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武力 孙策和太史慈的武力比较

2018-11-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官逼民反,黄巾之乱过后,各方豪杰纷纷割地而立.经过N年的混战,天下遂显三分之势.魏有八健将,蜀有五虎将,惟独江东孙吴,有点名气的将军单用一只手就能数的差不离.其中太史慈和孙策便是江东好汉中的佼佼者.这两员虎将究竟谁更厉害一点呢?本文就将详细研究这一点.太史慈武力 孙策和太史慈的武力比较孙太的神亭之战:要想评价两员武将的武力高和低,最简单最直接的最权威的办法莫如一场公平的.直接的战斗.很幸运的是,孙策和太史慈之见的确有这样的战斗--神亭之战.下面,我们就着重来研究此战,力求详细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官逼民反,黄巾之乱过后,各方豪杰纷纷割地而立。经过N年的混战,天下遂显三分之势。魏有八健将,蜀有五虎将,惟独江东孙吴,有点名气的将军单用一只手就能数的差不离。其中太史慈和孙策便是江东好汉中的佼佼者。这两员虎将究竟谁更厉害一点呢?本文就将详细研究这一点。

太史慈武力 孙策和太史慈的武力比较

孙太的神亭之战:

要想评价两员武将的武力高和低,最简单最直接的最权威的办法莫如一场公平的、直接的战斗。很幸运的是,孙策和太史慈之见的确有这样的战斗——神亭之战。下面,我们就着重来研究此战,力求详细的分析二人的武力高低。

太史慈武力 孙策和太史慈的武力比较

先引原文(部分):

……纵马横枪,直取孙策,策挺枪来迎。两马相交,战五十合,不分胜败。程普等暗暗称奇:“好个太史慈!”慈见孙策枪法无半点儿渗漏,佯输败走,引入深山,急回马走。孙策赶来,太史慈暗喜,不入旧路上岭,却转过山背后。

太史慈武力 孙策和太史慈的武力比较

策赶到,慈喝策曰:“你若是大丈夫,和你拼个你死我活!”策叱之,曰:“走的不算男子汉!”两个又斗三十合。慈心中自忖:“这厮有十三从人,我只一个,便活捉了他,也叫众人夺去。再引一程,教这厮每没寻处。”又诈败走,而大叫曰:“休来赶我!

”策喝曰:“你却休走!”一直赶到平川之地。慈兜回马再战,又到五十合。策一枪搠来,慈闪过,挟住枪,慈也一枪搠去,策亦闪过,挟住枪。两个用力只一拖,都滚下马,马不知走的那里去了。两个弃了枪,揪住厮打。

慈年三十岁,策年二十一岁,两个揪住战袍,扯得粉碎。策却手快,掣了慈背的短戟,慈掣了策头上兜鍪。策把戟来刺慈,慈把兜鍪遮架……

详细分析如下:

一、阵前讨战:

太史慈有胆,也不问孙策是否独身,带兵多少,就敢下山讨战。孙策对太史慈此言不仅不怒,反而失笑,在他看来,这就是一个笑话。想捉我的人多了去了,还不都是被我宰了?看我一会儿怎么打败你。太史慈在之前已经说出了自己的豪言壮语:要活捉孙策。活捉,即生擒。值得一提的是,太史慈当时三十岁,正值壮年,孙策二十一岁,还是少年。

二、心理因素:

既然要详细分析,当然就要展开一点。从两人的随带的人来看。孙策的是能征善战的十三骑。太史慈带的是一个不入流的末将。从实力上来看,程普,黄盖等都是在江东众将里面名副其实的佼佼者。太史慈所带的小将能否打的过其中一个还成问题(有人说此小将一敌十三,打的江东十三骑吐血,偶狂汗);从威慑力来看,武圣关云长还惧曹营众将,虽然见众人手中无兵器,还是不敢下马受袍。

而以程普为首的江东十三骑必定是手持兵刃,腰带弓箭。从太史慈稍后引孙策离开来看,他对十三骑还是有很大顾忌的。

孙策根本不在乎小将:“只我便是。你两个一齐来并我一个,我不惧你!我若怕你,非孙伯符也!”,你们两个一起上吧。有人说,太史慈不是还说过:“你便众人都来,我亦不怕!”。呵呵,这就是明显的大话了。只不过是众人面前不失去面子而已,试想如果十三骑一起杀上,换成那个谁加上那个谁再加上那个谁合力或许能抵挡的住,要说太史慈能1VS14,并且生擒孙策,您信?

三、初战五十合

终于,孙策和太史慈开战了,而且一打就是五十合。一般来说,两员武将如果打到了五十合,彼此之间的实力就应该很清楚了,比如许储战徐晃,曹操说过曰:“吾不忍以力并之”。黄忠战李严五十合:“正待要擒李严,军师何故收兵?”。夏侯战高顺,五十合高顺绕阵而逃。那么本战到底是谁占优呢?

大家注意,在许储战徐晃后有曹操的一句话,黄忠也曾说过正要生擒对手。本战也有这么一句话:“程普等暗暗称奇”。需要注意的是太史慈是挑战者,孙策是应战者。如果场面是完全的不分胜负,那么尴尬的是自然是放出大话要活捉孙策的太史慈。孙策只要能拖住太史慈太史慈就已经是很没面子了。所以心理上孙策不会很着急。

某些人认为程普称奇是因为孙策占上风,我认为很不妥。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孙策连连猛攻,大占上风。那么程普等还惊什么奇什么?惊太史慈来的嚣张,败的慌张?奇太史慈来的快速,败的迅速?这显然不是很合理的。不讥笑他就很不错了:“这厮还说什么要我们全上呢,这就抵不住了,哈哈哈哈”所以太史慈占上风比较孙策占上风应该是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罗本里还有一句:“好个太史慈!!”显然不是用来称赞孙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