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平国家科学奖 深圳中科院王立平:创新驱动发展 信念成就梦想

2019-04-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共产党员王立平同志是一名海归博士,怀揣求学报国的赤子情怀,创新实干,以尖兵精神不断抢占国际前沿科研制高点.争取国际话语权,荣获系列国家荣誉;作为党支部书记,他信念坚定,无私奉献,培养和带领一批青年科学家为国家科研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王立平国家科学奖 深圳中科院王立平:创新驱动发展 信念成就梦想2009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2013年入选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01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6年入选中组部第二批国家&qu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共产党员王立平同志是一名海归博士,怀揣求学报国的赤子情怀,创新实干,以尖兵精神不断抢占国际前沿科研制高点、争取国际话语权,荣获系列国家荣誉;作为党支部书记,他信念坚定,无私奉献,培养和带领一批青年科学家为国家科研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王立平国家科学奖 深圳中科院王立平:创新驱动发展 信念成就梦想

2009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2013年入选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01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6年入选中组部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当看到这一组荣誉时,一般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扑在实验室”的学究,其实他更是一位有着浓厚家国情怀、党性坚定的资深党员。

王立平国家科学奖 深圳中科院王立平:创新驱动发展 信念成就梦想

他就是王立平同志。现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以下简称“脑所”)所长、党支部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领导眼里,他治学严谨扎实,善于科研管理、学生培养,无私奉献,全力支持其他课题组的工作,是做事有方法有策略的好榜样;在同事眼里,他是精力充沛,具有战略思维,富有团队凝聚力的好领导;在学生眼里,他是有科研梦想与追求,对学生认真负责,有激情、有感染力的好导师。

王立平国家科学奖 深圳中科院王立平:创新驱动发展 信念成就梦想

那么,好评如潮的他,究竟有着怎样的特殊魅力呢?

 王立平和他的科研团队

一、海外求学 永怀赤子心

王立平2005年于德国柏林麦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从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出站回国,加盟先进院,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是先进院自己培养的“杰青”。

王立平有着不同于一般研究人员的经历。大学毕业后,他曾当了几年神经外科与胸肿瘤外科医生。期间,他对发病机理“本源”问题产生了强烈好奇心。带着这种强烈的求知欲,他于2002年到德国柏林麦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继续攻读医学神经科学博士学位,获德国洪堡大学研究生院全额奖学金资助。

获得博士学位后,于2005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州再生医学研究所临床研究员项目支持。

在回国之前,王立平就已经在顶尖的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数篇,以他的研究成果可以留在美国一流的实验室工作,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一直都有回国的念头,尤其是2008年经历的一件事,使他下定了回国的决心。

一次,他无意中听说,美国的一家生物公司具有储存美国人捐赠眼角膜远超过使用需求的的能力;而中国却有大量等待眼角膜移植的患者。王立平觉得如果可以说服美国人把这个公司的技术引到中国,研发一种针对活性角膜的储存液,确保眼角膜活性能够保持运输到中国,那么可以造福更多中国失明的患者。

然而,令他失望的是,这家公司负责人是传统的美国人,他对中国有着固执的偏见,认为中国人没有真正的原创性研发能力,直接拒绝了这次合作。这件事让王立平自尊心严重受挫,也很痛心,脑子里时常浮现一双双期待的眼神,他一次次回想起入党时的初心,他知道,祖国更需要自己。因此他毅然决定回国,用自己的学识报效祖国。

在国外的科研经历使他深深体会到国外的科研、产业化、人才培养等都比国内起步更早、更规范、更系统、更前沿,因此他回国后致力于营造与国际接轨的科研氛围,在团队中树立与发达国家一样从事科研的理念和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团队的科研人员:要有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争当行业翘楚、为国争光的勇气和担当。在他的努力和带头示范下,科研团队逐渐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科研氛围,取得了一批被国际认可的科研成果。

二、创新合作 抢占制高点

王立平长期致力于脑认知神经环路解析以及光遗传学神经环路调控技术的建立、应用与推广。作为主要研发者之一,他于2007年创立了基于光敏离子通道的、高时空精准调控神经元活动的光遗传系统,该技术被评为2010年Nature Methods年度技术。

他在光遗传神经环路调控等相关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科研成果,在国际权威专业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文章被引用超过2600余次,公开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其中授权34项。

他同时是中国科学院健康信息学重点实验室核心成员和深圳市神经精神调控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技术分会主任委员;曾担任中美科学前沿论坛中方组委、共同主席,中德科学前沿论坛共同主席等。

2005年-2007年,以王立平为主要研发者的光遗传技术在国际上已经引起了很大关注,但是国内了解这项技术的科研人员还比较少,真正开展实验的更是凤毛麟角。2008年,王立平回国后带领实验室团队通过初期极其艰苦的摸索和不懈努力,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光遗传学病毒制备系统,并进一步发展了体光电极阵列、活体脑片电生理、光遗传学环路调控与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平台,并且在全国进行推广。

