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仁忘恩负义 [血狼原创] [军团联赛] 陈明仁投共是"忘恩负义"吗?
黄埔一期生,绝大多数后来成为了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国军方面,解放战争时黄埔一期生只要还在军中,最次也得给个少将)。在最具传奇色彩的黄埔一期学生中,蒋先云、贺衷寒、陈赓曾并称为“黄埔三杰”(蒋先云在二次北伐时战死于临颍城下,贺衷寒被张国焘借故开除团籍后一心反共,后成为国民党军队的政工体系的负责人,中将。
),但他们当时只在校内闻名,战场上究竟如何还得日后才知。黄埔一期生中虽然将星闪烁,但基本上都是在北伐中才崭露头角的,在北伐前就得以名闻天下的也就只陈明仁一人而已。
1925年10月广州国民政府讨伐陈炯明的惠州之战,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亲自督阵,时任第2师第4团第3连连长的陈明仁身先士卒,高擎连旗,率先冲上惠州城头。
蒋介石在庆功会上”当场任命他为第3营营长,下令号兵吹军号三遍,命全体官兵举枪向陈明仁致敬,并带头呼口号:“向陈明仁看齐!陈明仁起义后,国军方面在写到这段其黄埔军校的光荣史时,很是为难,于是大笔一挥,将陈明仁三字划去,取而代之的是同为黄埔一期生的台湾著名影星秦汉的老爹孙元良。
孙元良成为攻占惠州的英雄不知是否是本人“运动”的结果,不过从其为人(几十年如一日吹嘘自己的辉煌战绩)来看,显然事出有因。
但木秀于林的陈明仁显然成了众人的眼中钉,其后的军旅生涯并不平坦。1933年9月,战功卓著的陈明仁终于升任陆军第80师中将师长,其后他率部参加“围 剿”闽赣边区的红军。因对上司蒋鼎文的作战计划提出不同意见,引起蒋鼎文的忌恨。
被以 “大量吃缺,不服调遣”等罪名免去师长职务,蒋介石将其编入庐山军官训练团学习,让他任第1大队副大队长,后调任陆军第2师(师长黄杰)参谋长。1935年,陈明仁又到陆军大学第十三期“深造”。
1938年6月,坐了多年冷板凳的陈明仁终于得到了一个实缺,出任新组建的预备第2师师长。预备第2师听番号就知道是支烂部队,这支部队原系贵州军阀王家烈的部队,战斗素质极差。长征时中央红军入黔为国民党中央势力进入贵州除去王家烈提供了绝妙良机,当其他军阀消极作战保存实力的时候,王家烈指挥的黔军却傻乎乎的一头冲了上去,结果被打得大败。
黔军对红军作战节节败退之时,国民党中央军不仅未予配合,反趁机于1935年元月6日直取贵阳,实际上控制了贵州局势。
不久,蒋介石正式吞并了贵州,王家烈被派了个中将的闲职。预备第2师就这样从杂牌成了嫡系部队(1938年5月由贵州保安第1、2、3团改编)。 “天子门生”陈明仁上任后抓紧时间对部队进行军事训练。
经过一个月的大练兵,部队战斗力得到显著增强。7月他率部开赴江西九江对日作战。7月23日,日军猛攻鄱阳湖周围中国守军阵地,几个装备良好的正规师溃不成军,一线阵地纷纷陷落。
预备第2师6千官兵以“誓与庐山共存亡”的决心坚守庐山不撤,顽强抗击日军一轮又一轮的进攻,完成了预定作战任务,硬是将一支不入流的杂牌变成了王牌。而作战不力的预备第11师、第128师两个师的番号则被撤消。
但打成了王牌也有苦恼,蒋介石当时决定预备第2师和第四十四师合并,取消了预备第二师的番号,任命陈明仁为第四十四师师长。但素与陈明仁不和的陈诚从中作梗,陈明仁再次被调回军政部坐了冷板凳。不久,何应钦从四川抽调三个补充团成立一个师,交陈明仁指挥,陈明仁要求保留预备第二师番号,这就是新的预备第2师。
