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第一任老公苏东 高敏 | 中美贸易战下的宏观经济:怎么看?怎么办?

2019-06-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文为在**基金公司讲座主要内容(感谢赵鑫女士精心整理,有修改)大家上午好:感谢朱总的邀请,我感觉每次他请我的时候,就是市场大跌的时候,所以我觉得他是想让我给大家传递一点正能量,这个我义不容辞.高敏第一任老公苏东 高敏 | 中美贸易战下的宏观经济:怎么看?怎么办?最近市场很悲观,一方面因为刚刚公布的1-5月的宏观经济数据,投资和消费持续回落,但是房地产反而一枝独秀,继续超过预计,市场上有人就说:辛苦调控好几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中国经济又回到了依靠房地产发展的老路,经济的风险在加大.再加上中美爆发

本文为在**基金公司讲座主要内容(感谢赵鑫女士精心整理,有修改)

大家上午好:

感谢朱总的邀请,我感觉每次他请我的时候,就是市场大跌的时候,所以我觉得他是想让我给大家传递一点正能量,这个我义不容辞。

高敏第一任老公苏东 高敏 | 中美贸易战下的宏观经济:怎么看?怎么办?

最近市场很悲观,一方面因为刚刚公布的1-5月的宏观经济数据,投资和消费持续回落,但是房地产反而一枝独秀,继续超过预计,市场上有人就说:辛苦调控好几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中国经济又回到了依靠房地产发展的老路,经济的风险在加大。再加上中美爆发贸易战,而且不断升级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有人担心着会进一步下半年出口,市场对经济前景信心转差,这种悲观情绪让经济数据的解读也负面化。

高敏第一任老公苏东 高敏 | 中美贸易战下的宏观经济:怎么看?怎么办?

我是这么觉得,就像朋友圈的帖子,贩卖焦虑或是极端乐观的“鸡汤文”往往都是10万 ,而理性客观分析的东西总是阅读量不高,因为人类是情绪化的生物,盲目乐观和盲目悲观都是人类最典型的情绪特征。

高敏第一任老公苏东 高敏 | 中美贸易战下的宏观经济:怎么看?怎么办?

佛教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叫“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是慧能大师留下的大智慧。现在也一样,其实经济没有那么差,想看空的时候,总是能找到10000个看空的理由。

中国经济体量大,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在过去四十年历次全球经济周期中得到充分检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美国的章家敦教授每年都在喊中国将在当年崩溃,结果显而易见,每一年都被打脸。我们理性客观、实事求是的看,先不考虑外部因素,其实当前中国的现实情况不但不差,而且表现非常不错,只是因为大家看问题角度不一样,悲观的人超过悲观的视角解读,乐观的人从乐观的角度解读,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很正常。

从数据和我掌握的情况看,我认为:中国经济保持稳健增长,各项经济指标都呈现不错的趋势,中美贸易战目前还没有对实体经济产生明显影响,预计年内影响也有限,年初设定GDP增速的目标是6.5%,我认为肯定会超过预期。

先说看指标的问题,这几年我一直不太重视总量指标,因为现在总量指标对经济决策的参考意义其实在变小,要更加重视结构性指标。大家看看2012年中国的GDP增速,几乎一直保持在7%左右,近似一条横线,有人开玩笑说,医学上的一条横线就是没有生命特征的意思,如果单纯看GDP增速,会觉得中国非常不错啊,保持了7%的高速增长,宏观数据看起来很稳定,但从微观数据来看,那几年应该是实体经济最惨淡的几年,脱实入虚日益严重,甚至在2014-2015年资源能源行业发生了明显的局部性债务危机,微观的波动非常剧烈,在2016年以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后才开始好转。

十九大报告里提到的高质量发展是未来发展的主基调,高质量是什么?就是不追求量,重点在提质增效,重点是结构,我觉得这个提法非常准确,这也是近几年经济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比如GDP增速下降的原因,更多是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而不是总需求下降的问题。

所以现在这个阶段,就是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要更加关注结构指标,总体增速下降不代表结构差,不代表企业盈利差,不代表就业不充分,不代表人民收入低,不代表经济不健康,不代表运行风险大。

