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慧生故居 老北京的记忆(14):荀慧生故居

2019-05-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荀慧生(1899--1968),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其独特的表演风格,世称"荀派".他的故居位于宣武门外的山西街甲13号.据<宣南鸿雪图志>记载:"故居平面布局是传统四合院格局,但建筑形式明显受近代建筑影响,房屋使用砖柱和承重墙体开门窗代替了传统的木结构体系和装修形式,室内空间的分割和设备也较先进方便.荀慧生故居 老北京的记忆(14):荀慧生故居故居坐北朝南,正房面阔五间带前廊,两厢各三间,倒座面阔七间,东侧出一门道临山西

荀慧生(1899——1968),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其独特的表演风格,世称“荀派”。他的故居位于宣武门外的山西街甲13号。据《宣南鸿雪图志》记载:“故居平面布局是传统四合院格局,但建筑形式明显受近代建筑影响,房屋使用砖柱和承重墙体开门窗代替了传统的木结构体系和装修形式,室内空间的分割和设备也较先进方便。

荀慧生故居 老北京的记忆(14):荀慧生故居

故居坐北朝南,正房面阔五间带前廊,两厢各三间,倒座面阔七间,东侧出一门道临山西街。院子西侧为一个小花园,有东房四间。院中各屋通过耳房连通,方便实用。”

在陈光中所写的《风景——京城名人故居与轶事》(2)一书中,有一段记述荀慧生故居的文字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荀慧生故居 老北京的记忆(14):荀慧生故居

“荀慧生喜欢种树,亲自在庭院及花园中手植了梨、柿、枣、杏、李子、山楂、苹果、海棠等四五十株果树,而打杈、喷药、浇水、施肥,均自己动手。他的各种园艺工具井然有序地放置于小厢房中,擦拭得一尘不染。荀宅的枣子品质优良,味道甘甜,每年总要分赠给梅兰芳、田汉、老舍、欧阳予倩等人。

荀慧生故居 老北京的记忆(14):荀慧生故居

在正院有数棵柿树,每逢深秋,果实晶莹透红,像串串红灯高挂在晴空。据说这树上的柿子从来不摘,专等着冬天待客。数九隆冬的时候来了客人,守着通红的炉子谈笑,话至酣时,荀慧生会悄悄竖起一个手指头,家人立即会意,马上取出竹竿轻叩枝头,冻得像秤砣似的柿子‘扑通’掉下来,洗净后放在小碟中,请客人用小勺品尝,那滋味可是任哪儿也没有的。”

荀慧生在冬天请客人吃从他家树上摘下来的柿子,这个细节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看过这段文字之后,我对此一直记得很清楚。我特别想尝一尝这样的柿子是什么味道,只可惜一直没有机会。此外,我对于荀慧生故居中的小花园很感兴趣,因为我本来就比较喜欢花草树木,而且一直梦想着能住一套带花园的房子;而且根据我的印象,在北京的四合院中,像荀慧生故居这样的中小型院落,带花园的是不多的。

所以我对于荀慧生故居中的花园就感到很好奇。

我最早了解荀慧生先生大概是在2007年初,通过看cctv-8播出的电视剧《荀慧生》。同时我也看到了一些他年轻时的照片。我觉得荀慧生先生是四大名旦中长得最好看的:他的美是一种文静秀气之美,这种美在“四大名旦”中是独有的。

看过这个电视剧之后,我对京剧产生了兴趣,主要是想进一步了解荀慧生先生的艺术。于是就买了一些与荀先生有关的音像资料来听或看。我记得自己最早完整看下来的一出京剧就是音配像工程中由荀慧生先生录音主演的《三堂会审》。

不过那时我对于京剧还是懵懵懂懂,并没有能够由此对荀先生的艺术有更多的了解。随着对京剧的了解不断加深,我才对于由荀慧生先生所开创的荀派艺术才有了一些自己的感受。我觉得他的作品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是《红娘》、《花田错》等,这是荀派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剧目。