之后陈明仁率部移驻湖南,先后兼任芷江、湘潭、株洲、衡阳、衡山、耒阳等地警备司令。1939年秋,移驻湖北松滋、枝江。
1940春,开赴广西参加桂南会战。此战预备第2师与日军激战一个星期之久,率先攻占昆仑关上日军阵地,为国军最后全歼中村正雄旅团立下了首功。此战陈明仁部伤亡七千余人,几乎占到兵员总数的一半,但预备第二师仍死战不退,直到接到上级撤退命令才撤出战场。
桂南会战后蒋介石在柳州召开军事会议,参战各路将领大都因作战不力受到处分,只有陈明仁受到嘉奖。1940年冬,陈明仁率部进驻黔西、川南一带整训,兼任川南清乡司令部司令官。
1941年冬天,奉命开往云南,由于纪律严明,受到国民党中央参谋团和云南行营的嘉许。但不善揣摩上意,只懂带兵打仗的陈明仁很快又丢了官。当时蒋介石到昆明浏览西山风景区,调陈明仁部担任警卫。
这本来是件好事。可蒋介石散步时发现正在修筑工事的陈明仁部下军装破烂不堪(多时未换发新军装了),认为“有损国格”,将陈明仁叫去训斥了一番。陈明仁不服,顶了几句后被赶出了门。不久陈明仁就接到命令,改任第七十一军副军长,又一次失去了兵权。
1944年春,被冷冻多时的陈明仁终于有机会再次率部对日军作战,他以副军长名义指挥第71军从惠通桥、攀枝花渡过怒江,主攻龙陵。经过大小几十次激烈战斗,最终攻占龙陵,日军松井旅团长战败后剖腹自杀。
(陈明仁的老部队预备第二师也参加了松山战斗,但伤亡很大。)战后,陈明仁升任第71军军长。远征军与驻印军在芒友胜利会师后,71军又转入贵州、广西、湖南等地与日军作战。(这期间收复了大片失地,但多是半年或一年前国民党军豫湘桂大溃败时丢失的。)
抗战胜利后,陈明仁指挥的71军驻防上海、无锡一带,一面接受日军投降,收缴日军物资,一方面警卫南京,防止新四军在江南一带扩展势力,威胁到国民政府的心脏地带。随后内战爆发,作为国军王牌的远征军和驻印军被率先送往内战前线东北。
71军刚开始时在东北表现抢眼,多次攻占重要目标,与新一军、新六军等部队携手将林彪指挥的东北民主联军一路赶到了松花江边。但缓过气来的林彪随后便发起了了反击,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中,国军四万余人被歼,这其中就有陈明仁的71军88师和87师大部。
陈明仁在公主岭侥幸脱逃后,将全部精力放在巩固防地四平的城防上。参加过松山战役的陈明仁对日军的严密防御体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守四平他也决心参照日军的工事加以布置。
四平作为军事要地,城防历来较为完备,日军占据期间曾修筑了大量工事,陈明仁对此加以改造利用,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工事网,各工事之间相互连接,又各成一体,环环相扣。在加固工事时,陈明仁还突发奇想,找来了大批黄豆,让人在东北民主联军发起进攻前撒在阵地上,以使戟者无法顺利前行,成为机枪火力的活靶子。
1947年6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在扫清外围残敌后开始向国民党军的战略要地四平发起进攻。
攻城部队由东北民主联军第1、第7纵队全部及第6纵队第17师以及东北民主联军总部预备炮兵5个营组成,由第1 纵队司令员李天佑统一指挥。而四平守军名义为国民党第71军第87、第88师,第13军第54师及保 安团队等共3.