谈宏观经济,首先要看总供给和总需求:

应该说,这几年总需求的确在下降大,但结构方面有好转的迹象,将推动消费逐步稳定。

一方面是人口原因,中国从2012年开始,16-65岁适龄劳动人口开始下降,一般来说,这些人群是国家主力挣钱的人群,是有购买力的人群,他们的变化将极大的影响总需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零售总额增速也差不多从同期开始下降。

另一方面是债务原因,2008年我们的居民部门杠杆率是17.9%,2017年底是49%,9年上升了31个百分点,最近两年每年增幅是4.9个百分点。去年年底的数据是居民部门总共的债权余额是46.64万亿,其中大概银行贷出了39.97万亿,公积金是4.5万亿,还有一些其他平台,像P2P等等。

我们可以算一下:去年年底大概央行存款余额是164万亿,大概居民的是64万亿,如果仅仅拿货币债权/存款总额相比,居民的资产负债率达到了72.8%,这比现在杠杆率较高的国企平均水平也要高,那么,假设居民部门的平均利率就是基准利率 ,那么每年居民需要支付的利息大概是2万亿,每年居民(城镇)的收入12万亿,实际数据要大于这个数,大概每个月的收入平均要有17%要还贷款,剩下还要用于吃喝拉撒,孝敬父母,日常消费等,这里面没有考虑到贫富分化,其实最后结余不多。

因为负债的上升,居民手中的财富最终还给了银行,换成了固定资产,当然,如果我们将房地产作为储蓄而不是消费,那么资产负债率没有那么高。但总之,这两个原因是消费开始持续下降,人均同样也是,2014年一季度居民人均消费增速还约为8.9%,到今年一季度只有5.4%了。

当然,以上是总的看法,大家会感觉会相对偏悲观,接下来我说积极的部分,就是结构问题,这几年决策层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我认为大多是有效的:

一是遏制居民部门杠杆率增长速度,降低居民资产负债率。现在首套房房贷基本上都是上浮10%-20%,二套房首付比例在北京达到80%,也就是说2016年10月份调控开始以后,房地产销售面积的增速开始持续下降,今年的反弹也是三四五线城市,整体仍然在低位。

那么,其实在一段时间后,随着居民加杠杆下降,只要居民收入保持持续增长,居民部门的负债率将会下降,这有利于我们释放一部分消费能力。今年1-5月,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总额下降了12.

9%,而短期的消费贷款也出现了下降,今年1季度末短期消费性贷款增速相较2017年10月末的高点回落了6个百分点,但我们看到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长是非常不错的,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去年增长了8.8%。

二是加大减费降税力度,提升实体经济和居民收入。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制造业增值税减低了1%,同时目前也正在推进个税改革,这都是扩大内需的部分措施,另外,去年实施的引导资本流出的措施,一定程度上也在推动部分外溢的需求转移到国内。

相信这些措施也将减缓消费增长下降的速度。此外还有就是消费升级正在全国各地发生,如果将房地产看做消费,实际上为什么现在房地产在二三四五线城市卖的很好,核心也是三四五线城市居民在居住方面的消费升级,大量品牌房地产进入基层的结果,大家可以到我公众号上去看以前的一篇文章,解释的比较详细(原文链接)。

三是放开二胎,增强总需求。这项政策成效不太明显,2015年10月提出放开二胎,那么2016年全年新生儿童是1786万,2017年是1723万人,总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在高成本下,人们生活压力大,生育意愿都很低,所以很快国家会全面放开三胎,但可能结果还是会太好。

但好的消息是,从2019-2021年,全国适龄劳动人口总量不但不会下降,反而还会上升,这是未来三年消费会保持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即使人口保持不增长,但只要人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也可以保证消费能力相对稳定,当然还要考虑到政府消费的能力,目前中央政府的总杠杆率还有一定上升空间,这也为未来消费增长留下回旋余地。

所以,我的判断是,即使今年下半年消费增速虽然会继续降,但下降幅度可能会大概率放缓,到2019年后将保持相对稳定甚至可能会有回暖上升的可能性,不要太担心消费的问题。

