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长荣人生路 “文化长者谈人生”系列讲座正式启动 京剧大师尚长荣讲人生、展绝活
4月11日下午,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共同举办的“文化长者谈人生”系列高校巡讲活动在北京大学拉开序幕。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来到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秋林报告厅,为同学们做了题为“激活传统 融入时代——戏曲演员的思考与实践”的讲座。出席本场讲座的有中央文明办协调组副组长涂更新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的相关领导,讲座由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河主持。
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的尚长荣先生是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的第三子,当代久负盛名的净角艺术家,也是中国戏剧梅花大奖的首位获得者,曾两次荣获五一奖章。多年来,他不断求新求变,长期活跃在京剧表演舞台上,用丰富的艺术实践和丰硕的成果推动了京剧艺术的发展。
来到北大,尚先生丝毫没有“文化长者”的架子,而是非常谦虚而亲切地畅谈人生,介绍京剧艺术。他用东汉张衡的一首诗与北大精英共勉:“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谈到自己的人生之路,尚长荣有着太多的感慨。出生在梨园世家的他走过的并不是一条铺满了鲜花和掌声的康庄大道。经历过旧中国歧视戏子的情景,他深知演艺谋生之路的艰辛,无异于“捧着金饭碗讨饭”。
新中国成立后,是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尊重重燃起他们对京剧艺术的热爱,是“群众演员”这个温暖的称呼唤起了他们对京剧表演的信心。从十岁正式拜师学京剧花脸开始,尚先生一直庆幸自己有幸在新中国的舞台上学习和演绎。
人生总是充满不可预知的变数。经过了青春期变声的关卡,经过了苦练基本功的辛劳,26岁的他又遭遇人生不幸。等到十年的风雨过去,嗓子早已因为岁月的侵蚀失去了原来的风采。于是他每天早上五点起床,骑着自行车到很远的地方喊嗓子。
“就当我第二次变声好了,我有决心有信心把失去的时间找回来。”尚长荣先生对人生的困境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的态度。这场灾难也让他懂得了世态炎凉和苦辣酸甜,知道了如何演绎人生,获得了表演的激情。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电波再次把他的声音传向祖国各地的时候,那是一种艺术生命的再生的感动。
交流活动中,尚长荣在向大家展开了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的同时,还带来了生动精彩的京剧绝活。在介绍京剧艺术的形成和生旦净丑各个行当的特点时,他现场表演了京剧中的唱腔、念白、走姿、坐姿、睡姿等,又为同学们表演了一段京剧唱段,赢得了阵阵掌声和叫好。
对于京剧艺术的普及和发展,尚长荣先生也有自己的看法。“面临时代的挑战,传统的剧目与近现代新编的剧目应该多赢。传统是根,先辈求索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但传统的等号不是陈旧,我们的思路理念应该来源于时代。”尚先生一直强调着创新的重要性。“要用一种新的理念去对待它,在新上下功夫。即使是传统剧也要精排精演,推动创新。京剧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去粗存精的发展史。”
尚先生希望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戏剧人要耐得住疲劳和寂寞。“戏剧人不是苦行僧,但推动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只有苦作舟。”尚先生强调,“我们要反对大京剧主义,京剧是融汇很多古老的优秀剧种达到的较高境界,自我膨胀没有好处,但也要反对浅薄的恶性改造。”
演讲结束后,尚长荣先生与北大学生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尚先生对京剧进校园活动的前景充满信心,他指出,京剧艺术不是一种夕阳艺术,而是永远属于青年的。同时,对于目前表面化快餐化的“国学热”,尚先生表示既是机遇也是困境:“我们需要补课的很多,但要扎实平衡地推动,不要矫枉过正。”
杨河副书记对尚长荣的精彩演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讲座不仅讲述了尚先生个人的成长过程,也展现了京剧的魅力。让大家对有“东方歌剧”之称的京剧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艺术和人生的关系有了更好的体察。他说:“‘文化长者谈人生’活动系列讲座,是陶冶道德情操、丰富艺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的一次有益实践,有助于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活动的最后,学工部部长马化祥向尚长荣先生赠送纪念品,尚先生也回赠以珍贵的戏曲演出DVD和其父尚小云先生的百年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