在“四大名旦”中,荀慧生先生是最擅长演花旦的,由这类作品即可看出;另外一类像《红楼二尤》、《金玉奴》、《杜十娘》、《霍小玉》等。

我更喜欢的是荀先生这一类的作品。因为它们都有较强的悲剧性,甚至可以说是悲壮的,而悲剧往往能够比喜剧更能打动人。我觉得荀派艺术的风格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荀先生所扮演的那些俏皮机敏的小花旦自不必说,就拿《红楼二尤》等作品来说,这类作品的主人公都有着悲剧性的命运,受着社会上强权的压迫,但她们都不甘于屈服自己的命运,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对强权做出反抗,或刚烈、或泼辣、或执着,虽然在多数时候,这种反抗并没有能够改变她们的命运,但她们的人格尊严却因此而得以维护。

我想这种不屈服于自己命运的精神,或许可以算是生机与活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吧。这种生机与活力,是荀派艺术的独特魅力。我觉得荀派的许多剧目只有由青年演员来演,效果才会好。因为一方面青年是最富于生机与活力的;另一方面,中老年演员或是带有暮气,或是有一股风尘气,不够纯净,演起戏来容易过度妩媚。

我对于京剧艺术的了解与喜爱是从荀慧生先生开始的,再加上对其故居的种种好奇,促使我去寻访位于北京宣武门外的荀宅。我费尽周折才找到了故居所在的山西街,不过故居并不对外开放,据《中国文物地图集·北京分册》记载:故居“现为其家属居住”。

我无法亲眼见到故居中的小花园,不知它现在还存在不存在?也不知道荀先生当年在院落及花园中种下的那些树木,现在还存在不存在?现在在故居中生活的人们,还能吃到冬天从柿树上摘下来的柿子吗?我去荀慧生故居是在今年的2月底,在寻访故居的过程中,我看到的一些景象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故居所在的山西街南面,有六条很窄的胡同,前四条是棉花下二条到下五条,后两条胡同是棉花上六条和上七条。

这六条胡同许多院落被拆得只剩下残垣断壁,里面杂草丛生。

这种荒凉的景象令我感到有些触目惊心,它与周围新修的高楼大厦,以及宽敞的骡马市大街形成了鲜明地对比。这种景象也令我对荀慧生故居的命运感到担忧,故居周边的许多院落已经被拆除,它能幸免于难吗?

我不由得想起离荀慧生故居不远的尚小云故居(位于椿树下二条1号)。尚小云先生也是“四大名旦”之一,同荀慧生故居一样,他的故居也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宣南鸿雪图志》称其“格局完整,房间宽敞,用料考究,工程质量很高,是南城少见的精美四合院”。不幸的是,这座“南城少见的精美四合院”却于上世纪90年代末被拆除。荀慧生故居只怕算不上什么“精美四合院”,它还能幸免于难吗?

说起尚小云,我想到章诒和描写她小时候看尚小云演《昭君出塞》的情景:“从头至尾,只见这个尚小云又唱又做,载歌载舞,身披大红斗篷满场飞,手掏翎子露出雪白的双臂。太美了!美得像只展翅翱翔的仙鹤,盘旋而来,飘然而去。

”尚小云先生在“四大名旦”中并不是艺术成就最高的,尚且都有这样的魅力。当代我们能找出这样有魅力的艺术家吗?那些所谓的“明星”,从人格境界上就要比尚小云先生这一代人差出许多,更不要说艺术了。回到荀慧生故居,虽然这座小院子称不上“精美”,但其中却透出几分温馨的气息。

故居中的那个小花园,院落中的花草树木,它们的柔和细腻令人感到舒适与温暖,也体现出了主人的生活情趣。而冬日来访的客人,一边吃着刚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柿子,一边与主人无拘无束地畅论古今,多么温馨的场景!

我想这恰恰是荀慧生故居的价值所在。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当然是比过去更好了。但我们有过去的人快乐吗?我们还能欣赏到尚小云先生这样富于魅力的艺术家的演出吗?我们还有过去生活的那种简单、平和、宁静吗?我们还能找寻到荀慧生故居中那种温馨的气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