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内容 “新二十四孝”你能做到几条?
广东省档案馆举行孝文化书画作品展 展品“新二十四孝”引起市民热议
听父母讲旧时经历、给父母做饭、支持和参与父母参加的社会活动……“新二十四孝”出炉,你能做到几多条呢?广州市孝文化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已全面铺开,今年6月,全国首个孝文化基金将在广州启动,专门帮助贫困老人和留守儿童。
市民在观赏“新二十四孝”图。广州日报记者莫伟浓 摄
记者在广东省档案馆的展览现场看见,不少年轻人围拢在“新二十四孝”的图册前,逐一对照,自测到底够不够孝顺。“很多都是我们身为儿女应该做很想为父母做的事,平常却因为各种原因忽略了。”带着孩子前来参观的公务员黄先生道出了不少年轻市民的心声。
本报就“新二十四孝”的内容做了一个微调查,200位受访市民中,对照“新二十四孝”倡导的24件为父母或者陪父母做的事,有91名市民表示自己:“几乎不及格。”该部分受访者认为,没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孝顺父母,他们大多数是在这座城市打拼的异乡人。
有57人则表示,“一直尝试相似做法,但效果不理想。”譬如,想带父母去旅行,但父母怕浪费钱,不愿意去。其余的则指出:“‘新二十四孝’给出指引很有用,今后会尽力尝试。”
值得关注的是,亲自给父母做饭,教父母学会上网这些看似简单的事,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表示:“基本没有机会做。”市民陈女士的说法颇具代表性:“我每周带先生和孩子回一趟娘家或婆家,老人早早准备了可口饭菜。老人疼爱儿女,渴盼团聚,默默为每次见面做很多准备,但是平常从来不会因为琐事麻烦我们。”
“怎样做才算孝顺?老实说,很多年轻人只有个概念,却不知该这么做。”广东省孝文化协会会长陈永华介绍,近年该协会通过与高校、文艺团体等的交流、合作,先后建立起孝文化讲师团和孝文化志愿者队伍。
陈永华讲述了讲师团进校园最常见的一个情景。宣讲会开始前,讲师们一般会先在学生中做一个小调查:有多少人没有吃早饭?有多少人昨晚通宵打游戏?“一问吃早餐,至少九成人是没有吃早餐的。再问打游戏,又是一堆人齐刷刷地举手。”讲师们指出:“同学们,你们这就是不孝顺的表现啊!”学生们一脸愕然。
“‘身体发肤受诸父母’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更多人嗤之以鼻,这是因为孩子们接触‘孝’文化的机会太少,对相关的经典和观点不了解,或者是完全曲解。”陈永华表示,开展了孝文化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之后,逐渐在小学生中形成了学一个“孝”经典、做一件孝顺事、记一则孝顺日记,以及参加一次分享“孝”的活动的氛围和习惯。
“学习和传承‘孝’文化,要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且要从娃娃开始抓起。”经过近年频繁地开展各种宣传“孝”文化的活动,陈永华感受到,中年人对孝文化有认知,却不一定做得到。而大、中学生对于孝顺父母、尊敬老人的观念则相对较为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