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演员鄂靖文 消失的百亿女演员
这段时间,中国男演员群体可以说是备受关注。
春节档落下帷幕,黄渤成了首个票房破百亿男演员,沈腾有了自己的粉丝个站,吴京更是凭借《流浪地球》一举拿下国内票房前两名,把自己写进了历史。
春节档的热门影片,主角无一例外是男性。除了《新喜剧之王》,竟然没有一个可以称之为主角的女性角色。就连《新喜剧之王》,女主鄂靖文的姓名也是输入法联想不到的。
前两天还有
如果细想,就更加迷茫了——人人都知道“百亿男演员”是黄渤,吴京,紧跟其后的还有邓超、沈腾、王宝强,有谁知道“百亿女演员”是谁吗?
答案是没有。最接近的是白百何,都市小妞电影代言人。其实我是有点惊讶的,怎么是白百何?在女演员里,她不是最美的,不是最有演技的,代表作是类型片里最“轻松”的题材,怎么会成为中国票房最高女演员呢?
我突然意识到,至少是最近这些年,女演员在票房市场上,是没有多少号召力的。早些年杨幂还可以凭一己之力让《孤岛惊魂》这样的小成本烂制作收获9000万票房,让《小时代》一拍再拍。
今天随着流量反噬、粉丝电影失灵,观众越来越注重电影的口碑和质量,再要说出一个有票房号召力的女演员,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还有谁。
是因为女演员演技不如男演员吗?
显然不是。就说《知否》里的张棪琰和刘琳,年轻时一个演白月光,直到今天大家还在讨论白飞飞朱七七沈浪到底爱谁;一个也曾和张国荣演过爱侣。
人到中年,她们依然能把城府深重、虚伪狡诈的康姨妈和耿直心善又软弱好欺的王大娘子两个并不讨喜的配角演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
那是有生命经验和生活阅历的演员才拥有的独特魅力,能在生活剧中和角色融为一体。
上期《声临其境》主题是“淑女的腔调”(我真诚建议这样的主题可以多做几期),让我们看到了李沁、万茜、秦海璐、刘敏涛四个不同年龄段不同戏路的女演员超强的配音实力。
尤其是秦海璐,好到让人跪服了真的。
她能把另一个女演员演的男人的灵魂变成女人的身体的音色(对不起,有点绕)配得恰如其分。
结尾这段“得嘞”、“好”、“过去”三个语气词的力度、停顿、语气把握得分毫不差。
也能在哭腔和戏腔中不打折扣地表达出情绪。
一点都不过火、不油腻的专业。看了这期节目,我只想说秦海璐是中年女演员之光。
还有周迅,前几天我偶然在好几个论坛里看到,一些高校表演专业的学生说寒假作业是观摩学习周迅在《如懿传》里的表演。
你看,不是缺好的女演员,甚至从数量上来说,好的女演员是超过男演员的。
但现实是,电视剧市场“大女主”红红火火了好几年,电影市场女演员却逐渐沦为陪衬。我们会因为沈腾、黄渤去选择看一部电影,却很少因为秦海璐、周迅去看一部电影。
为什么呢?