4万余人,其实只有第87师大半建制还算完好,其余部队不过只有个空架子而已。6月14日20时,炮火准备后,东北民主联军发起总攻。陈明仁指挥71军在飞机的支援下拼死抵抗,但东北民主联军仍然在6个小时后从西南角攻破了城防。
但陈明仁的防御工事和黄豆战术显然给东北民主联军的攻城部队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西南角的攻城部队很难向纵深发展,而其他方向的部队在付出惨重伤亡后才在18日突破了西北角,形成两面夹攻之势。
20日夜,民主联军迫近了陈明仁军部所在的大红楼核心工事。陈明仁被卫士们半推半架着离开了军部,转移到路东的预备指挥所。他留下了胞弟71军笔挺特务团团长陈明信镇守军部大楼。陈明信坚守数小时后,被民主联军俘虏。
此时,四平城铁路线以西已全部被民主联军占领,丢失军部的陈明仁把残余部队收缩到道东继续顽抗,逐屋死守,死不投降。所有人都以为最多一天就会全军覆没的71军硬是又坚持了10天,此时郑洞国的53军和孙立人的新一军已经兵临城下。
东北民主联军只能选择撤军。此战东北民主联军伤亡1.3万人,陈明仁部伤亡1.7万人。但从双方攻防力量对比来看,东北民主联军集中10多万主力却没能歼灭仅3万人的71军残军(其中还有不少保安团),这仗确实是输了。
在国民党军败阵连连的情况下,四平之战是解放战争中少有的国军守城范例,一时震动全国。战后国民政府在沈阳召开祝捷大会,陈明仁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并升为第七兵团司令官。打了胜仗的陈明仁并未得意多久。四平战斗后,国民政府组织各国记者去四平战地参观。
有美国人见到巷战工事上有用标有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字样的的面粉、大米垒成的,当即向带队的陈诚提出抗议。一向与陈明仁不和的陈诚趁机勾结国民党辽北省政府主席刘翰东控告发陈明仁纵兵抢粮(刘翰东战前想逃离四平,陈明仁不准,他为此蓄意报复。)。蒋介石听信陈诚一面之词,将陈明仁撤了职,将他调任总统府中将参军的闲职。
打了胜仗却被明升暗降,而常败将军汤恩伯、刘峙、胡宗南等人则是步步高升。如此做法不仅陈明仁想不通,连国军内部也议论纷纷。表面上说是陈明仁不该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字样的面粉、大米垒工事,但如果一旦城破,这些面粉、大米还不都到了共军手里。蒋介石如此处理,自然不得人心,也为之后陈明仁投共埋下了伏笔。蒋介石及国民党当局后来大骂陈明仁忘恩负义,却忘记了陈明仁多次立功,却始终未得重用,反多次遭人暗算的事。
其实陈明仁原本与共产党一向并无来往,四平一战又结下了血海深仇。可当了总统府中将参军后,一是有了时间,二是国内外多有人为此不平,于是“亲共分子”开始频频上门慰问。原来象他这样的统兵大将身边都有军统特务监视,这一削兵权,特务们都跑了,倒给了“亲共分子”们可乘之机。
不过陈明仁当时虽对蒋介石政府不满,倒也未必真想投共,而蒋介石随后的一个命令却把他彻底推向了共产党方面。说来好笑,那对陈明仁本是一件好事,却发在了错误的时间。当时陈明仁已应白崇禧之邀赴武汉就任华中“剿总”副司令兼武汉警备司令部和二十九军军长(还是桂系会做人,蒋介石连自己的学生都拉拢不了。
)。蒋介石的命令是成立第一兵团,陈明仁为兵团司令官,下辖第七十一军、二十九军。1949年2月陈明仁以第一兵团司令官身份率二十九军、七十一军到湖南编训,兵团司令部设在长沙。
第一兵团的任务当时已经很清楚了,就是守住湖南。用湖南人来守湖南是蒋介石的得意之作,所以湖南省主席也是湖南人程潜。但蒋介石就是忘记了一点,保卫家乡守护家园固然可以激励士气,但那只在一致对外反击侵略时有用,内战就差远了,尤其在共产党方面的主帅毛泽东也是湖南人的时候,这一手就注定了是招臭棋。
结果,在国民党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两个湖南老乡陈明仁和程潜为了不做破坏家乡罪魁祸首,不约而同的有了脱离蒋政权、走和平道路的意愿,并最终走到了一起。
在他们看来,身为湖南人的毛泽东也不愿意把在湖南境内大打出手,这就使湖南的和平运动有了在成功的可能。当然,陈明仁所受的不公平待遇对他的投共举动也有很大影响。
(一心效忠的国民党待他不好,共产党却不计前嫌放了他弟弟陈明信。)而长江防线崩溃后,白崇禧亲率桂系及其他军队40多万人入湖南,一方面确实对两人的“投共”的想法构成了威胁,但另一方面,广西人想在湖南打一仗,以此保全广西的说法却不胫而走,这在客观上使湖南人普遍对白崇禧的“客军”不满(历史上,桂军也曾多次“入侵”湖南,所以湖南人对白崇禧等人的厌恶可以说是由来已久的)。
结果白崇禧刚一离开长沙,这边就火速宣布起义。有趣的是,白崇禧本来想回到广西打一仗,借着守卫家乡的名义振作桂军的士气,没想到刚近广西,士兵就纷纷逃亡。他忘记了垓下之战教训。多年在外征战的桂军官兵早已思乡心切,加上对国民党政权早已丧失信心,如何肯再为他卖命?
与陈程两人一样,蒋介石也同样不愿战火波及家乡,所以国民党军在宁波和奉化基本未做抵抗。自己都这么做了,又怎能指责陈明仁忘恩负义?其实这个好学生不过是在照猫画虎而已。
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