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的资料 林巧稚:落入凡间的天使

2019-05-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她是我国现代妇产科医学的奠基人之一;她是一个有着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的人;她终身未婚,却拥有最丰富的爱;她没有子女,却是最富有的母亲.她是东西方文化交融陶冶出的杰出女性,是母亲和婴儿的守护神,被人尊称为"东方圣母".林巧稚的资料 林巧稚:落入凡间的天使谁说女子不如男林巧稚1901年12月31日生于厦门鼓浪屿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林良英是新加坡一所大学的毕业生,从事教学和翻译工作.他思想开明,认为女子也应把她培养成才.林巧稚5岁时,母亲因患子宫癌病故.林巧稚永远不能忘记母亲去世时那极端痛苦的一

她是我国现代妇产科医学的奠基人之一;她是一个有着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的人;她终身未婚,却拥有最丰富的爱;她没有子女,却是最富有的母亲。她是东西方文化交融陶冶出的杰出女性,是母亲和婴儿的守护神,被人尊称为"东方圣母"。

林巧稚的资料 林巧稚:落入凡间的天使

谁说女子不如男

林巧稚1901年12月31日生于厦门鼓浪屿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林良英是新加坡一所大学的毕业生,从事教学和翻译工作。他思想开明,认为女子也应把她培养成才。林巧稚5岁时,母亲因患子宫癌病故。林巧稚永远不能忘记母亲去世时那极端痛苦的一幕,她朦胧地意识到,做女人是多么的不易。7岁那年,她进入蒙学堂,开始了学习生涯。林巧稚从小学习勤奋,在学校是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

林巧稚的资料 林巧稚:落入凡间的天使

林巧稚的童年,正是中国备受欺凌的年代。她的家乡在东南沿海,常能看到外国人高人一等的样子,人之间的不平等给了她强烈刺激。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不甘屈辱的强烈自尊感与她的年龄悄悄地同时生长。

林巧稚的资料 林巧稚:落入凡间的天使

1921年夏,林巧稚到上海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考试时,一个女友突然晕倒了,林巧稚毅然放下未完成的试卷去照顾病人。然而,当她回到考场时,考试时间已过,使她最拿手的英语试卷没有做完,林巧稚只好悻悻地离去,也不对考试结果抱什么希望了。可在发榜之时,她却发现在百里挑一的金榜之上有她的名字!原来,恰是她在考场救人的出色表现,被协和医学院看中,认为她的爱心和沉着具备了一个医生的优良品质。

为了向"妇女不能持刀"的陈腐观念挑战,为了那些苦难中的中国妇女,也为了在无奈中死去的母亲,她选择了当时被许多人所鄙薄的妇产科。协和的淘汰制极其残酷,75分才算及格,一门主课不及格留级,两门不及格除名,绝无补考和商量的余地。

但林巧稚凭着她的苦学和聪慧"生存"下来了,在八年的学习和残酷的淘汰竞争中,林巧稚一直高居榜首,并获得协和象征最高荣誉的文海奖学金,开创了女生获此奖学金的先例。林巧稚以自己的实际结果向世人证明:谁说女子不如男!

不平凡的道路

林巧稚毕业后被聘为协和医院妇产科大夫,成为协和留下的第一位中国女医生。仅仅半年时间,她就以自己出色的表现折服了众多同行和上司,被破格聘为总住院医生,走完了常人需要5年才能走完的路。1932年,林巧稚获得了到英国伦敦医学院和曼彻斯特医学院进修深造的机会。

回国以后,林巧稚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妇产科事业。她解除妇女的痛苦,分享母子的欢乐,忙得连自己的婚姻与家庭都未顾及。1939年,她再次远渡重洋,到美国芝加哥医学院当研究生。1940年回国,不久升任妇产科主任,成为该院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在"协和",就是外国人要想获得这个职位也决非易事。然而,凭着高超的医技和众人皆知的高尚医德,在妇产科主任空缺时,院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中国女医生。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协和医院关闭,林巧稚在北京弄堂小胡同10号租了几间房子,开办私人诊所。以平民大夫身份穿街走巷,在中华民族惨遭蹂躏和杀戮之时,她迎接着民族一个个新生命、新希望的降临。为了给更多贫苦的人治病,林巧稚将门诊费降低到3角,而当时北平妇产科诊所的门诊费都在5角以上。

在那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拎着药箱、身单力薄的女子,到那些漆黑、脏乱、偏僻的小胡同去出诊,她对那些在日寇统治下痛苦挣扎的父老乡亲倾注了一腔热血和一片爱心。抗日战争胜利后,协和医院恢复,林巧稚重回医院任职。从1942年4月开业,到1948年5月协和医院恢复,仅六年时间,这个小诊所里由林巧稚亲自填写的病历就有8887份。

新中国成立后,林巧稚感到欢欣鼓舞,她在短文《打开协和窗户看祖国》中写道:"协和的窗户打开了,竖起了五星红旗……我们为祖国伟大的进步感到光荣骄傲。"她经常带领医务人员深入农村、城镇考察妇女和儿童的疾病。