这首先或许跟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本身有关,大银幕先天有更加追求大场面、技术流的特点,不像电视相对更生活化。
其次,电影的投资也更大(大投资、制作精良的的电视剧,比如《权力的游戏》,这几年才逐渐出现),这也促使它会更加往注重动作、视觉等的商业类型片去发展。
而从观影习惯上来说,大多数人去电影院看电影,多少都会追求感官刺激。
随着电影工业的日益成熟,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看看当今电影最发达的好莱坞,最卖座的电影,无一不是像漫威系列、变形金刚、速度与激情这样的动作视效类型片。
而无论基于社会文化传统,或是男女性别差异,男性在这样的电影中都具有更大的优势,具有明显的主导地位。女性,则相对处于从属位置。
上世纪处于黄金时代的香港电影也是如此。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龙女郎”、“星女郎”,她们在以成龙、周星驰为主角的功夫喜剧、无厘头喜剧中,扮演那些清纯的、娇俏的、可爱的美丽符号,男性心中的梦中情人,美得各有千秋。
但流水的“X女郎”,铁打的成龙、周星驰。这些女性角色的存在,无非是为了让男性角色看起来更饱满,更成功,更令人艳羡一些。而角色本身的特质,往往是重复单调而空洞的。
以此分析内地电影市场。在第四代第五代导演时期还能让刘晓庆、巩俐、章子怡这些女演员成为主导型角色,因为那时候内地电影市场还很小,技术设施都不完善,电影人们还没有如今这么大的票房压力,所以拍的大多是自我表达的艺术片。
从2000年《英雄》开始进入商业片时代,市场越来越商业化,女演员的地位就逐渐下降了。今天的内地电影市场,受欢迎的是特效大片、喜剧片、动作片、犯罪片……而不是女性相对更加擅长的生活、情感类题材。
有没有真正意义上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呢?也有,但是数量非常少。我能想到的有三十多年前的《人鬼情》,十多年前的《立春》,许鞍华、张艾嘉的电影,近一些的,还有《七月与安生》,周迅的《你好,之华》……你看,这些电影几乎都是文艺片,从上映就和票房划清了界限。
可是这些电影,它们讲述父权社会中现代女性获得性别、身份认同的艰难;讲述一个丑陋的女人作为人,想凭梦想来超越美丑的挣扎与奋斗;讲述城市化进程中三代女性的不同爱情观念;讲述青春期女生间的微妙情感……是电影里不可或缺也不应或缺的影像存在。
还有一个现象,女演员的荧幕生命短暂不说,出路也非常局限。男演员在这一行,转型当导演已经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了,做出品人,做投资的也大有人在。
女演员却大多止于演员,张艾嘉、徐静蕾和赵薇是少有的演员转导演,但现在好像也不怎么产出了。
女演员都干什么去了呢?
倒真是贴合了开头说的康姨妈年轻时的作品《武林外史》里的白飞飞和朱七七——王艳和张棪琰,国内女演员的两条“主流”出路。
要么巅峰时期息影回归家庭了,偶尔上上综艺赚点外快,晒晒豪门富太生活;
或者坚守在荧幕前,从主角慢慢变成配角,从青葱少女慢慢变成婆婆妈妈,最后演无可演。
现在还有个综艺出路,在这些综艺里,她们扮演着妈妈、妻子、女儿的角色。妈妈、妻子要比谁比谁更贤惠,女儿则要被各种人催婚、催婚、催婚。
上期《我家那闺女》里,焦俊艳就道出了行业对女性的残酷(其实不光是演员,各行各业都一样)。
危机是夫妻双方共同面对的,但最后的结果却像是约定俗成一样由女性来付出牺牲,大家都习以为常,理所当然:一个女性,事业差不多就得了,到了年龄就要回归家庭。
现实残忍。我又想起去年赵立新在微博上说的一番话,他说得真好。
于佩尔、梅姨、弗朗西斯在我国都没戏拍。因为我们的屏幕只装得下年轻漂亮的皮囊,因为我们没有丰富多面的女性角色,没有人去发现不同年龄段女性的不同美好,没有人去挖掘现实社会女性多元的选择和价值观。那些独立、自由的人格,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
他说于佩尔,我想起大学时看的电影《心房客》。说来惭愧,直到看到这部电影,我才发自内心感受到,年龄对一个演员来说,是再次要不过的东西。
于佩尔六十岁了,是个老女人。
这部电影里和她搭档的小男生大概才二十出头。电影里他们是互相救赎的邻居关系,但我看电影的时候,你告诉我他们是亲人,是恋人,是朋友,我都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
她眼里的澄澈、向往、与天真,是那样鲜明又生动,和她是六十岁还是十六岁,又有什么关系?
我们不缺这样的顶级演员。
缺的是承载她们的故事,照顾她们的镜头,接受她们的市场。
百亿女演员消失了,有些遗憾,但并不伤感。因为我也清楚地感受到,我们的电影市场正在摆脱畸形,朝一个健康的方向走去(现实题材这两年正逐渐抬头)。
我期待百亿女演员们的出现,希望这一天不要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