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华二胡名曲欣赏 刘天华及其十大二胡名曲

2018-12-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摘要:刘天华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的奠基者,开拓者,他对中国民族音乐所作的贡献是前无古人的,80多年前,他就提出了让中国音乐和世界音乐并驾齐驱的理念,他也是把中国乐器引入高等学府进行教授的第一人,他创作的十大乐曲立足民间,又借鉴西洋音乐,在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刘天华二胡名曲欣赏 刘天华及其十大二胡名曲在此我找了一些关于刘天华的个人资料及对其十大二胡名曲的一些简单评价.虽然这些不是我自己写的,但在找资料的过程中使我对刘天华有了一点更全面的了解.关键词:刘天华  二胡  十大名曲刘天华二胡名曲

摘要:刘天华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的奠基者,开拓者,他对中国民族音乐所作的贡献是前无古人的,80多年前,他就提出了让中国音乐和世界音乐并驾齐驱的理念,他也是把中国乐器引入高等学府进行教授的第一人,他创作的十大乐曲立足民间,又借鉴西洋音乐,在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刘天华二胡名曲欣赏 刘天华及其十大二胡名曲

在此我找了一些关于刘天华的个人资料及对其十大二胡名曲的一些简单评价。虽然这些不是我自己写的,但在找资料的过程中使我对刘天华有了一点更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刘天华  二胡  十大名曲

刘天华二胡名曲欣赏 刘天华及其十大二胡名曲

一、刘天华简介

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国乐一代宗师,“中西兼擅,理艺并长、而又会通其间”的中国优秀的民族器乐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父刘宝珊是个寒士。系刘半农之弟,刘北茂之兄。

刘天华的父亲刘宝珊重视教育,在家乡曾与人合办过一所小学。

刘天华二胡名曲欣赏 刘天华及其十大二胡名曲

刘天华1909年考入常州中学,业余参加学校军乐队,学吹号及军笛。1911年的辛亥革命,刘天华回到江阴参加“反满青年团”军乐队,1914年先后在江阴、常州中学教音乐。1915年父亲逝世,自已又失业,患病,仍自学二胡,处女作二胡曲《病中吟》便是此时创作。

第二年被江苏省立五中聘为音乐教员,并在该校组织了丝竹部和军乐部两支乐队,在这段期间,他专心于向江南民间音乐家周少梅学习二胡,向沈肇洲学习崇明派琵琶。甚至利用暑期跑到河南向高人学习古琴,沿途还一路寻访民间艺人,采集各处民间音乐。

1921年,刘天华到上海参加“开明剧社”乐队,在江阴组织“国乐研究会”,自1922年起,刘天华先后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北京女子高师和国立艺专音乐系科的二胡、琵琶、小提琴教授,他的学生有曹安和、王君仪、韩权华、萧伯青、吴伯超等。

在任教之间,他还跟随俄籍教授托诺夫学习小提琴,同时悉心钻研西洋音乐理论。另外,他常将街头卖唱艺人请入家中记录他们演唱、演奏的曲谱并给予报酬,留下《佛曲谱》和《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两部遗稿。

1932年5月底,他在北京天桥搜集锣鼓谱不幸染上猩红热,于6月8日去世。

二、艺术成就

刘天华在教学之余学习小提琴和西洋作曲理论,并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吸收西洋音乐和演奏技巧,在民族器乐创作和演奏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刘天华选择二胡作为改革国乐的突破口,借鉴了小提琴的大段落颤弓等技法和西洋器乐创作手法,融合了琵琶的轮指按音、古琴的泛音演奏等技巧,并确立和运用了多把位演奏法。所有这些,使二胡从乐曲到演奏上都增添了艺术表现的深刻性,从而使这件古代并不受人重视的民间乐器变成近代专业独奏乐器,成为中国民乐的主角与代表,因而刘天华被视为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基人。

  刘天华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当刘天华逝世时,在纪念会上有人用这十大二胡名曲标题的首位字联成过一幅便于记忆又颇有意境的挽联:“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

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一首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编有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十五首琵琶练习曲,还整理了崇明派传统琵琶曲十二首,其中他改编的《飞花点翠》于1928年由高亭唱片公司录制唱片,现已成为琵琶经典乐曲。

上述名曲除了《病中吟》是1918年创作并流传的外,其余都是在1926年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艺术专科学校3所大学教授二胡、琵琶期间,以及1927年8月,在蔡元培、萧友梅、赵元任等人支持下创办“国乐改进社”之后,或创作、或修改定稿后得以广为流传的,至今仍是每个二胡学习者的必修习经典。

刘天华也是第一个采用近代记谱法编辑了京戏曲谱《梅兰芳歌曲谱》,此外,他筹组了“国乐改进社”,编辑出版《音乐杂志》,均在社会上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其它还有未完成的《佛曲谱》、《安次县吵子会乐谱》及其一些写作及翻译文章等。

三、十大二胡名曲

1、领略月色 感悟人生——《月夜》

这里没有春花秋月的绚丽美景,也没有花前月下的温馨柔情;不象是喜逢佳节,团聚、欢庆,也不是对月伤感或思乡、思亲。      在一个月白风清、万籁俱寂的夜晚,作者沐浴着如水的月光,时而吟哦赞赏,时而思绪涌动。

大自然如此慷慨无私,一视同仁,让普天下的人们皆可以充分享用!遥望天际,又是那么空旷深远,不可思议,不免使人感到几分惆怅。但总的说,心情还是愉悦的。置身在这样一幅清丽淡雅的水墨画中,怎不叫人如痴似醉呢!

