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彬近况 专访青年舞蹈家王亚彬
2003年的王亚彬只有19岁,刚刚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她对外面的世界还有些茫然,在北京文化人组织的聚会上,她根本插不上话,从2003年到今年,她从事过的工作有演员、舞蹈替身、主持人等等。
对于一个19岁时还对外面社会一无所知的小姑娘来说,王亚彬如今的成就诠释了其作为"率先文化起来的中国人"在文化实践中,积淀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她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舞蹈演出品牌"亚彬和她的朋友们",她也不再满足于在象牙之塔构建自己的"文化事业",而是正在以自己的努力,试图将文化给予其的厚重"文化自信"传递给更多的人。
她正在试图将年轻人从电视机、视频网站前拉回剧场,所有文化实践的终结目的都是,期翼观众能通过近距离感受真实的舞蹈之美,从文化中汲取超越我们这个浮躁年代的安宁和温暖。
在王亚彬身上,我们看到了文化自觉和艺术实践对于一位年轻艺术家的成长的切实影响。
人物简介:
王亚彬,生于1984,新生代青年舞蹈家,九岁考入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十九岁从北舞毕业并留校,2003年与张艺谋导演合作担当电影《十面埋伏》舞蹈设计及舞蹈替身工作,在电视剧《乡村爱情》中饰演王小蒙,近来来致力于"亚彬和她的朋友们"舞蹈品牌演出的创作和推广工作,演出集合了一批国内外优秀舞蹈主创人员和舞者,致力于打造成舞蹈界的"品牌名片","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第三季《守望》将于2011年11月17、18、19号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
半月谈网对话王亚彬
"人生嘛,就像是在寻找的一个过程"
半月谈网:"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系列舞蹈已经出第三季了,11月17日将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了。从小剧场走入大舞台,第三季演出会带给观众哪些不一样的变化呢?
王亚彬:《守望》(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第三季)演出共分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差不多都是三十分钟的时长。
第一个部分是我们去年表演过的一个微型舞剧叫做《寻》。去年只演了两场,大家对这个作品的口碑都比较好,而且很多人在前两场当中都没看上,同志们的呼声比较高,很想再看下这个作品,今年做了些复排和修改。我觉得这个作品也是比较励志的那种,因为它叫《寻》,寻找的"寻",你可以往大了想,是人生目标或者是怎样;往小了,对于普通人来讲,你可能在找路,可能是在找联系方式,可能是在找一件衣服或者是怎样。
人生嘛,我觉得就像是在寻找的一个过程当中进行的,不断地有既定的目标,所以这个作为演出的第一个部分,作为我们的开场。当然中间有很多有意思的情节在,这儿就不说了,到时候大家去看吧。
第二部分基本上是独舞和双人舞。我自己在第二部分承担三个舞剧的表演,它们都是独立的,但在每个独立作品当中的串联,我们都是精心安排的,让大家不会觉得是这个作品结束了,下个作品开始了。可能每个作品在衔接的过程中都会处理得非常好,起承转合,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独立的作品,但实际每个作品大方向上,都是对情感的一种独立表达,所以从表达的具体的内容上来看,第二部分的作品,虽然是单独的作品,但是还是比较统一的。
第三部分我们邀请了美国编导马克汉姆和他的12人舞作品《This land is our land》。他在11月初来北京,做一个中国式的本土化排练,背景音乐都是中国本土的流行音乐。这个作品我去年在国外看过,是非常有创意的作品,它的形式可能是极简的,但表达出来的内涵非常深刻。
这个节目作品很生动,属于看完了不会立刻鼓掌的那种,但会是静静地在那里呆上三五秒钟,反应过来才会鼓掌。可能跟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有关,美国演员,见个面,耸个肩,很多时候他们比较活跃,和我们中国演员很不一样。
在这台节目中既有国内的编舞家和舞者,也体现了国内舞蹈艺术发展近况。之所以请美国编导,因为他在美国属于比较流行的编导,也比较著名,很多人都会上他的编导课和技术课,他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际水平,所以今年来看我们演出的时候,不仅可以看到国内舞蹈发展的一个发展,还可以看到国际上完全不同风格舞蹈的体现,从视觉审美上呈现出来一种多元趋势。
半月谈网:外国编导与中国元素是否会产生某种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