从2012年开始,王立平在深圳连续5年举办光遗传学技术培训班与研讨会,迄今为止,累计来参加各种培训和技术交流的国内外科研人员已达1000多人。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精力投入到这种科研之外的技术推广与服务上呢?他说:“科学家的责任在于追求真理。只有带着开放、包容的心态,才能与别人更好地合作,才能实现团队的创新价值,才能产生更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近几年来,由于众多大型制药公司基于大、小鼠模型研发的治疗脑疾病的新药,在临床实验中纷纷败下阵来,科学家与制药公司寄希望于大脑结构跟人类更为接近的非人灵长类的研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王立平邀请美国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MIT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所长罗伯特·德西蒙教授来先进院进行学术交流。

德西蒙教授是国际非人灵长类脑认知领域的领军人物。在先进院参观交流后,德西蒙教授深感欣喜,他为中国丰富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种类所惊叹,为深圳开放、高效的政策,先进院合作、开放、包容的创新理念所打动,被王立平团队的科学研究平台和核心技术深深吸引。

在王立平与德西蒙教授的共同推动下,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与MIT麦戈文脑科学所于2014年11月在深圳联合成立了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王立平受聘成为该所所长。

脑所旨在推动基因编辑技术制备非人灵长类脑疾病模型应用于脑认知研究,同时开发新的药物,最终应用于保障人类的大脑健康。目前,脑所团队已得到深圳市“引进海外创新团队”计划的重点支持。

王立平不断致力于提升脑所的国际影响力,推动脑科学领域在深圳的发展。他多次邀请世界脑科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在深圳举办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共同探讨脑科学的学科发展,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合作,为提升中国科技影响力和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脑所所长、党支部书记王立平带领团队成员开展实验研究。

三、不忘初心 锻造信念力

王立平于19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先进院后一直担任党支部委员,目前任脑所党支部书记。王立平始终牢记自己党员身份,他带领脑所党员同志宣传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把党和国家的要求紧密融入到日常的科研活动,积极贯彻先进院党委“创先争优在岗位在常态”要求,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他强调党员要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从“不带走实验室一支笔”的小事做起,倡导廉洁修身;他强调树立成本意识、资源节约与共享意识,科学把关实验方案,严格监督实施过程,有效避免实验原材料浪费。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立平对自己的定位是回国给下一代青年科研工作者做好“铺路石”,孜孜不倦对青年人进行培养。在工作上,王立平常常教育青年人从事科学研究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在“大”的方向上,他经常为团队青年人搭建各种高端国际交流平台,组织他们与国内外顶尖的科学家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等交流,学习先进理念和知识。

在“小”的科研细节上,他亲自制定各种操作标准,为青年人建立科研标准化的操作规范,营造科学、严谨、高效的科研氛围。

在生活中,王立平主动关心青年员工、学生的思想、文化和教育情况。他号召青年科研人员要珍惜时间,把握机会,做出成绩。他经常约学生们早上7点多钟到单位讨论研究方案。在他的感染带动下,脑所的学生们保持着对脑科学旺盛的研究热情,他们鼓舞干劲,追求进步,不断有学生申请到国际一流的脑科学研究机构继续深造,访问交流,使得脑所团队在国际同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吸引了更多国内外优秀学生来脑所学习深造。

在作风上,王立平密切联系群众。他曾多次带领脑所党员与员工前往深圳精神卫生中心康宁医院和深圳听障儿童康复中心交流。在康宁医院,他和团队成员亲眼见到罹患精神疾病的患者以及家属的痛苦,也体会到由于医学发展局限无法治愈众多精神疾病患者的无奈。

他常说:“我们做的科研,要知道真正的国家需求在哪,可以满足国家实际需求的研究才最有意义”。因此,王立平的团队中有大部分成员从事精神疾病的神经环路解析,如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环路发生机制研究、癫痫以及癫痫情绪障碍的神经机制研究,还有一些成员从事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早期诊断检测系统的研制。

王立平正是通过与精神障碍人士、听障儿童亲身接触,让员工与学生深刻体会自己所做的科研活动需服务社会、服务患者,要始终把社会对于脑科学研究的现实需要作为科研创新的原动力和落脚点,使脑科学研究满足国家、社会需求。

王立平回国近九年,他带领团队成员不怕挑战、克服困难、勤奋扎实、兢兢业业投身深圳脑科学研究,营造与国际接轨的、严谨求实的科研环境;聚焦脑认知与行为的神经环路基础、脑疾病的发生机制与新靶点、脑科学研究新技术研发,提升脑科学与脑认知领域国内科研的国际前沿竞争力;以创新驱动为指引,积极推动“脑技术”与科研、产业需求有机结合,全力将脑所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研究机构和生物医药企业共享开放的国际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平台;他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忠诚、奉献、担当的崇高追求,书写着精彩的人生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