2、 理想境界 奇妙乐园——《空山鸟语》

《空山鸟语》没有过份追求自然界音响的逼真度,也不是单纯的技巧炫耀,主要是表达人的感情。乐曲的引子徐徐而起,把人带到这样一个境地:深山幽谷,密林荆丛,一片尚未遭受人欲侵扰的清静世界。在这里,各种各样不知名的鸟儿无忧无虑,尽情欢叫。独处者引颈长鸣,扑楞楞腾空而起;合群体彼呼此应,声啾啾嬉戏亲呢。一阵子喧闹,一阵子寂静;静中似闻鸟鸣声,有声更显山中静。 

3、忧心忡忡 悲情忿忿——《悲歌》

大凡悲歌之类,往往情绪压抑怨愤,音调哀愁低沉。有的呼天抢地痛不欲生,有的欲哭无泪难以名状。但此曲却非一般,它不是个人或家庭遭受什么不幸的「小悲小哀」,而是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充满关切的「大悲大愤」,是刘天华内心情感强烈表露的产物。

颇有点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大夫写「离骚」的心情,又有点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仰天长啸的激愤。其气势和震撼力,自然不能和两位古人的作品相比,这或许是五四前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弱点和刘天华本人经历的局限性所致吧! 

4、即兴舒怀 偶成精品——《良宵》

此曲是描绘群体聚会的欢乐气氛,在二胡的最佳音域内,尽情抒怀,发挥得淋漓尽致。但这种欢乐是中国知识分子沙龙式的欢乐,没有振耳欲聋的爆竹,也没有觥筹交错的宴席。有的是志同道合者温文尔雅地互相祝福,满怀希望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5、 抑郁无奈 闲散空旷——《闲居吟》

《闲居吟》是刘天华二胡曲中两首大曲之一,篇幅较长。全曲分五段,第一、三、五段与二、四两段形成对比,是复合型的二部曲式。「闲居吟」的「闲」,不是有闲阶级百无聊赖的「闲」,不是社会寄生虫无所事事的「闲」。如果把这种悠闲批判为逃避斗争,脱离现实,那显然是失之偏颇,过于苛求了。这不仅仅是他本人心情的写照,也反映了一部分知识分子基本心态的一个方面:容易满足现状,自喜自乐,悠闲自得。  

6、苦中寻乐 苦乐交融——《苦闷之讴》

此曲又名「苦中乐」,倒是道出了曲情,原来「苦闷之讴」并非讴歌苦闷之意,而是一首关于苦闷的歌,确切地说,一首苦乐交融的歌。既是苦中之乐,当然不是欢欣鼓舞,兴高采烈的狂乐,而只能是一种有条件的、爱节制的,甚至是让人笑不出来的「乐」。整首乐曲结构完整而匀称,前有引子,后有尾声,中间四个乐段标记分明,乐段之间环扣式相连。基本上是同一主题的变奏,但又各具特色。

7、别出心裁 独辟蹊径——《独弦操》

《独弦操》又名《忧心曲》,如果说前一曲名只表示一种演奏的形式,那末,后一标题则明白告诉我们,作者通过这种独特的演奏的形式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绪。「独弦操」是专为一根弦而创作的。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是艺术创作的可贵之举。刘天华作此独弦乐曲,当然是对二胡演奏技巧的拓展和创新,但决不是无的放矢,为技巧而技巧。

8、以病喻情 忧国忧民——《病中吟》

此曲是刘天华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病中吟」三字,顾名思义应是病中的呻吟,但这里的「病」,与其说是生理上、身体上的病,不如说是上、思绪上的病更为妥切。 曲一名「安适」,又名「胡适」,似乎是在问:茫茫人生,何处才能有「舒适」?正是:以病喻情,并非无病呻吟;心病为大,大至忧国忧民。 

9、中西溶合 推陈出新——《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原是一种词牌,为北宋词人周邦彦所创,原意是描绘帝王将相之家的歌舞场景,具有优雅、辉煌的气派,表现奢华、靡丽的风尚。刘天华用此曲名,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风格和旧词牌迥然不同。在曲式上,他采用了三拍子的华尔兹节奏,这却是外来形式。在这里,刘天华又一次将继承和借鉴相结合,进行溶化,创造出一种二胡的新风格。

10、憧憬未来 向往光明——《光明行》

这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铿锵有力,气势豪迈,节奏富有弹性。刘天华创作此曲时曾说:“因外国人都谓我国音乐萎靡不振,故作此曲以证其误”。在这首曲中,他借鉴了西洋音乐的进行曲曲式和转调手法,但音调风格仍然完全保持了民族音乐的语言特色,并在技法上创新立异地把小提琴跳弓、颤弓用到二胡上。调性明亮,音区的递换也极富色彩。

其中我比较喜欢《病中吟》这曲。听二胡本来就很忧伤,又参进了箫声,穿透心灵的忧伤仿佛不是从二胡里声波涤荡出来,而是从箫孔一点一点渗透到你的骨髓里,此刻,夜的天籁更增人的落寞和惆怅,刘天华是在丧父,失业,病中创作了他的二胡处女作《病中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