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元将军后代 宋哲元:一代名将的最后岁月

2019-04-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37年7月28日,宋哲元从北平撤到保定.这年八月,宋哲元被任命为第一战区(正.副司令长官是蒋介石.程潜)第一集团军司令,二十九军各师也随之升格(三十七师升格为七十七军,冯治安为军长;三十八师升格为五十九军,宋哲元兼任军长,由李文田代理;一四三师升格为六十八军,刘汝明任军长),同时将万福麟的五十三军.石友三的一八一师.赵寿山的十七师.郑大章的骑兵第三军.李仙洲的九十二军.沈克的一零六师.张砚田的一一八师.蒋在珍的新编第八师.王劲哉的新编第三十五师及王奇峰的骑兵第四师都直属第一集团军,拨归宋哲元

1937年7月28日,宋哲元从北平撤到保定。这年八月,宋哲元被任命为第一战区(正、副司令长官是蒋介石、程潜)第一集团军司令,二十九军各师也随之升格(三十七师升格为七十七军,冯治安为军长;三十八师升格为五十九军,宋哲元兼任军长,由李文田代理;一四三师升格为六十八军,刘汝明任军长),同时将万福麟的五十三军、石友三的一八一师、赵寿山的十七师、郑大章的骑兵第三军、李仙洲的九十二军、沈克的一零六师、张砚田的一一八师、蒋在珍的新编第八师、王劲哉的新编第三十五师及王奇峰的骑兵第四师都直属第一集团军,拨归宋哲元统一指挥。

宋哲元将军后代 宋哲元:一代名将的最后岁月

宋又到马厂收拢原二十九军撤出的部队,此时他已经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的情况,只好坐着,召见各旅旅长点名。

当点到阮玄武没来报到时,宋哲元说了一声“丢人哪”,后来由冯治安代为完成此项任务。后宋率部撤至桑园(今吴桥县城),抵山东地界,韩复榘部八十一师师长兼鲁北专员展书堂以“保境安民”为由拒绝二十九军入境。

宋哲元将军后代 宋哲元:一代名将的最后岁月

后部队转入山东临清管界,韩复榘部六十旅旅长赵仁泉不许二十九军借道,这时又出现了三十八师个别旅可能哗变的情况。后宋撤退到大名,又遇上了大名失守,负责守城的何基沣自戕受伤,这使已抱病的宋哲元心力交瘁,病情加重,但他仍拖着带病之躯,带领二十九军在河北省坚持了五个月。南京沦陷后,奉命由道口、新乡、焦作、获嘉,最后退到豫晋边境。

宋哲元将军后代 宋哲元:一代名将的最后岁月

1938年正月,宋哲元转到河南信阳,后又退至山西境内。随行的多是高级幕僚,有秘书长王式九、前北平市长秦德纯、前河北高等法院院长邓哲熙等。刚离开信阳,日机跟踪而来。一天早上,又遇日机多架来袭,宋哲元穿着睡衣,被人从床上拉出来,霎时间连他刚睡过的床也被炸飞了。

宋哲元身体愈来愈差,血压升高,又因他不信西医只吃中药,治疗效果不明显,此时已不能长时间站立着说话。在得到程潜同意后,宋哲元将军队指挥权交由冯治安带领继续抗战,宋率领幕僚渡河到了郑州。

宋哲元到郑州后,军事委员会就明令取消了第一集团军的番号,任命宋为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在郑州住了几个月后,俞飞鹏来郑,宋哲元遂同俞一块儿到汉口见蒋介石。蒋介石请宋哲元吃饭,宋哲元到了之后坐在椅子上,说自己不能吃饭,蒋介石以为宋哲元吃不惯米饭,吩咐换馒头,但宋说馒头也不能吃了。这时蒋介石才发现宋哲元的舌头僵直,嘴也歪了,于是安慰他,同意他离军养病。

