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地图古今对照 战国七雄的魏国从何而来?
井底先生上篇文章讲到我国华夏民族重要转折点周朝。后世史学家为了研究和学习方便人为的把周朝分为两个阶段,就是西周和东周。强盛的西周今天不讲,我们先研究下东周。
东周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这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大分裂时期,史学家们把这段时期称之为春秋时期,这个时期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乱"。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郑、秦、晋等诸侯国的护卫下把国都从镐京迁到了洛邑,东迁之后的周王室衰弱到了极点,统辖的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各诸侯眼看着周王室混的一日不如一日,索性也就不去朝拜周天子了,最后直接裂土称公,各自为政。
众多诸侯国每天都为了抢人口、抢土地不停的打来打去。春秋时期是一个大分裂时期,也是一个大混乱时期。据统计春秋时期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加起来差不多有一百四十多个,具体有哪些今天不详细讲。
在研究了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后,发现春秋时期还有一个古魏国,大家都知道战国时三家分晋之后也产生了战国七雄的魏国,那么战国时期的魏国是不是一个国家呢?原来的古魏国去哪里了呢,为什么历史上没有学过?
通常意义上讲,如果背景时期是周朝,那么一般意义上的魏国就是指战国时期的魏国,就是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但我们也不能从中途折断只说战国魏国,所以还是先从看起来没什么料的"前魏国",也就是春秋时期的魏国说起。
这个"前魏国"有一个学名,叫古魏国,而这个古魏国年龄就比较长了,是从商朝时期就存在的,只不过当时叫做"古芮国",姬发灭掉商朝建立周王朝的时候,也许是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也许是觉得商朝遗留的必须改一改,就把古芮国改名"魏",后来极为出名的可以增长生僻字认知度的著作《诗经》,其中的"魏风"之篇,指的就是这个古魏国。这个"魏"字,意思就是"巍",说白了,就是大。
仔细的研究了历史文献之后发现其实古魏国是一个从公元前11世纪就建立,公元前661年才被灭的国家,但是现有的文献资料记载却少得如此可怜,为什么后世的史学家直接无视了呢?也许是因为没能坚持到战国时期,并且没有突出的历史事件和国家才华发挥出来,所以它就只成为了后来魏国的铺路砖。
既然路都铺好了,就再来看一看战国时期的魏国。上一个古魏国被灭掉之后,灭掉它的老板晋国将它赏赐给了灭掉它的员工毕万,这个毕万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人,和周王朝也是沾亲带故的,原本当然是姬姓,但是古人改名改姓的情况太多了,这位毕公高也是一个改了姓的,就因为自己的封地在毕,所以就改姓毕了。
这个魏国,最初只能叫魏地,毕竟老板晋国还在,怎么敢自立国家。但是时间一长,魏氏作为晋国的六卿之一,实力自然也不会差到哪去。慢慢的,晋国就像是周王朝一样,也分裂成了好几家势力,魏、韩、赵、智四家东占一块西占一块,智氏又被另外三家灭掉,这三家分晋也就完成了。只不过,他们的地盘之前是很混乱的,一块在这里,一块在那里,三个家族的地盘看起来就像是往油里面倒进了水,还用力摇晃过一样,分区很严重。
这当然是行不通的,哪有一个国家会这个样子,管理起来也不方便啊。于是,三家商量着交换土地,慢慢地,才终于形成了三个独立的划区还算统一的国家。只不过那些百姓就挺懵的了,今天还是赵国人,说不定第二天就成了魏国人,也不知道国君会不会下令他们搬家。
三家分晋也就是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而魏国也是三家中第一个强大起来的国家。这个时期的第一任国君魏文侯是个厉害的角色,任用李俚变法,将魏国打造成了战国时期第一个天王巨星,也就是第一位霸主,它还联合三晋去把周边国家都给虐了一遍,秦国、楚国、齐国都丢了土地,中山国这个小国则是直接被灭国了,魏国的领土也达到了顶峰。
然而,强大也不是会一支强大下去的,永远的利益才是王道。赵国和韩国当初就像是跟班小弟一样,出力不少,可是回报不多,这样子谁还愿意跟着魏国继续混,加上又被齐国打败,地位自然就会下降。而且,魏国会变法图强,其他国家也会啊,再加上地理位置基本上是在所有国家中心的位置,不管是合纵还是连横都要用到它,魏惠王就一会儿与秦国连横,一会儿又与列国合纵,典型的墙头草,这样下去谁还跟它玩,该打的就打,魏国的版图也就不断缩水。
后来,靠近秦国的一块土地被攻占,魏国与秦国之间就隔了一个韩国,可是韩国也不是秦国的对手,韩赵都被灭了之后,魏国也没停留太久,就追随那些被灭掉的国家而去了,自此,战国第一位霸主就这样消失在地图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