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清平乐.别来春半》李煜
我们今天分享李煜的《清平乐.别来春半》,“别来春半, 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的词以写景开篇的比较多,这首词却一反常态,开篇即大抒别情,所以开篇第一句的“别来春半”的“别”字,就成为李煜这首词的中心词。整个这首词啊,它是紧紧围绕着这个“别”字,层层展开、逐层深入的。“别”是“分别、离别”,但是和谁分别、何时分别、为何分别,一概都没有写,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这首词的理解。
“春半”了,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指“分别的时间在春半”,二是指“分别的时间已经有了半春”。在“春半”两个字之前加上“别来”,那就不仅是 “别”,而且有诗人的惦念在里边了,“别来”是分别以来,算起来已经有半春了,如此则“春半”为“半春”的解法比较好。
春景是词中四季写得最多的景,而且写春景,或者喜春、赏春,或者伤春、感春比较多。李煜这首词是伤春,而且伤得非常重,何以见得了?“触目柔肠断”。“触目”是眼睛所看到的地方,也就是满眼的春景,无一不让他伤感,为什么说他伤感呢?因为“柔肠断”。
“柔肠”是难断的,原因在“柔”啊,“天下事刚者易折,柔者难断”。如果是“柔肠断”,那么你可知道受伤之深、之重了。那么究竟是什么事让他“柔肠断”呢?只有一个原因的可能性最大,就是南唐亡国之前,李煜派他的弟弟李从善到汴京,宋太祖赵匡胤扣留了李从善,不让他回金陵。
兄弟之情,让李煜很伤感,李从善是谁呢?李从善是李煜的弟弟。李璟共有十一个儿子,李煜了排行第六,李从善呢排行第七,他们的三哥、四哥、五哥很早都夭折了,史书连名字都没有记下来。二哥呢在公元951年也病逝了,大哥李弘冀是太子,但是李弘冀了在设法毒死他的叔叔后不久竟然也得病死去了。
这样排行第六的李从嘉就成了实际上的长子。于是了,李璟就封李从嘉做了吴王,担任尚书令,迁入东宫居住,并且改名叫李煜。李弘冀毒死叔叔这件事儿啊,让中主李璟非常受伤,所以在李弘冀病死之后,他不顾大臣的反对,立即册立当时排名第一的,也就是他的第六个儿子李从嘉做太子,改名叫李煜。
当时很多人不主张立李煜,因为很多大臣了主张立那个果敢、老练的李从善为太子,也就是不主张立老六而主张立老七,但是李璟呢再也不敢改变“立嫡立长”的规矩了。
所以李煜继位以后啊,李从善多次去承办比较棘手的外交工作,李从善的被扣李煜很想念,那说明李煜这个人还是比较善良的(注:在国家危亡,在你死我活的斗争中,最不需要的就是善良。况且他杀死自己的忠臣林仁肇,他的善良又在哪里?)。
所以这首词上片的前两句呀,是极力地抒写他的伤春之情。接下来说,“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这两句写诗人伫立园中、落梅似雪,从头到脚 拂了一身,结果仍然是全身落梅。
这个“落梅如雪”啊,它既照应了前面的春半,又写出了诗人的站立时间之久。这句写得最妙的词是“砌”,什么叫“砌”呀,“砌”是铺砌、堆砌,“砌下”形容如雪的落梅呀仿佛堆砌而下,铺天盖地,写落梅之多(注:这里的“砌”是作动词用?感觉砌下应该是台阶下。
)。这两句是怀人,是伤离,更是对生命的伤逝。“落梅”呀,是梅花生命的终结,当梅花绽放之日,也就是梅花生命中最美的时候,梅花积聚了多少日子的能量总算得以释放了,梅花生命中最美的日子来到了,同时梅花生命的路程也快要走到头了。
(是不是“兴”就意味着“亡”?)当“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之时,梅花走了,敏感的诗人当然知道落梅在此时的含义。站在园中,任凭落梅飘飘而下,落满全身,他让诗人更懂得了生命的含义。
下片呢?承开篇的“别来”二字,从杳无音信的角度再叙离情。“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诗人在这里写了两点,一是鸿雁无以传书,二是梦中难成归路。鸿雁传书的典故啊出自苏武,天汉(汉武帝刘彻的第八个年号)元年也是公元前100年,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汉节护送当时被扣留在大汉的十几批匈奴使者,同时带了很多财物,希望用这些行动交好单于,答谢单于的善意。
苏武的这次出使本来是一场正常的外交活动,但是苏武到达匈奴以后遭遇了一件意外的事,这场意外改变了苏武的命运,也导致了后来“苏武牧羊”的故事的发生。
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几年以后,汉匈关系恢复了。汉朝向匈奴提出,放还被扣的苏武回国,匈奴就诡称说苏武已经死了。接着发生了一起戏剧性的事件,当汉使再来匈奴的时候,当年陪同苏武一起出使的一个重要随从(注:这个随从好聪明啊),设法见到了汉使。
他告诉汉朝的使者说,你就告诉单于,说我们大汉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打到一只大雁,大雁脚上拴着一块儿帛书,说苏武在北海牧羊。第二天,按照这个随从的安排,汉使了就责备单于,单于一听十分吃惊啊,他不知道汉使怎么知道苏武还活着,并且在北海牧羊的事儿。马上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确实活着。这样匈奴很快就放苏武回国了,这就是非常有名的“鸿雁传书”的故事。
这首词中间了说“鸿雁传书无凭”,是说当李从善的音讯全无的时候,连鸿雁传书也没有可能。“路遥归梦难成”,是指自己期盼梦中相见,不料了“归途遥遥、归梦难成”。这两句啊更深地写出了兄弟之间的相思之情,诗人期望梦中相见难以实现,那个心中的悲愁是可以想见的。
细想一下,归梦和路遥有什么关系了?因为路遥才托于归梦,期待梦中相见,如今竟然说“路遥归梦难成”,等于说归梦难成的原因是路遥,这是毫无道理的,但是正因为无理,所以才显得这个情更真更诚,这就叫以无理之言写至诚之情。
离恨难遣、萦于心间,结尾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再写离恨,但是李煜的写法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实属工巧,并且成为李煜词中的千古传诵的名句,那么它好在哪儿呢?草是自然界最常见的植物,它的生命力呀是非常强大的,春草更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让白居易暴得大名,就在于他极其准确地写出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正像本词所写,“离恨恰如春草”,春草蔓延滋生,绵绵不绝,无论你走多远,永远都走不出春草的边,因为春草无边无际,天涯海角都有它的踪迹,这是其一,其二了,李煜化用了《楚辞.
招隐士》的名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把它写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啊,把它写成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煜和白居易各有各的创造,他们各自从《楚辞.招隐士》的原文出发,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写出了各自要表达的意思。李煜词的特点是语浅情深、善用白描,在这首小令中啊再一次表现了他的这个特点。
虽然词中用了“苏武鸿雁传书”、《楚辞.招隐士》的典故,但是通篇是明白如话,表达的感情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在明白如话的词中,用典抒情、直接抒情、以景抒情这三种抒情方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显示了词这种新兴文体正在从乐工、伶人的手中转到了士大夫的手中,这就是李璟、李煜父子二人的贡献,他们使伶工之词,变成了士大夫之词,这是词体发展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最后让我们重温一下李煜的《清平乐.别来春半》,“别来春半, 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