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俐俐微反应分析 《非你莫属》刘俐俐片段的微反应分析(图)

2019-01-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第三阶段:学历问题 21.张问,"为什么自考,为什么选择英语专业?"解读:"自考"和英语国家留学人员回国后继续学"英语专业",这两个现象按照目前中国人的普遍意识,都是不够"强大"的现象(对比本科.英语好就不应该再凭借这个优势学英语专业),但按照有利于被分析人的原则进行解读,仅通过这个问题还不能确定张的提问是否有羞辱的意图.刘俐俐微反应分析 <非你莫属>刘俐俐片段的微反应分析(图)22.刘在回答英语专业的问题之前,有

第三阶段:学历问题 21、张问,“为什么自考,为什么选择英语专业?”解读:“自考”和英语国家留学人员回国后继续学“英语专业”,这两个现象按照目前中国人的普遍意识,都是不够“强大”的现象(对比本科、英语好就不应该再凭借这个优势学英语专业),但按照有利于被分析人的原则进行解读,仅通过这个问题还不能确定张的提问是否有羞辱的意图。

刘俐俐微反应分析 《非你莫属》刘俐俐片段的微反应分析(图)

22、刘在回答英语专业的问题之前,有视线左转并回归,暂定为组织语言的伴生反应。

随后回答“为什么要学语文呢”。03'52"-03'53",刘反问完有偏头等待动作,如图22,观众有笑场(还有个boss也笑了),张好像有抿嘴动作(像素问题,不是很确定)。前两个因素(偏头和笑场)会加深对张的刺激。如果之前张蓄意羞辱,此时的结果反差巨大;如果此前张无意羞辱,此时刘的反馈和环境中其他观者的反馈也会让张觉得失势。这个过程肯定是刺激源力度加大的过程。

刘俐俐微反应分析 《非你莫属》刘俐俐片段的微反应分析(图)

23、03'56",张再次出现视觉转移,右上方向,伴随吸气。 24、张表示“我不知道是我的问题你听不太懂呢,还是我哪个问题伤害到了你,使得你开始具有了攻击性。”刘表示“老师我觉得是您具有攻击性,不是我具有攻击性。

刘俐俐微反应分析 《非你莫属》刘俐俐片段的微反应分析(图)

”两者对对方的评价都是中肯的。刘说张是“从祖国哪个问题开始有攻击性”,其实应该是从“你是专业喜剧演员”的时候,张就有进攻反应了,刘是从“中国”之后开始反击。 25、随后,张再次重复“所以你回国选英语(专业)?”刘回答“那是为了混张文凭。

”此时二人情绪饱满,双方都不甘示弱。刘在表示“混张文凭”的同时,先扬眉=对所表述的内容“混账文凭”坦然(不觉得丢人),后提升上唇 降口角 颏肌收缩=轻蔑 否定,表示“这个攻击点对我无效”。如图23.

随后,眼睑提升 眉毛和眼睑间距离缩短 轻微鼻唇沟=愤怒 轻蔑,如图24。从此前的轻蔑到目前的愤怒,这个快速的变化,说明刘在回答这个答案时产生强烈愤怒情绪,以语言和表情进行双重挑衅。

另,不知道第二主持的“虚张声势”评价除了立场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判断依据?“马上就炸了,呈现出攻击性,心理素质太差。”马上不对,是逐步升级的;炸了不对,是有控制的反击;攻击对的,但不是现在才呈现出;心理素质太差不对,忍辱的未必是好心理素质,也可能是功利性太强而做出的自我抑制,并非平和对待。

小结:关键词“自考”、“英语专业”、“攻击性”、“混张文凭”。用低学历和专业试图打压,被驳;直接指出攻击性,被反制;再次提及专业打压,被直接卸力。

第四阶段:工作经历 26、张问“在哪里做翻译?”注意04'40"张的姿态和表情。抱臂防御,映射自我弱势定位;躯干轻微后仰,属厌恶型逃离反应;眼睑闭合程度加强(与前面的表情比对),映射厌恶增强。至于眉形的扭曲和上扬,通过比对张在其他情境中说话和不说话的平静态照片可知,的确不是其习惯基线,因此上扬解释为对自己的认可(这是我的领地,看你后面怎么办),而皱起 眉头上扬=忧愁(怎么办呢?)。如图25.

此时表情的表意和身体姿态的表意的确比较纠结,是在想办法折服对方,但又暂时没有办法的悬空状态。 27、张打断刘说话,提炼出关键词“兼职”。这又是一个不够“强大”的词,尤其是在求职节目的讲述职场经历流程中,这个词是客观的,但特意提炼出来可能存在打压的用意。

刘在确认回应时,眼睛向左转移后转下、回归,如图26,符合组织语言的伴生眼动规律,这个眼动的过程,还应该是分析刺激源并思考应对决策的过程。回答的话语是“对,不是一份专职”。

28、张叠加刺激“不是专职”,意图确认。刘应对“专职的话也是做过英语老师”,抿嘴唇,疑似自我否定(可供否定的信息包括两个内容“专职”或者“英语老师”)。 29、刘在“咬文嚼字”发音不准后更正,并露出笑容,如图27.

这个笑容的表情形态中,眉毛、眼睛、脸颊、上唇以及嘴角都符合标准笑容特征(虽然嘴角不够上翘,但一是因为没有降口角肌形成的隆起,二是有降下唇肌的作用干扰),但下嘴唇在降下唇肌的收缩作用下被下拉,左侧明显,以致露出下齿。这样的下唇形态属于悲伤类表情形态特征,常见于做错事情之后的自责或懊悔。从这个表情的短暂瞬间,刘的对抗情绪暂时消失,因为已经允许自己产生和表露自然松弛的非对抗情绪。

30、张引导话题并提问“对平面媒体了解多少?”05'22",张的表情和身体姿态同第26条中的分析,表意相同。如图28.

31、刘提到“马克思说过杂志比报纸更容易传递信息”,05'34",张对这句话的反应是再次出现视觉转移,如图29,同分析20和23中的反应模式,是“接不住”的表现特征。缩肩,回答“我不……,我没听说过。反正就这样吧。”

32、张提问“怎么证明自己的文笔还不错?”采用后仰躯干 略微转动胸腹面 抱臂 下巴下压 向上翻转眼睛盯视对手=谨慎防守 伺机进攻,如图30。

图30 33、刘缩肩回答“你可以给我出题啊。”张没有出题,选择继续追问“怎么证明自己脑子快?”刘回答“刚才脑子就很快啊。”回答完毕后,向后侧放后仰头 单侧向上抬起下巴 完全侧视 提睑盯视对方=略带愤怒的挑衅,05'53",如图31。

34、张表示“我很少彻底对一个求职者失去兴趣。”同时晃动身体调整站姿和位置。“我对你失去兴趣”是强势方主动放弃交流的经典表意方式。强势来自于角色设定,而非前述对抗结果的积累。 小结:张刘对抗结束,刘的反应确实很快,反制点也很准,但在这种对话情景中,过于犀利,没有给张留任何回转余地。