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开示抑郁症 济群法师夏令营开示:佛法如何解决心理问题

2019-01-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核心提示:济群法师,现任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沩仰宗第十代传人.下文为他在第十五届夏令营的开示:大家下午好!非常有幸来参加这次的"生活禅夏令营",我们这次夏令营的主题是"生活在分享的世界里".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关于佛教对心理问题的解决.济群法师开示抑郁症 济群法师夏令营开示:佛法如何解决心理问题现在是一个高度唯物的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改造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很多人生活环境虽然改善了,但是幸福的日子并没有随着物质条件的

核心提示:济群法师,现任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沩仰宗第十代传人。下文为他在第十五届夏令营的开示:

大家下午好!非常有幸来参加这次的"生活禅夏令营",我们这次夏令营的主题是"生活在分享的世界里"。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关于佛教对心理问题的解决。

济群法师开示抑郁症 济群法师夏令营开示:佛法如何解决心理问题

现在是一个高度唯物的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改造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很多人生活环境虽然改善了,但是幸福的日子并没有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而出现,原因在哪里呢?

幸福是什么?在很多人心目中,尤其在过去贫困的年代,我们很容易用物质条件来作为衡量幸福的标准。但是当物质条件改善了,幸福却没有到来,甚至烦恼更多的时候,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这个想法是有问题的。为什么呢?因为幸福只是一种感觉,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不稳定的感觉。

济群法师开示抑郁症 济群法师夏令营开示:佛法如何解决心理问题

幸福跟物质的条件有关系,但是跟我们心理的关系更密切。所以幸福不只是物质的,也是心灵的,幸福必须以良好的心态为主,物质为辅。随着人们对物质的过分重视,对精神的忽略,社会心理的问题逐渐地凸显出来,现在社会最大的问题是人的心理问题,人的心态问题。

济群法师开示抑郁症 济群法师夏令营开示:佛法如何解决心理问题

现在国内的很多高校也开始重视心理学和心理辅导。心灵的世界对我们很多人来说确实是一个比较神秘的世界。为什么比较神秘呢?因为我们从来都没有对它做过了解、观照、管理。其实每一个人跟自己的心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我们不了解自己的心,从来都没有学习管理自己的心,也不懂得如何改善自己的心,我们自然也就不可能做自己命运的主人,也不可能随着自己的愿望来获得幸福的人生。

那么我们能不能像对待物质一样来对待我们的内心?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把自己的心灵作为研究的对象。

我们的心是一个什么东西?心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心可以不可以改变?我们能不能按自己的设定去发展心灵?我们能不能根据我们的需要去发展心灵?人心跟人性有什么关系?还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人格是一个什么东西?人格跟我们的心灵又是什么关系?有些人的人格是健全的,还有很多人的人格是不健全的。

为什么?什么决定着人格的形成?形成人格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形成人格的主要因素,事实上就是我们的心理。我们有什么样的心理,就决定了我们有什么样的人格。

我们希望不希望有一个健康的人格,我们能不能根据我们的需要来建立一种健康的人格,也就是选择什么样的心理。只要我们了解自己的心,我们就可以发展出不同的人格,乃至最高尚的人格。什么样的人格是最高尚的人格呢?那就是佛菩萨的人格。所以我今天主要从佛教的角度来和大家谈一谈关于心的问题。

谈到心,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心是什么,第二、应该如何来改善我们的心。

一 心是什么

(一)真心与妄心。首先讲心是什么。佛教里面有真心和妄心的说法。真心,也可以叫做心的本性,心的本初的状态,本来的状态。在佛教认为这是成佛的基础啊!六祖慧能在《坛经》里面讲"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那么你了解到心的本初的状态、本来的状态你就能成佛。

因为心本来的状态是圆满的、寂静的、安详的。什么叫圆满?圆满就是不缺少任何东西,你们知道那些禅者们在水边林下,从生活条件来说,可能是一无所有,但他们内心是圆满的,没有任何需要,他们的内心是满足的,不觉得缺少什么。为什么?因为他们体悟到了生命的这种圆满。所以生命本身原本是万法俱足啊!