宋哲元到南岳休养后,虽身在后方,却心系抗日前线,纵不能到前线与敌厮杀,唯撰写抗日文字抒发未酬壮志。他曾在衡山麻姑桥边的石壁上刻 “不教胡马度衡山”一行大字,表达自己对日寇疯狂入侵的无比愤慨。并在旁边刻“卧虎”二字,其寓意为卧虎藏林,他以“卧虎”自比,养精蓄锐,期待重返战场。

另外,他又念起昔日的战友佟麟阁和赵登禹。为了纪念两位在南苑抗战牺牲的亲密战友。1938年10月,宋哲元在南岳修建“双忠亭”,亲撰碑铭,并立碑。

1938年秋,宋哲元到广西阳朔,派秦德纯到重庆见蒋介石,辞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蒋任命宋为军事委员会委员,设一秘书、一参谋、一副官和四个卫士,每月经费3000多元。此时的宋哲元已经没有实际的政治权力,而且病情加重,但他仍能分辨是非。

如石友三在濮阳一带盘踞,不听从中央指挥,且与日军方勾勾搭搭,宋作为其老上级,打电报劝他服从中央,不可自作主张,更不能与日本军方勾结。再如汪精卫由重庆到上海,投降日本时,宋哲元打电报给蒋介石,极为愤慨,说这是叛国投敌。

宋哲元侍母至孝,1939年春,他搬至灌县养病,十分想念远在天津沦陷区的老母亲。游青城山时,他在山下买了一根拐棍,刻上一首诗:“前岁辞亲日,中原板荡秋。敢轻离老母,无奈赋同仇。但愿常服侍,羞看此杖头。待儿归去后,常伴我娘游。”并刻上自己的乳名“湿”,托人带给母亲。宋母见后,知道是儿子送来的,非常珍爱,从此这根拐棍从未离开过宋母身边,直至死后随葬。

宋哲元到四川后,想要重返战场,但已力不从心,蒋介石只是让其安心养病。后来,蒋介石在成都召开军事会议,所有的军事首长都参加,却没邀请住在灌县的宋哲元参加。宋因蒋的冷落很受刺激,病情加重。家人请中医针灸,给他服中药,但是并未治好,他的病已经入肝脏。

1940年灯节后,宋哲元带领家人、部下到绵阳,此时宋的身体、精神都大不如从前。阳历二月的绵阳,仍然十分寒冷。一天宋哲元腹泻,半夜起身到外面如厕,受了风寒,引发旧病吐血,之后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在病重期间,他仍不忘抗战,发出的呓语也是抗战。1940年4月5日,病逝绵阳,终年55岁。

宋哲元死后,各方吊唁,国民政府追赠他为一级上将。

蒋介石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名义亲笔题写了挽联:

老首长冯玉祥为他亲题墓碑,并抚棺大恸说:“明轩身后太萧条,他真正做到了岳武穆所说的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并赠送“乾坤正气”挽幛:

宋哲元为后人留下了两份遗产:一份是1937年宋哲元用给母亲做寿的三万元交给北平市政府,在天桥附近购买土地,盖了一百四十间平民住宅,廉价租给穷苦人居住,创地方官员给穷苦百姓建廉租房之始;另一份是宋1933年在河北省遵化石门镇买了五十八亩半土地,为长城抗战烈士修筑了烈士陵园并立碑纪念,现为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近代史专家李云汉先生曾对宋哲元有如下评价:“宋至少对国家作过三重要的贡献:一、宋在七七事变前支撑华北危局,不避怨谤,为国家保存了冀察两省的领土与主权,也为政府争取了两年备战的时间;二、宋自十九年冬以后,坚守拥护统一,服从中央,不参加任何内战的立场,于促进国家的团结与统一,实具重大的意义;三、宋替国家训练了一支极为优良的军队——二十九军,在抗日战争中创造了极为辉煌的战绩……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为国捐躯,冯治安、刘汝明、吉星文等克尽忠勤,都是国军将领中之楷范,为国人所景仰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