为了降低我国婴儿死亡率,防治妇女宫颈癌,她撰写了妇幼卫生科普通俗读物《家庭卫生顾问》等书,受到普遍欢迎。为了治疗新生儿溶血症,林巧稚邀集有关专家座谈,终于创造出用脐静脉换血的医疗方法,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播撒爱的天使

林巧稚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她看病从来不分贫富、贵贱、党派、阶级,上至主席夫人、高干子女,下至农妇、罪犯,在解除病痛上一视同仁。她说,"在我心里,大家都是一样的。"有些人穷得付不起医药费、住院费,她也是先安排病人住下,治好病,再请求院方减免,或自己掏钱垫付。

她对实习生说过这样的话:"当一个医生,首先要知道责任重大。产妇或者病人进了医院,就把她的整个生命交给了我们,我们要把她们当成亲姐妹,从每件细微的小事上做起,体贴和关怀她们……"每次查房,她那镇定的目光,温柔的微笑,轻缓的手势和宁静的语调,仿佛是一缕阳光,让紧张的产妇们踏实下来。

她每次拿起听诊器都必定在手掌里暖热后才伸向患者;她每一次病床前的询问,都是对患者的慰藉。正像她说的:"我没有做过母亲,但母亲的事我做得不少。"林巧稚是用伟大的爱心和悲悯的情怀保护拯救着妇女的健康,迎接着一个个小生命的诞生。

有一次,一个女工在检查身体时被诊为子宫肌瘤,并要实施子宫摘除手术,她抱着一线希望找到了林巧稚,希望能发生奇迹。林巧稚重新给她做了认真细致的检查,凭着丰富的经验断定这只是生理瘤,无须摘除子宫,而且还确诊女工已有了一个小宝宝。当女工第二次入院时,林巧稚亲自给她接生。这位女工深情地说:"是林大夫救了我,挽回了我的幸福家庭!"

林巧稚,凭着爱心和高超医技,赢得了千千万万妇女、母亲和儿童的心。在临床上,林巧稚把给妇女生产和护理,变成了一门精湛的艺术,凡经她的手,再难产的产妇,都会化险为夷。她还用极严密的科学方法,治愈了许多妇女的不育症,给那些希望有孩子的家庭带来天伦之乐。她被人们称为救死扶伤的"活菩萨"、带给夫妻幸福的"送子观音"。

林巧稚太过偏爱事业了,以至于没有时间和精力为自己的个人幸福考虑。她在产房里度过了50多个春秋,亲手迎接了5万多个小生命来到人间。这个不曾做过母亲的伟大女性被人们尊称为"万婴之母"。虽然她没有自己的儿女,但她是最伟大的母亲。百姓为了感谢她的恩情,把林巧稚接产出生的孩子起名为"念林"、"爱林"、"敬林"、"仰林",以示对林巧稚的永久纪念。

生命使者魂归故里

林巧稚晚年病魔缠身,但她很少休息,仍在家里修改、审订《妇科肿瘤》一书,这是她一生的实践总结。就在她去世的前一天,她还在医院的病房里,一连接生了6个婴儿。1983年4月22日,弥留中的林巧稚突然喊:"拿产钳来!

快!……好,出来了,真好……"走完了82年勤奋人生之后,她在微笑中找到了自己的天堂。闻讯赶来哀悼的人络绎不绝:她的挚友,她的同事,她的学生,她诊治过的患者,日理万机的中央领导同志。

追悼会遗像两旁垂下4.5米高的幛联,上面写着:"创妇产事业,拓道、奠基、宏图、奋斗、奉献九窍丹心,春蚕丝吐尽,静悄悄长眠去;谋母儿健康,救死、扶伤、党业、民生,笑染千万白发,蜡炬泪成灰,光熠熠照人间"。60个字反映了她60余年的工作和她的业绩,以及后人对她的敬仰之情。

林巧稚留下遗嘱:平生积蓄3万元捐献给首都医院幼儿园、托儿所;遗体捐献给医院作医学研究用;骨灰洒在故乡鼓浪屿周围的海面上。为了纪念林巧稚,厦门市人民政府和鼓浪屿区政府于1984年在鼓浪屿黄金地段建造了取名"毓园"的林巧稚纪念馆。

1990年10月,在林巧稚辞世7周年之际,邮电部发行以她为题材的纪念邮票,卫生部还为此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纪念大会,这在中国邮政史上是不多见的。邮票画面上,林巧稚身穿白大褂,项上挂着听诊器,点明了她医生的身份;肖像面部通过明暗关系强调出的那种光明感,象征着她对人类未来的美好希望;那精心描绘出的慈祥、乐观的笑靥,代表着她爱人胜过爱己的崇高医德;背景中那幅胎儿将产图,蕴含着对这位"生命使者"的真挚赞誉。

林巧稚能获此殊荣,不仅因其医术高超,更主要的是她医德高尚,她为患者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2009年9月14日,林巧稚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