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湖风景区 查干湖冬捕“头鱼”凭什么卖到99万元?10年前才1万
过去冬天旅行总喜欢往热带海边跑,可如今的冬季海边不仅人多,还很贵,于是接受了朋友的建议,到吉林体验一下东北的冰雪盛宴。很多人会担心会不会出现哈尔滨雪乡曾经“磨刀霍霍”的情况,小娘子第一次来吉林冬日游的亲身经历,玩得还是蛮开心的。
最震撼的记忆,就是查干湖的冬捕,不仅见识了“北纬45度线以北绝无仅有的活态冰雪渔猎文化遗存”,还看到了今年的头鱼,非常幸运。
松原查干湖是目前中国北方唯一一个依然保持着用传统捕捞方式进行冬捕作业的地方。查干湖冬捕早在辽金时期就享有盛名,辽帝每年都要携群臣嫔妃来此凿冰捕鱼,大摆“头鱼宴”以对来年的祈福,如今属于吉林八景之一,已被列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冰湖渔猎奇观之一是神秘的“祭湖醒网”仪式,仪式在每年12月下旬举行,我们今年刚好赶上,场面相当壮观。“祭湖醒网”仪式包括跳查玛舞、诵佛经、鱼把头唱祭词、祭祀天父地母和湖神、取圣火等活动,都是在查干湖已经被冻得瓷瓷实实的湖面上举行,这绝对属于“最后的渔猎部落”。
仪式上很多元素都体现的是蒙古族特色。没错,查干湖确实属于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处于嫩江与霍林河交汇的水网地区,最大湖水面307平方公里,中是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更是吉林省内最大的天然湖泊。元代至清初,这一带江流泡沼,星罗棋布,银鱼穿梭,水草肥美,雁鸭栖集。沿岸林木蓊郁,田野芳草葳蕤,风景如画,是辽、金、元几代帝王巡幸游乐的渔猎之地。
“祭湖醒网”仪式流传了千百年,它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对大自然恩惠的感激。以湖为生的查干湖畔渔民们也懂得不能竭泽而渔的道理,冬捕渔网必须是6寸以上的网眼,以确保小鱼可以漏掉,在湖中继续生长。
仪式上捕捞上来的“头鱼”预示着吉祥。所谓“头鱼”有人说是第一网中最大的鱼,不过小娘子在亲身参加了仪式发现,“头鱼”是由“鱼把头”第二十代传人观冰确认头鱼之位后凿冰取鱼,头鱼是指最先出冰面的那条,有头筹的意思,所以头鱼也被赋予了吉祥好运、幸福安康等寓意,这也是人们竞相挣购头鱼的原因。
今年查干湖的“头鱼”重18斤多,经过激烈竞拍,最终由一家企业以99.9999万元的价格拍下,创下历年拍卖之最。很多人可能会说,太作秀了,这钱不如去做慈善,但其实头鱼的拍卖款将全部被用于查干湖的生态保护。上世纪50年代,由于环境问题和过度捕捞,查干湖的面积一度萎缩。70年代在当地政府对环境的治理下,以及有计划地休渔让查干湖的生态得以了快速恢复。所以头鱼的款项并不是噱头,而是“取之于湖,用之于湖”。
查干湖至今仍保持着人工凿冰窟、人工布网、马拉绞盘拉拽鱼网的原始捕鱼方式,这样的场景也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看。头鱼咱买不起,但是在现场看“冰湖腾鱼”的胜景也是幸运、愉悦的。
查干湖里盛产胖头鱼、草鱼、鲤鱼、鲢鱼等,2008年曾以单网产量16.8万公斤的成绩刷新了自己在2005年创下的“规模最大的冬日捕鱼”吉尼斯纪录。12月底的查干湖气温达到近零下30度,所以鱼出水面一会儿就冻得硬邦邦了,天然的速冻。
抱一抱刚刚丰收的大鱼,希望来年吉祥好运、幸福安康!不过提醒来玩的亲们,务必穿戴暖和,零下30度的冰面可不是闹着玩的,我穿了四层衣服,三层裤子,其中包含了两件羽绒服和一条羽绒裤,还有带毛毛的保暖鞋,以及贴了很多暖宝宝。
这便是拉绞盘拉拽鱼网的马,这些马的毛都是厚厚的,不是赛马那种瘦高个的瘦马。
巨大的渔网。渔民并不会没完没了地从冰洞里捕鱼,今天这个冰洞里拉网上来后今天就收网了,冰洞一会儿也就自己又冻上了。
看看零下30度有多冷,瞧瞧这条出水面一会儿就冻成了这样的鱼吧。
除了鱼,捕上来的还有一些大的蚌,不过人们的焦点都在鱼上,蚌都被留在了冰面上。
岸上还有售卖鱼的,有包装,管邮寄。仪式当天,16斤左右的鱼是458元一条,核算下来不到30元一斤,邮寄费打五折。过了这天,就恢复到880元一条全国包邮了。
除了胖头鱼、草鱼、鲤鱼、鲢鱼,还有银鱼,50元一斤。我在太湖吃过银鱼,但查干湖的银鱼比太湖的大了很多很多。
忍不住又抱了一次鱼,把好运也分享给大家,希望看到的亲们来年都“年年有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