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跃欲试与蠢蠢欲动 国内机构跃跃欲试 艺术银行探路前行

2019-03-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艺术银行的出现,是整个艺术品市场转型的需要.伴随市场降温,大批实力不强的画廊关门歇业,艺术品参与各方只能转型.作为共享经济的本土化尝试,艺术银行可以实现基于陌生人之间对物品使用权的转移,也为艺术品市场发展打开了新的视角--跃跃欲试与蠢蠢欲动 国内机构跃跃欲试 艺术银行探路前行自从艺术与资本联合,艺术市场便换了天地.近几年屡创天价的艺术品背后,都隐现着资本的身影.经历了前些年的突飞猛进之后,艺术品市场已逐渐理性回归.从最初二级拍卖市场的炒作到后来的艺术品融资和租赁,再到新近出现的艺术银行,资本与艺

艺术银行的出现,是整个艺术品市场转型的需要。伴随市场降温,大批实力不强的画廊关门歇业,艺术品参与各方只能转型。作为共享经济的本土化尝试,艺术银行可以实现基于陌生人之间对物品使用权的转移,也为艺术品市场发展打开了新的视角——

跃跃欲试与蠢蠢欲动 国内机构跃跃欲试 艺术银行探路前行

自从艺术与资本联合,艺术市场便换了天地。近几年屡创天价的艺术品背后,都隐现着资本的身影。经历了前些年的突飞猛进之后,艺术品市场已逐渐理性回归。从最初二级拍卖市场的炒作到后来的艺术品融资和租赁,再到新近出现的艺术银行,资本与艺术的融合已经告别了最初简单粗暴式的合作,变得更加精细化。与此同时,资本催生的共享经济发展热潮也为艺术品市场发展打开了全新的视角。

跃跃欲试与蠢蠢欲动 国内机构跃跃欲试 艺术银行探路前行

缘起——

谋求商业新模式

什么是艺术银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隽表示,艺术银行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机构针对高净值人群开展的艺术品财富管理业务,如资产配置、慈善捐赠、代际传承等;二是艺术品租赁模式,通常是由有关机构购买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将作品租赁给政府机关、企业机构、个人等用于庆典活动、陈列装饰、环境布置等,从而扶持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和发展。

跃跃欲试与蠢蠢欲动 国内机构跃跃欲试 艺术银行探路前行

从上述定义不难发现,艺术银行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银行。第一种模式主要是利用艺术品的升值空间来进行资产的保值增值,第二种模式则更类似于艺术租赁。

在业内看来,第一种模式在国内其实已经运作了较长时间,相关业务也较为成熟。第二种模式则是第一种模式的延伸,只不过投资对象从二级市场溯源到一级市场。

艺术品市场之所以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是整个市场转型的需要。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认为,目前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瓶颈期:一是艺术品市场规模进入平台期;二是对艺术品市场的治理徘徊不前;三是艺术品市场对系统内存在的问题短期内无能为力等。这些问题都迫使整个行业必须突破原有发展定式,去寻找新的发展动力。

艺术银行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被引入国内。根据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去年三季度发布的《中国艺术品资产化及艺术财富管理年度研究报告(2017)》估算,2017年我国艺术财富管理的规模估计为558亿元,比2016年增长26.5%。由此也可以看出,虽然艺术品市场发展进入瓶颈期,但是对艺术品投资的需求并没有减弱,反而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增长。这也是艺术银行在国内一出现就受到各方期待的一个重要原因。

探路——

打通产业上下游

曾经在2009年前后去过北京798艺术区的人,最近若再去一趟,心中都会有些莫名的失落。走遍整个艺术区,不仅人流较少,许多之前名噪一时的画廊、特色鲜明的商铺也都大门紧闭。

798艺术区是整个艺术品市场的缩影。与前些年的热闹喧嚣相比,目前国内的艺术品市场显得有些沉寂。为了打破这种沉寂,不少机构开始尝试新的“玩法”。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北文中心”)近年来尝试以租赁等多种方式为企业机构提供艺术银行一站式解决方案。

根据公开资料,去年在中国人保集团总部陈列展出的包括徐冰、苏新平、隋建国、张广慧等十余位知名当代艺术家的22件作品,类型涉及油画、版画、雕塑等,就是北文中心艺术银行的一次成功探索。

这种模式有些类似之前画廊的展览业务,只不过由更有实力的机构来做,机构成为对接上下游的一个平台。据北文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其艺术银行业务已有艺术品租赁、艺术品交易、艺术品投资三大模块,通过把艺术品租赁到企业或机构的公共空间,既是租赁也是展示,同时通过进行线上线下艺术品销售的产业模式激活艺术品市场。

据悉,日前北文中心已与华夏银行签署合约,双方就艺术银行、文投汇等相关业务达成了100亿元授信的银企合作协议。

银企成功对接带来了示范效应,新的业务模式也逐渐获得业内认可。随后,北文中心连续拿下多个合约,如去年9月顺利与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对接艺术银行合作业务,去年10月与巴黎高等文化艺术管理学院及法国当代艺术家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随后携艺术家作品走入3W Coffice空间、万科万创汇等。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艺术品市场在共享经济大潮下的一次有益尝试。艺术品租赁业务原本属于画廊的业务范畴,但伴随市场降温,大批实力不强的画廊关门歇业,艺术品参与各方只能转型。作为共享经济的本土化尝试,艺术银行可以实现基于陌生人之间对物品使用权的转移,也为艺术品市场发展打开了新的视角。公开报道显示,目前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均相继成立了以艺术品租赁业务为主的艺术银行。

发展——

整合资源是关键

虽然艺术银行在商业模式上的探索得到了业内外一致认可,但要大规模推广,尚需时日。

据了解,目前国外现有的艺术银行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公益性质。虽然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艺术银行经过长达数十年的运营最终实现了盈利,但与相关政府部门直接资金支持、当地艺术消费习惯、美术教育和规范的艺术资产评估体系等密切相关。

目前国内艺术银行的商业模式也刚刚起步。北文中心艺术银行负责人表示,“搭好平台只是开始,关键要实现产业链各个环节资源的有效整合。”在黄隽看来,艺术品租赁的市场主要在机构,通过定期化、专业化、定制化和批量化供给,搭建机构、艺术家和作品的信息和交流互动,持续推动艺术教育,丰富艺术银行的产品线和服务链,实现艺术银行、艺术家和租赁机构三方多赢,才能逐步形成较好的商业模式。

曾有学者对艺术品市场进行调查后认为,与汽车和房子的租赁相比,艺术品租赁市场需求量不高,不足以支撑价格昂贵的艺术品。因此,目前被租赁的都是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也许具备升值空间,但必须价格合适,这样租金才能覆盖前期的成本。

黄隽认为,未来艺术银行的发展有几点需要关注:一是要培育和创造市场需求,艺术消费需求决定了艺术银行是否能够生存和发展。二是需要简化租赁手续,客户大多不愿意承担艺术品损坏、偷盗等责任,与艺术租赁相配套的艺术品保险、评估和转售等机制还需完善。

三是应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扶持。文化消费有助于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和修养,境外大多数艺术品租金可以实现税前列支或者享受退税优惠和补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机构和个人租借和定期更新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