再谈谈供给,先看投资。其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后便开始持续回落,从2016年开始基本便保持在5%以下。从国际经验看,投资下降是在转型期的正常现象,如同GDP一样,企业投资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一个明显的下台阶过程。比如说日本,上世纪70年代初日本投资也出现了阶梯状的下降,在1967年到1975年9年时间里,民间投资多次负增长,到1975年,民间投资增速只有0.3%。

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正是出于增速转换时期,与当前我国高度相似,均面临成本上升和国内外需求降低的情况,迫切需要产业转型升级。日本企业在当时,同样难以适应形势变化,投资回报率急剧降低,企业利润增速快速回落。

但从投资结构来看,民间开始回暖了,这是一个积极信号,去年以来,不管利润如何回暖,但民间投资持续下行,今年利润保持高位,所以不少企业开始投资了,这还是在去杠杆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1-5月份,民间投资增长8.

1%,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3个百分点。民营企业是中国制造业的主力军,所以反应在生产上,今年的工业增速是很快的,1-5月火电消耗增长了12%,这个增速非常高,是2011年来最高水平。民间投资回暖是投资回报率改善的结果,从周期理论来看,这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可能将持续6个月到1年时间,所以下半年投资我认为下滑幅度将趋稳,甚至略有回升。

再看看供给的质量,这几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一是无效的产能正在加速淘汰,煤炭、钢铁等都淘汰了大量的无效产能。另外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节奏正在加快,前几年中国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是“互联网 ”,一是打造互联网平台,二是互联网跨界发展。

这几年的新趋势是“ 互联网”,实体经济主动开始变革,积极拥抱互联网,比如说共享单车、智能设备的发展都是如此,线上线下相结合成为趋势。中国制造正在加速转变为“中国创造”,中国质量正在成为全球可信赖的产品。

我在youtobe上看过很多国外街头采访外国人对中国看法的片子,提到made in china,假冒伪劣的印象已经不是普遍存在,大多认为质量还不错,价格也很便宜,另外,高科技产品很多也成为中国印象标签之一。可见这几年我们供给升级的成效还是很大,因为草根民众的印象实际上就是国家产品形象,甚至是国家形象。

从比较优势理论看,中国是制造业发展的最佳土壤,这几年,我们大规模的机器换人也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庞大的产业配套不会因为贸易战就迅速的转移到国外,这是我们应对挑战的重要基础。

房地产风险大不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认为至少目前还好。

金融风险其实最大的风险是信用崩塌,一般来说有三个方面:

一是银行信用崩塌,但中国的银行有国家信用背书,且目前不良率总体仍处于地位,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不大。第二是居民、企业、政府发生债务危机,这个需要重视,目前实施的去杠杆正是要降低房地产、金融等方面风险的重要措施,政府是决心容忍一部分风险的,只有市场出清一部分,才能给优质资源更好的支持。

所以刘鹤副总理提的非常明确:“做生意是需要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特别是要防止地方政府出现债务危机,近年来中央不兜底的政策正是逼迫地方政府降低自身杠杆,不再轻易进行债务扩张。

也有人担心去杠杆会产生新的风险,确实也出现了一些债务违约,所以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结构性政策,包括定向降准等,但这并不是扭转“信用紧缩”的预期,而是适度注入流动性,在推动出清的过程中不产生新的风险。

第三是居民信心崩塌。和股市一样,当房价上涨到一定程度,居民认为已经太高,开始大规模抛售,产生践踏行为,这种情况其实不会发生,现在中国房价格局最大的标志是:北京、上海等城市停涨甚至回落,北京已经回落了20%左右,只要这几个一线城市不动,其他城市不具备持续暴涨的可能性。

现在的二三线城市是“人口争夺战”导致的结构性供需不平衡问题,当然,目前二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实质上也是一种补涨,在过去房地产黄金10年中,其实成都西安等地的房价涨幅并不大,与其城市实际地位是不符的。像成都这类的城市,要素加速集聚,人口持续流入,是名副其实的中西部第一城市,未来房价涨到北京的50%-60%我认为是正常的,买人口流入地区的房子,我认为是没问题的。

