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庄园主人 中国林州刘氏庄园
为加强对古村落的保护,维护古村落传统风貌,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近日,刘氏古庄园所在地的石阵村村支两委启动刘氏古庄园抢救保护与发展工程。村支两委通过自筹资金等方式,用先期筹得的50万元对刘氏古庄园的议事厅、绣楼进行维修与恢复。
刘氏庄园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4198平方米,房屋200多间,是我市现存面积较大的一处清代建筑群。庄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后经嘉庆二十三年、道光五年及民国十二年3次增修,虽然时间跨度大,却保持了统一的建筑风格,庄园内以四合院九门相照建筑布局为主。
8月5日上午,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记者来到了五龙镇石阵村卧羊山下的刘氏古庄园遗址一探究竟。
走在村子里,你时刻会感受到历史的厚重。石阵村悠久的历史,上溯可到战国时期赵国在此驻兵交战,近代有刘氏家族的繁荣兴旺留下来的刘氏庄园。现在村内约有六千多口人。
走进庄园正门,东西街慢坡而上,分级3个平台,街北是庄园的3个主要院落,九门相照。在古庄园的中院内的修复施工现场,项目负责人刘启根正在指挥施工,数名工人在紧张作业,有的对腐朽木梁进行清理,有的对断壁残墙进行修补。
据刘启根介绍,刘氏庄园现存土木结构三层楼房一栋,四合院20多个,其中主院10个。现存较完整的4个大院,从西向东,随地势步步升高,形成相互关联,又自成一体的建筑群。其中,中院建筑大方、牢固,后有花园,前有殿堂、过厅,规模宏大,是刘氏庄园的轴心所在,为嘉庆二十三年所建。
进南门两侧,有两处院落,东台阶下北拐,顶端为北门。台阶上东门外,北面是占地16亩的花园和一所私塾学堂。再往北是豪华的八角楼,是刘家的客房,可分等级招待各类客人。
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是东院的堂楼(亦称绣楼),五间三层,东西长约16米,南北宽7米,每层均为四梁八柱,屋顶为蓝色板瓦瓦顶,五脊六兽,别具一格。二层前面有5个小窗,后面有3个小窗。三层正面为敞开式,明檐,明柱,后有3个八角窗。
根据刘启根的描述,看着一些残留下来的房舍和基座均为砖木石结构,有的配房镶门镶窗,有的带阁楼。过厅门柱都为方形石质,台阶连续抱鼓石裙边,正脊有小型正吻,垂脊有戗兽向外撇,显示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似乎房上的每一块砖瓦、每一根木头都在见证着当年的繁荣和历史的兴衰,透露出昔日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据了解,石阵刘氏从清朝康熙至咸丰年间,共出过26位太学生、5位禀贡生、6位举人、1名进士、4位知县、3位州同、1位内阁中书。如今,官员干部、专家学者、大学教授也是人才辈出。刘氏家族倡导“要想富,出人物。
勤俭是立身之本,耕读是保家之基,立其身正其言,交友与德与贤”的古训。家中办有私塾学堂,从外地请来名师,家中子女不出门,就培养到秀才或举人。这与其归功于刘氏庄园是一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不如说得益于刘氏历代人尊师重教的传世家风。
刘启根说:“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官不过三世。这种说法并没有在刘氏家族得到印证。因为刘氏家族的辉煌并非一朝一夕创造,而是数代人不断积累共同努力的结果。刘氏家族靠着俭朴治家,忠厚处世,勤劳致富的家风,才实现了由农及商,商优而仕的华丽转身。”
据传,刘家人从石阵村到北京城去,沿途都不用住别人的店铺。“老毡帽”刘震峰的曾祖父刘文光时,由于财源广进,刘家土地达到140余顷,管房(保存粮食的仓库)30多处。到刘震峰和刘际昌父子时,刘氏家族商富官达,达辉煌的顶峰。
在当地,“老毡帽”“小毡帽”的传奇故事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老毡帽”刘震峰经商致富后,曾任南阳新野县训导、座补直隶光州县训导、中宪大夫、山西候补知府等,但生活简朴,谦恭礼让。灾荒年间,辟园构室,让无家可归者居住,设厂煮粥,救济灾民,病则医之,死则葬之,是当时著名的慈善家。
而刘震峰之子“小毡帽”刘际昌,在山西汾阳府做官,为沿途不用踩别人家的地边,从家到他做官的汾阳府沿线都是他家的产业。
从他家的先人起,回家乡不坐轿、不骑马、不穿官服,穿布衣,善戴一顶毡帽,待人随和友善,在当地有很好的口碑。家乡人不便直呼其名,便亲昵地称之为“小毡帽”,为了区分便把刘际昌的父亲刘震峰称为“老毡帽”了。
日月交替,时光流逝,刘家庄园历尽沧桑。旧时王相府,化作百姓屋。到了上世纪40年代,庄园被分给了普通农民,很多有艺术、美学价值的建筑被人为破坏。在这以后的几十年里,自然风雨侵蚀和人为的损毁,使庄园部分建筑面目全非。
当年刘家大院的繁华景象只能凭人口口相传再加上自己的意会了,留下来的只不过是刻着精美花雕的石头和砖块。在一个院子里,我们看到房子还是原来的老房子,但内部都进行了现代的装修,里外差别很大,屋里的现代化设施和屋外院子里的古色古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今,除东院、中院和西院保存相对完整外,雄伟庄严的围墙不见踪影,东花园被辟为耕地,后花园变成了宅基地,其他院落的房子多半破败不堪,八角楼面临倒塌,东、西厢房摇摇欲坠,八角楼外院东厢房早已归于尘土,维修保护迫在眉睫。
刘启根说,这里的规模并不比乔家大院小,只是这里没有后人保留,它的传说也没有大师写成小说,如果不进行抢救保护,“小毡帽”的事迹传说、古庄院的古建只能一代一代的“缩水”,最后可能连一片石头也不会留下。于是今年6月在政府主导下,由村支两委牵头成立了“石阵刘氏古庄园抢救保护与发展领导小组”,正式开始了维修恢复工作。
“我们先后到安阳马氏庄园、山西乔家大院、平遥古城等地进行观摩学习,通过总结,借鉴其先进经验,对刘氏古庄园抢救保护与发展工程分成三个阶段。目前已筹得首期启动资金50万元。”在中院恢复修建的现场,刘启根告诉记者,第一阶段是对濒危古建筑制订抢救保护方案,以现危房(议事厅、绣楼)维修与恢复为主,以倒塌的八角楼及相关古迹修复收集为辅,迅速开展抢救保护工作。
第二阶段依托市级文化部门,聘请专业的文物保护机构对刘氏古庄园作出近期、中长期的远景规划,为长期保护开发奠定基础。
以古庄园大门为中轴线,以现存古建筑(西门楼、东字堂)为左右两翼,结合本村文化广场、古庙宇、现有道路以及古庄园周边建筑等进行合理布局。第三阶段通过对古庄园建筑遗址的清理、调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深入走访刘氏后裔等方式,将相关文物进行收集整理,统一存放,使文物切实得到保护,为刘氏古庄园文物展览馆建设奠定基础。
“项目正在逐步进行实施。”刘启根说,项目建成后,刘氏古庄园将成为全国较大的以清代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区,集刘氏家风宣传及游、娱为一体的品牌旅游景区和影视拍摄基地。在我市形成北部红色红旗渠精神游,西部绿色太行山大峡谷生态游、蓝色滑翔运动游和南部清代文化特色游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