《坛经》里面讲的"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就是我们的心本来就是圆满的,生命本来就是自足的。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希求呢?我们的希求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每一个人的希求都是无明造出来的产物。

我们不了解自己的本性,不了解心的本质,我们就会向外追逐,在向外追逐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就会形成希求。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物质的时代诱惑太多,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自造很多很多希求,我们今天的这些希求,大多只是一种恶性希求。因为在我们的内心自造的希求越多,不圆满的成分就会越大。

每一个人的希求都从哪里来呢?实际上都是我们内心制造出来的。有人制造的希求少,有人制造的希求多。一个人制造的希求越多,这个人是越不容易富有的,制造得越少,这个人是很容易富有的。所以富有也是一种感觉,它跟人内心的希求有关系。我们讲少欲知足,就是讲欲望少,很容易满足,很容易产生富有感;反过来一个人欲望很大,他要的东西很多,这种人就不容易产生富有感。

那么,为什么禅者们的生活简单,可是内心又不觉得缺少什么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他把心灵上恶性的希求、不良的希求彻底消除掉了,把它抹掉了。另外一方面,他已经体悟到了生命中原本自足的层面,所以不觉得缺少什么,他也不需要什么。

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哪一种需要不是自己逐渐形成的?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东西,小时候都没有,但事实上我们也没有缺少什么。可是现在当我们一旦有了这种希求以后,如果我们没有这个条件就很难过,这些跟我们的观念、跟我们的妄想、跟我们内心制造的希求是有关系的。

所以,心的本性是圆满的,本质是寂静的。我们现在的人充满躁动,其实每一种躁动都是代表着我们内心一种烦恼的力量,一种妄想的力量。平常的人内心有太多这样的妄想、烦恼,说一句难听的话,就是我们平常人,内心有太多心灵垃圾,每天在不断地制造心灵垃圾,因为心灵的垃圾太多,所以不快乐。

当你的内心没有心灵垃圾的时候,你就会很快乐,你就会体会到心灵的这种寂静。心的本性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寂静、安详。寂静会散发出一种安详,但是一般的人没有能力体会心的寂静,总在一种烦恼、妄想的状态里面。

我们很多人都有这种心念,当心里没事的时候,没有什么烦恼的时候,那就是很开心的时候。如果有心事、有妄想、有烦恼,那就是躁动的时候,那就是不自在的时候。

如何才能消除这些躁动?我们需要去体验内心的寂静。当我们体验到内心的寂静,我们就有能力更好地消除内心的躁动。佛教讲涅槃,涅槃就是一种寂静。什么叫涅槃寂静呢?就是你内心的这些躁动都熄灭的时候,这个空性所散发出来的寂静和安详就呈现出来。所以涅槃一方面就是熄灭烦恼,另一方面就是体验到空性的寂静。我们的心原本就具备这种状态,所以这是我们的真心所具备的特征,即禅宗讲的"见性成佛"、"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就是要我们去认识心的本性,心的本质。一旦认识到心的本质,我们就有能力去化解烦恼。因为我们不了解心的本质,不了解真心,不了解我们的佛性,所以才出现妄心。所以妄心的产生是建立在对真心的不了解上。

为什么对真心不了解呢?因为我们的生命中还有无明的成分,无明使我们看不清心的真相,所以我们就会对自己产生一种错误的设定。这个错误的内容就是自我,就是我执。每一个人的生活就是以自我为轴心,每天关注的就是自己,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究竟什么代表我们自己?

其实,这个自我是经不起推敲的。自我建立在一种盲目错误的设定基础上,由这样一种错误的设定、错误的观念,形成了我们的各种心理活动。每一种心理活动的形成,事实上跟我们的观念是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