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墙游玩攻略 西安城墙在历史上是什么时候建的?
1369年,明将徐达攻占长安,改时称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 明初定天下,为安定西北重镇,需要建造一座坚固城池。于是,分别在1371年(洪武四年)和1374年(洪武七年)在奉元城的基础上向东外扩1435米、向北外扩864米扩建新城,1378年完工。
修好的西安城墙,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1米,北墙长3241米,周长13.75公里,形制是一个长方形,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
城墙四角各有角墙一座,西北城角依奉元城构造为圆形,其余三城角为方形。城门有四:东曰长乐,西曰安定,南曰永宁,北曰安远。每门由瓮城和月城组成,上建城楼,由外至内分别为闸楼、箭楼、正楼。
城墙外有护城河环卫,城门设有吊桥,是进出城区的唯一通道。最初修筑的城墙是用黄土分层夯打起来的。最底层是用石灰、土与糯米汁混合夯打,十分坚硬。1568年(明隆庆二年)陕西巡抚张祉将城墙外壁和顶面砌了青砖。
在四个城门外均建有关城,其中东关城修建时间最早,且规模最大,同西安城墙建于同一时期。其余三座关城建有明末崇祯年间,由陕西巡抚孙传庭所建。 此外,在为朱元璋次子秦王朱樉封营建藩王府时,依据“秦用陕西台治”的原则,在修建东、北两面城墙时充分利用了奉元城原有的城墙和护城河,故可以说,现存秦藩王府东、北城墙延续了隋唐皇城城墙的血脉。
1645年,清军入驻西安初就开始营建满城,以供八旗和亲眷居住,至1649年(顺治六年)完工,其范围基本为今西安东大街、北大街和相交城墙所围区域。在修建满城的同时拆除原秦藩王府萧墙,填平护城河,仅保留砖墙,改造为八旗校场。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再次在满城南兴建新城以供驻扎,因位于满城南,故称“南城”。修建南城时仅新筑一条西墙,位置在今马厂子、东仓门一线,但这条墙并非南北直线,而是弧线,皆因要将董仲舒墓(既下马陵董子祠)让在南城之外。
南城使用时间约为98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汉军出旗,奏明南城仍归汉城,隶咸宁县”。 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甘肃回民起义波及陕西,陕西巡抚毕沅申请白银1658000两,对城墙进行大规模的修葺加固,疏浚城河,并对宽窄进行了统一,使墙根外延,墙顶内收,外壁增砌三至五层包砖,顶面铺二层砖,内壁每隔40~60米砌筑青砖溜水槽一道。
这次西安城墙没有发挥任何阻挡作用,从发起总攻到会师钟楼战事总共用了6个多小时便结束。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西安城墙虽在1961年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历经“大跃进”和“十年文革”的破坏,已严重破损。
政府甚至一度申报拆除城墙,幸得高祖庇佑,从1984年3月起西安市政府开始大规模修复城墙,“铁市长”张铁民亲自带领军民修葺城墙建设环城公园。护城河全线清淤,清理淤泥量达13万立方米。直至2005年西安火车站前解放门竣工,西安城墙再次弥合封闭。
通过今天的实地勘查,唐长安城外郭城地上遗迹仅存此处,但因地下墙基保存较为完整,现在依旧可以勾画出外郭城的基本情况。 西墙:北起今任家口村北(即陇海铁路北200米)西安构件厂家属院内,南至今木塔寨村以西280米处。
西墙北段即今唐延路中绿化带,并建有唐城墙遗址公园。自北向南分别开有开远、金光、延平3门,全长8470米。 南墙:西起西墙南端,东8150米(即在明代王尚书坟园内)向北直折510米,再向东1360米,在新开门村北120米(即唐时芙蓉园东北围墙)同东墙相接,由西向东分别开有安化、明德、启夏3门,全长10020米。
东墙:南起南墙东端,中段与今金华路平行,北至胡家庙西北200米处(即东距金花北路280米、南距长缨西路385米处),由南向北分别开有延兴、春明、通化3门,全长7970米,并在东墙西23米处为了皇帝出行安全,建有东夹城复墙,连接大明宫、兴庆宫和芙蓉园,长度、营建规模同东墙。
北墙:东北城角同西北城角相连即为北墙,在距自强路北100米处于自强路大致平行,全长9570米。
自东向西共11门,东段为大明宫南墙,分别开有延政、望仙、丹凤、建福、兴安5门;中段为太极宫北墙,分别开有玄德、安礼、玄武3门;西段为通往禁苑之门,分别是芳林、景耀、光化3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