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希尔腰背 卡希尔手把手教你英超头球王是如何炼成的
卡希尔身材不高,但弹跳能力异于常人,这也是他能够成为英超历史上头球进球效率最高的球员的最重要原因。试试这样的跳箱练习,肌肉增强式跳跃训练能够提升人体肌肉纤维的伸缩能力,从而让你像卡希尔一样跳得更高。
1、不要把箱子设得太高,高度设置到你的臀部即可。身体下蹲,双腿蓄力准备跳跃。
2、力量在瞬间爆发,能跳多高跳多高。
3、双脚在箱子顶部平稳着陆,双膝弯曲。
力量更强
卡希尔的绝招是头球,结合以下的力量训练,才能够让你的腿部和腰腹肌肉帮助你更好地起飞,来进行杠铃深蹲后疾速跑训练吧。
1、你需要在负重深蹲后进行跑步,需要的装备则是杠铃和跑步机。
2、选择对自己有挑战性的杠铃重量,深蹲五次。
3、之后登上跑步机,疾速跑20秒,然后慢跑10秒之后再疾速跑20秒,完成后休息2分钟,之后重复这一过程。
“卡希尔计划”是在卡希尔爬到职业生涯巅峰期时制定的,至今一直都在左右他的每个选择...今天分享给大家,一定会对大家的生活工作有些许启发...
“卡希尔计划”诞生
想知道卡希尔如何处于今天的位置,你需要回到7年前,在卡希尔的家里,他和他一生的良师保罗·马丁进行了一次交心的谈话。那时的卡希尔正值春风得意之际,他在2006世界杯上以精彩的表现吸引了全球目光,无论澳大利亚还是在他效力的英超劲旅埃弗顿队,都有粉丝排起长长的队伍等待他的签名。
马丁却无视这一切。“他只要求我做出正确的自我定位以及未来的职业计划。”卡希尔回忆道。试想一下,作为一个在职业顶峰享受胜利者风景的人,卡希尔却被要求将生活重点着眼于未来,并为退役后的生活做打算。卡希尔说:“相比在生活一片光明的时候被迫去进行选择,继续享受生活并做出乐观的计划更容易。”
带着对未来的计划,卡希尔继续在球场上奔跑着。那以后的4年里,职业计划让他帮助埃弗顿队在每个赛季末都能获得英超前8的排名,2011年,他还在澳大利亚成立了一个教练培训班。
2012年年中,卡希尔调整了自己的计划。“我经常为了比赛飞来飞去,这8年来我几乎没得到真正的休息。你一方面想把最佳状态留到国家队比赛时,但另一方面也想在俱乐部队比赛中拼尽全力。”于是卡希尔选择离开埃弗顿,而在他决定离开时,他的身上还有每周5万英镑且时长两年的合同在身,但卡希尔仍然决定为了兼顾俱乐部和国家队的比赛,加入强度更低一些的职业联赛。因为以往的那些漫长而疯狂的赛季已经快要将他的体能榨干了。
纽约客
于是卡希尔来到纽约红牛队,比卡希尔名气更大的法国人亨利也加入了球队。在纽约期间,没有了英超强大的压力,卡希尔表现得依旧出色,回到在澳大利亚本土进行的亚洲杯赛中,卡希尔用自己精彩的3个进球帮助澳大利亚捧得了冠军,而这3个进球,有两个都打进了中国队的球门,其中的一个甚至是一记腾空足有1米多高的精彩倒钩。
而现在,卡希尔已经和纽约红牛队和平分手,他接受了来自中国的新的挑战,当然,还有更高的薪资,在他启程前往中国之前,我们俩在悉尼澳新银行体育场附近的牛排店里打开了话匣子。卡希尔接待我相当热情,招呼着吃喝。他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吸引着我的注意,向我讲述着他在纽约红牛队帮助他保持训练状态的训练基地。
“就算在英超,那地方也够好了,”他强调那里细致的分类所带来的好处和重要性,因为他深知。训练场地、科技以及后勤服务同样重要。他坐到了牛排店的一张沙发里。“那个地方能让我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卡塔尔?迪拜?我不确定那里会有我需要的所有东西。但在那,我有世界上最好的训练场地,世界级的教练,明确的比赛目标。而且还能和亨利一起踢球。”
这是令人信服的理由和眼见为实的事实,在他为红牛效力的第一个常规赛季里,他的场上进球数位列俱乐部第一,也在联盟射手榜上排名第二。只一个常规赛季,卡希尔便成为了俱乐部的传奇。
上海Plan
从红牛队回归到澳大利亚国家队之后,卡希尔依然保持着火热的状态,虽然他已经不是每场可以打满90分钟的体能无限的前锋,但他依然在亚洲杯的比赛中收获了3个进球,特别是在和中国队的比赛中,卡希尔背对着3名中国队后卫的防守,顺着足球飞来的方向,将身体腾空而起之后,用一脚势大力沉的倒钩攻破了中国队的球门,当皮球钻入球网时,中国队的后卫甚至还没有反应过来卡希尔是怎么完成这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动作的。
如果说卡希尔在2008年做出的计划以及2012年时离开埃弗顿队需要理由的话,亚洲杯上的比赛就能说明原因。卡希尔不仅仅向全世界证明了昔日的英超头球之王宝刀不老,而且,还帮他在上海赢得了一份更为优厚的职业新合同。
那么,在亚洲杯之后呢?“我希望在澳大利亚国家队踢到40岁,至于中国之行,我已经有我的计划和安排,在我36岁的时候做出转会的决定,当然我会提前准备很多。”
他的父母已经搬到这里和他一起居住,而此刻,他的父亲正担任着他新房建造的“项目经理”。你能感觉到,他就是一个没有计划,便会惶恐不安的人。
所以,我们期待他在中国的表现,期待他在中国的“卡希尔计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