大担岛在厦门东南4.8千米处,二担距厦门也只有4.2千 米,金门附属的个别小岛距大陆还要更近一些。160迫的最大射程为8.3千米,基本可以覆盖金门列岛大部分的目标范围,完成打击任务没有任何问题。

其次说目标的因素。金门列岛的岛屿多为山地,为防炮击,国民党军的很多目标都设置在反斜面上。由于加农炮射角一般在45度以下,榴弹炮射角一般在63度左右,因此炮弹在打过去以后,一般为高地所阻挡,无法打击敌人设置在山背面的各种设施。160迫拉上去以后,因为最大射角达80度,可以打击敌人在山背面的目标。

综合上述因素,160迫部署在厦门前线,可以专门对付那些其他火炮打不到的目标。

小嶝是与金门近在咫尺的一个小岛,距大嶝不算太远,它是我军的前哨阵地。“8.23”炮击后,为了加强小嶝岛的反击火力,上级决定将刚换装的某炮团三营的12门160迫调上该岛。重庆炮校毕业生吴瑞生正是该营三连一排长。因为迫击炮为曲射炮,炮口仰角需在45度以上,其隐蔽工亊有个冲天射口,所以其防护性能不及野榴炮。

1958年11月3日正午时分,为了再次打击蒋军的嚣张气焰,我炮兵又一次对金门之敌给予严惩。160迫凭借其炮弹体积大的威力与曲射本领,摧毁了金门岛上许多处于山背后、低洼地的仓库、军营,取得了重大的战果。不一会儿,敌人进行还击。吴瑞生全神贯注地指挥他的炮排发射。

在敌人猛烈炮火下,我军阵地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炮击中,吴瑞生觉得一号炮发射有些不太正常,便冒着敌人的炮火从指挥所飞速奔向一号炮阵地。当他刚刚跃进阵地,一发罪恶的炮弹几乎同时钻进火炮掩体,随着一声闷响,一号炮的掩蔽工事被打塌,火炮及人员全被泥石埋没,副指导员张申奎,排长吴瑞生、一号炮班指战员以及4名民工全部壮烈牺牲。

167厂老工程师李XX就曾经是一名老炮兵。炮击金门时,他就在前线近距离观摩过160迫作战。他回忆道,“炮击金门的时候,当时我在军校还没毕业,被学校派到福建前线进行支援。我们当时的驻地是厦门本岛的虎仔山。阵地上部署的是152毫米榴弹炮,我们的实习期为期三个月。160迫就部署在虎仔山附近的一个海滩上,负责对金门进行射击。因为160射程比较近,因此需要抵近对金门射击。”

国民党军方面一直也搞不清楚这些越过山头砸过来的新式武器到底是个啥,只能声称解放军使用了新式武器。后来,一枚160迫炮弹落地后没有爆炸,国民党军方面这才了解我军使用的是大口径的迫击炮。据当时大担岛驻军师长郝柏村回忆:共军打过来的160迫击炮8千米的射程可与美制105毫米榴弹炮相媲美,虽然机动性差,发射速率较慢,但炮弹威力很大,形成的弹坑有一人多深,国军很多隐蔽在山背面的阵地都被160迫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