最后来看看贸易战对进出口以及经济的影响,从目前来看,尚未明显受到贸易战的冲击。

全球经济总体仍处于扩张区间,总需求仍然处于高位,所以今年以来,进出口看表现还不错,今年前5个月,进出口总值11.6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8%,目前还没有受到贸易战特别明显的冲击,而且即使发生了贸易战,也有很多方法避规,中国的贸易商有很多办法,国内企业在对待制裁时,一般会采用转口贸易形式,比如阿根廷对中国产的鞋子反倾销,国内的贸易商会将鞋子运到泰国,然后在泰国卸货后取得“产地证”和大使馆的加签,然后再装箱出口到阿根廷,这样就避过了关税。

所以即使美国贸易战打响,因为生产链不可能迅速转移到其他国家,再加上美国物价上涨,会催生转口贸易,而且现在的规则是,转口的钱也是美国人出,因为国内的物价其实也会涨,贸易商还是能赚钱的。

所以,只要外围市场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预计出口不会太差。

我自己对短期的贸易纷争其实不是太担心,中美即使发生贸易战,短期影响其实有限,我要是川普,如果目标是“让美国再次伟大”,绝对不会干杀敌1500,自损1000的事情,可以做最坏的打算,中国是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美国不少领先的企业,包括波音、特斯拉、苹果、通用等等,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中国,如果美国愿意放弃13亿人的市场,那么美国也一定不会再次伟大的,所以即使500亿美元的“斗争”不可避免,但中美还是会控制斗争规模,最终谈判解决,因为无论谁赢,都非朝夕就可以解决,我相信川普很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

我更担心中美在长期战略上的碰撞,美方将我们调整成竞争对手,排在了俄罗斯上面,这意味着可能我们将会与美国在各个领域短兵相接。除了经济之外,未来可能更多会在政治、外交、金融等方面损耗中国,比如南海和台湾,金融与货币等等,这些战略共同作用,可能是未来中国经济的一个重大风险点,要认真研究应对策略。

当然,扩大开放是一个选项,扩大开放就是扩大朋友圈,我倒是觉得关税可以进一步降低,即使按照川普在G7峰会上说各国将关税降到0%,我相信国外产品在国内也很难拼过国内产品,要对自己有信心。另外,暂时不用担心人民币贬值,自从万达被处理好资本都很讲政治了,去年被套的大妈今年也学乖了,汇率这个东西不像股票,只有专业投资者才适合做,中美之间更多是“信心战”,所以大家一定要有信心,信心就是黄金。

做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对于高层来说,当前最关注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就是三大攻坚战,十九大提出的承诺必须兑现,更蓝的天、更绿的水,更幸福的人民,更健康的经济。当然,最近外交也很受关注,可能很快中央在外交方面会有一些大战略方面的出台,大家要密切关注,年底还要召开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大会,我相信会有一大批有力度的政策出来。

总体来看,未来三年我认为不需要太担心经济出现问题,2018-2019年也不会出现周金涛预测的康波周期万劫不复之年、60年当中最差的阶段,虽然经济有一些问题和风险,但总体可控,而且还有很多好的因素,如果一味看空,我想大家一定会踏空。

最后说说对于“发达国家”的理解。

其实,我想,大家不要太迷信“发达国家”这四个字,与其将发达国家作为奋斗目标,不如将“幸福国家”、“积极向上的国家”作为奋斗目标。即使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其实也不意味着你的幸福指数会提升,很多所谓的发达国家其实过的并不好,失业率极高、社会安全系数低,只要让国家一直能保持积极发展,能保持活力和创新,那么就是一个有希望的国家,这比一个“死气沉沉”的所谓的发达国家要好太多!

中华崛起从清末开始喊,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之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但客观的说,中国正前所未有的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崛起的梦想离我们如此之近。回头看看十九大报告里面的提法,我想,这一代领导人一定清晰的认识到,中国复兴在将在他们这一代领导上实现,所以他们有强烈的责任和担当,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责任与担当。

这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